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
-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预应变对TRIP钢力学性能及硬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为了研究TRIP钢不同变形量后的使用性能,对TRIP690冷轧镀锌板进行了分别为5%、10%、15%、20%的预应变准静态拉伸,研究不同预应变对TRIP钢的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XRD技术测量残留奥氏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变对TRIP钢的屈服强度、屈强比、平均加工硬化值影响显著,其中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均随预应变量增大而显著增大,抗拉强度和强塑积均小幅增大;同时由于随拉伸预应变量增大,残留奥氏体持续地向马氏体发生渐进式转变,残留奥氏体含量降低,且剩余的残留奥氏体较为稳定难以诱发相变,使得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明显减弱。
- 胡汉江赵爱民印珠凯董瑞丁然
- 关键词:TRIP钢力学性能预应变残留奥氏体
- 中锰钢组织演变规律与相变诱导塑性行为
- 相变诱导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钢是利用亚稳态的残留奥氏体在应力应变作用下发生相变诱导塑性效应而研发的一种先进高强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传统TRIP钢是...
- 董瑞
- 关键词:中锰钢相变诱导塑性残留奥氏体有限元模拟
- 文献传递
- 不同温度回火后30MnB5热成形钢的EBSD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将30MnB5热成形钢采用淬火+回火处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淬火态和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及其取向差变化,采用单个原奥氏体晶粒区域做出的马氏体{100}极图,并结合等密度线极图的方法对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30MnB5热成形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更接近N-W关系,实际极点分布在理论极点周围,并且经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没有明显改变,但变体数目有减少的趋势.淬火态和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的取向差都主要分布在5°以下和50°以上,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小于5°的小角度晶界略微减少,但仍占较高的比例,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则呈上升趋势.这些小于5°的小角度晶界主要存在于马氏体变体内部,源自马氏体板条间的取向差,是导致不同马氏体变体间的角度离散分布在理论值周围的主要原因.
- 程俊业赵爱民陈银莉董瑞黄耀
- 关键词:回火电子背散射衍射取向差
- 退火温度对110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模拟机上研究了720~820℃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100 s对试验钢(0.16C-0.13Si-2.51Mn)组织性能的影响。用膨胀仪测定了试验钢的相变点,绘制了不同冷速下的CCT曲线,利用OM和SEM等方法观察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通过拉伸试验机测定了退火钢板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冷速为20℃/s左右,有较好的淬透性。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屈服强度不断升高,变化趋势逐渐变慢;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780℃退火后,试验钢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101 MPa,伸长率15%,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回火马氏体。
- 佟婷婷赵征志董瑞尹鸿祥丁然尹衍军李双娇
- 关键词:两相区退火双相钢相变点
- 65Mn钢连续冷却相变及大尺寸工件淬火组织被引量:2
- 2012年
- 用淬火变形膨胀仪测定65Mn钢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及其临界冷速。结果表明,65Mn钢临界冷速为25℃/s,低于该冷速主要发生珠光体相变。65Mn钢大尺寸φ130 mm柱状试样淬火后组织性能研究发现,柱状试样半马氏体厚度为距表面7.5 mm左右。距表面距离大于10 mm时,组织为索氏体+少量马氏体+少量铁素体。距表面5~10 mm处冷速明显变小,硬度剧降,10 mm至心部硬度和冷速均匀。
- 鲁伟赵爱民赵征志程俊业董瑞
- 关键词:65MN钢连续冷却转变淬火
- 退火工艺对1200MPa级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得到了多边形铁素体基TRIP钢(TPF)、贝氏体铁素体基TRIP钢(TBF)和回火马氏体基TRIP钢(TAM)3种不同基体结构的TRIP钢,并对它们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工艺的不同导致实验钢的微观组织完全不同,力学性能也存在显著差异。TPF钢的基体结构为尺寸较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其上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及少部分残留奥氏体,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低于TBF钢与TAM钢。TBF钢的基体结构为贝氏体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呈长条状或块状分布于贝氏体板条间,表现出高强度但伸长率不佳。TAM钢组织由退火马氏体基体、残留奥氏体及新生马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以稳定的长条状或薄膜状分布在退火马氏体晶界处或板条间,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 董瑞赵爱民丁然何建国李振
- 关键词:TRIP钢残留奥氏体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一种棒磨机钢棒的制备方法
- 一种棒磨机钢棒的制备方法,该发明属于耐磨材料领域。该棒磨机钢棒的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6-0.85%,Si:0.17-0.37%,Mn:0.7-1.2%,P:≤0.035%,S:≤0.035%,Cr:≤0.6%,Nb...
- 赵爱民胡汉江丁然董瑞曾尚武智超赵复庆周开春丁箫楠武会宾赵征志米振莉
- 文献传递
- 一种棒磨机钢棒的制备方法
- 一种棒磨机钢棒的制备方法,该发明属于耐磨材料领域。该棒磨机钢棒的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6-0.85%,Si:0.17-0.37%,Mn:0.7-1.2%,P:≤0.035%,S:≤0.035%,Cr:≤0.6%,Nb...
- 赵爱民胡汉江丁然董瑞曾尚武智超赵复庆周开春丁箫楠武会宾赵征志米振莉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循环矩阵特征值的频谱感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循环矩阵特征值的频谱感知方法,能够保证非授权用户在相同的采样点数下具有更优的频谱感知性能。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多个非授权用户协作感知授权用户的信号;将感知到的信号按采样时刻分成多个接收向量,并确定每个接收...
- 杜利平董瑞
- 文献传递
- 高铬铸铁-碳钢双金属复合铸造界面形貌和性能被引量:5
- 2012年
- 高铬铸铁-碳钢双金属复合铸造的界面组织特征对结合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察了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特征,利用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和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测量了双金属复合界面的硬度。结果表明:高铬铸铁与碳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复合界面上形成一层薄的马氏体组织。高铬铸铁与碳钢的硬度过渡区域小,硬度变化较剧烈。显微硬度的压痕在结合界面上无裂纹产生,证明界面结合良好。
- 刘继雄董瑞赵爱民樊红亮李瑞凤王旖擎
- 关键词:高铬铸铁碳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