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萍菊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栓
  • 4篇微血栓
  • 2篇心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冠心病
  • 1篇蛋白
  • 1篇对心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形态学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粘度
  • 1篇血栓素
  • 1篇血栓素B
  • 1篇血液流变学改...
  • 1篇球结膜
  • 1篇球结膜微循环
  • 1篇纤维蛋白

机构

  • 3篇解放军44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葛萍菊
  • 4篇曾祖荫
  • 2篇张志高
  • 2篇杨昌云
  • 2篇郭渝成
  • 2篇张志高
  • 1篇刘信桥
  • 1篇李保罗
  • 1篇张国平
  • 1篇金惠铭
  • 1篇张碧霞
  • 1篇杨诗春
  • 1篇郭渝成
  • 1篇赵桂英
  • 1篇陈敏
  • 1篇胡为医
  • 1篇莫玲娜

传媒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血栓对心、血管内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HMD,MW40万)尾静脉内注射,造成Wister大 鼠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的微循环障碍模型,采用显微电视放大系统观察活体肠系 膜微循环状态,并测定动、静脉混合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分别取其左心室壁、主 动脉和肠系膜制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心、血管内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在 活体肠系膜微循环内可见微血栓,有微血栓形成的大鼠均有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 血管内膜损害,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增多,而CEC增多程度似与心血管受损 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郭渝成曾祖荫张志高雷鸣张碧霞莫玲娜葛萍菊李保罗陆德琴林琳杨国雄
关键词:微血栓病理形态学
冠心病、肺心病的血液流变指标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对51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肺心病的中老年病人与30名体 健的中老年人进行了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的 7项指标中,除肺心病组的血小板聚集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全血粘度(p <0.01),这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病情基本一致。
杨昌云陈敏葛萍菊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冠心病肺心病
微血栓及心肌损伤大鼠肝素治疗机理初探
1995年
张志高曾祖荫郭渝成葛萍菊金惠铭杨诗春张国平刘信桥
关键词:冠心病微血栓心肌损伤肝素
冠心病微血栓与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的临床关系被引量:10
1994年
对冠心病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5例,简称血栓组)及无微血栓者(14例,简称无栓组),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进行了TXB2、6-K-PGF1α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1;冠心病者TXB2、6-K-PGF1α及二者比值(T/6),均较正常人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2.血栓组TXB2明显升高,与无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二组间6-K-PGF1α及T/6无明显差异(P>0.05);3.血栓组治疗后,77.7%微血栓消失,症状缓解,心电图正常或明显好转,血中TXB2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6-K-PGP1α及T/6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1.冠心病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与其TXB2显著升高密切相关。2.冠心病患者血中TXB2浓度、微血栓与症状及心电图之间关系密切;小剂量肝素对血栓治疗效果明显,冠心病微血栓可作肝素治疗的明确指针。
曾祖荫郭渝成张志高葛萍菊胡为医
关键词:6-酮-前列腺素F1Α微血栓6-K-PGF1Α
冠心病微血栓与血液流变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1996年
曾祖荫郭瑜成张志高葛萍菊杨昌云赵桂英
关键词:微血栓血液流变学改变纤维蛋白元血浆粘度球结膜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