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利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出血
  • 2篇小脑
  • 2篇小脑出血
  • 2篇MRI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治疗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8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董利
  • 1篇吴松
  • 1篇庄雷
  • 1篇苗青
  • 1篇张干
  • 1篇王菲
  • 1篇罗玲
  • 1篇叶斌
  • 1篇闫福岭

传媒

  • 5篇淮海医药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1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胰岛素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2 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应用胰岛素组与未用胰岛素组两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胰岛素组疗效比未用胰岛素组有显著提高 ,两组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庄雷罗玲董利
关键词:脑出血胰岛素脑出血治疗
脑干腔隙性梗死的MRI、TCD、BAEP检查与临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MRI、TCD、BAEP联合检查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8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TCD、BAEP及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老年男性较多,71%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多样,MRI扫描显示腔隙灶直径在0.2~1.5cm,桥脑腹侧居多;24例TCD异常:20例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或增高,4例频谱显示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改变;22例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的IPL延长,脑干下段(桥脑、延脑)多表现为Ⅲ波、Ⅰ~Ⅲ异常,脑干上段(桥脑、中脑)多表现为Ⅴ波、Ⅲ~Ⅴ、Ⅰ~Ⅴ异常。结论MRI是诊断脑干腔隙性梗死的最佳手段,TCD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BAEP对病变的定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董利
关键词:MRITCDBAEP
小脑出血102例治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内科治疗96例,手术治疗6例。结果:102例中存活91例,病死11例。结论:对于未出现昏迷而症状较轻的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措施,对于病情恶化且出现意识障碍者则应紧急手术。
董利
关键词:脑出血小脑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1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1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功能检测,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DS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Fid含量、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依达拉奉组中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肌酐升高1例,经相应治疗,短期内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董利
关键词:脑梗塞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
小脑出血58例治疗体会
2001年
董利
关键词:小脑出血CTMRI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3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19例和非尼莫地平组20例。2组均用止血、脱水、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加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0.5μg.kg-1.min-1,连用10 d,后改尼莫地平片剂30 mg,每日3次,连用10 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谱检查。结果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0.5%(2例),非尼莫地平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5%(9例),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经颅多谱勒检测尼莫地平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缓解脑动脉痉挛的作用,能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很有必要。
董利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儿童腹痛型癫痫误诊2例
1998年
例1,男,7岁。发作性腹部疼痛2年,疼痛位于脐周,伴恶心、呕吐,体检(一),大便检查(一)。2年前诊断肠蛔虫病给予治疗。但症状反复发作,每次相同,每月1—2次,每次0.5h,于1997年1月再次就诊行脑电图检查见右颞区出现尖慢复合波,抗癫痫治疗,用药1月后发作次数减少,继续用药3月,症状无复发,脑电图恢复正常。例2,女,6岁。4岁时出现发作性腹痛,伴恶心、呕吐,黄色稀便,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每次持续2h,每月发作1次,体检(一),大便检查黄色、稀糊状便白细胞未见。按胃肠炎给予治疗。95年10月再次就诊,行脑电图检查见右颞枕区中波幅尖慢波放电,抗癫痫治疗,2月后症状消失,继续用药一年,脑电图正常。讨论 儿童腹痛型癫痫是以内脏感觉性发作为主,腹部疼痛为特点的一种疾病。
董利
关键词:儿童腹痛型癫痫误诊
维生素E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海马过磷酸化tau蛋白含量的影响
2008年
目的: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探讨维生素E(Vit 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AD模型治疗组,每组12只。以淀粉样β蛋白左侧杏仁核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的溶剂。模型治疗组以胃管注入VitE 10 mg/d。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Pser-262-tau的表达。结果:AD模型治疗组的记忆功能虽不如假手术组(P<0.01),但比AD模型组则有改善(P<0.01)。Vit E减少AD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的含量(P<0.01)。结论:Vit E能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且使AD大鼠的海马tau蛋白表达下降,提示Vit E对AD大鼠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具有保护作用。
苗青闫福岭张干王菲吴松董利叶斌
关键词:维生素E淀粉样Β蛋白TAU蛋白磷酸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