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亚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沈德潜
  • 2篇诗学
  • 2篇格调
  • 1篇道德
  • 1篇性情
  • 1篇旋律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成就
  • 1篇意象
  • 1篇神韵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意象
  • 1篇诗歌
  • 1篇诗教
  • 1篇诗教观
  • 1篇诗学思想
  • 1篇说诗
  • 1篇青春
  • 1篇中西
  • 1篇主题

机构

  • 5篇宁夏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6篇葛亚敏
  • 2篇徐曲星
  • 2篇孙纪文

传媒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沈德潜诗学思想的调和意味与文化内涵被引量:1
2014年
沈德潜的诗学思想是调和"格调论"与"神韵论"、"性情论"而构成的。他的理论使格律声调等形式要素、优美壮美等美学要素与抒发性情、复归雅正等内容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既避免诗性抒发的空疏自赏,又保持诗学立场的中和稳健。但是他的这种"调和"毕竟是以儒家传统诗学思想为旨归的,从可观察的文化形态看,沈德潜诗学思想的实质与当时主流文化思想的价值趋向相互照应。从深层次的文化结构看,沈德潜诗学思想的构成可谓兼容成分有余,而创新成分不足。它折射出的是一种"圆形结构"的文化心理。
孙纪文葛亚敏
关键词:沈德潜格调神韵性情文化内涵
沈德潜杜诗批评研究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杜诗批评发端于唐代中后期,历经宋元明三代,杜诗批评的方法和角度日趋完善,杜诗研究的几个重要学说相继确立。发展到沈德潜所处时期,新的政治形势和思想背景使其杜诗批评呈现出独特的面貌。首先,诗教思...
葛亚敏
关键词:沈德潜伦理道德观古典诗歌
我明白的那些事儿——浅析《我的青春谁做主》的艺术成就
2009年
《我的青春谁做主》这部剧不再依托梦幻浪漫的故事情节,单一性格的花样男女,而是从真实的生活切入,直面其现实性与残酷性,不再极力塑造完美人格。赵宝刚导演和他的编剧是有话要说的,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年轻的个性与莽撞买单,不过教训与责任不再是孤独的由一肩承担,而是相信亲情的无私与包容、爱情的执著与真诚、友情的理解与支持,所有这些人性中的美好共同照亮着青春前进的征途!
葛亚敏
关键词:青春主题旋律
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以《说诗晬语》为中心
2012年
《说诗晬语》作为清代诗论体系建构中的鼎力之作,内中充分体现了沈德潜对于诗歌本体功能的认知与恢复,以及诗歌创作经验的秉承和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沈德潜提倡主情的儒家诗教观和主"格调"的诗歌创作观,以此来恢复当时日渐衰落的诗歌正统。他在诗歌创作的体裁与声调等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通变思想,尤其是注重"活法"的思想,为当时僵化的诗坛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也正是沈德潜诗学思想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葛亚敏徐曲星
关键词:诗教观
沈德潜论杜诗之美
2014年
沈德潜对杜诗的审美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论杜诗的宏大之美、赤诚之美和蕴藉之美。"宏大之美",美感是至大至刚,积健为雄;"赤诚之美",美感是感情炽热,深沉厚重;"蕴藉之美",美感则是含蓄不尽,委婉曲折。三者浑然一体,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内在审美力量。沈德潜论杜诗之美所显示的独立立场是:"美、善一体化"和"美论与格调论一体化"。他的评论既传承了儒家诗学思想,又增添了诗意审美的向度,颇有杜诗批评史的意义。
孙纪文葛亚敏
关键词:沈德潜
中西审美意象差异论
2012年
审美意象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西美学研究者历来都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二者在审美核心、审美追求和审美表现上存在着差异,这是由双方文化、哲学上的差异所决定的。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呈现出一种对话的趋势。
徐曲星葛亚敏
关键词:审美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