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后硕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相互作用
  • 3篇耗散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强迫
  • 2篇急流
  • 1篇大振幅
  • 1篇水汽
  • 1篇水汽凝结
  • 1篇暖锋
  • 1篇气流
  • 1篇切变
  • 1篇切变气流
  • 1篇外源
  • 1篇环流
  • 1篇环流演变
  • 1篇孤波
  • 1篇孤立波
  • 1篇耗散系统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吕克利
  • 6篇蒋后硕

传媒

  • 3篇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孤立波被引量:7
1996年
利用扰动展开和时空伸长变换导得了包括地形强迫的非齐次KdV方程,讨论了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y孤立波的产生,及其与自由孤立波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显示出地形对扰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局地地形在阻塞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吕克利蒋后硕
关键词:地形孤立波相互作用
外源与孤波的相互作用对阻塞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准地转涡度方程导出包括外源和摩擦耗散的强迫广义KdV-Burgers方程,分析表明,外源和耗散的存在是孤波质量和能量变化的原因,耗散使孤波质量和能量随时间呈指数减小.数值计算结果指出,移动性孤波和外源的相互作用,使孤波移速减小,振幅增大;在无耗散情况下,失谐参数α较小时,由于孤波迅速离开外源强迫区,因此不利于阻塞的形成;小耗散的存在,迫使相互作用过程中孤波在外源强迫区附近来回振荡传播,大大增加相互作用时间,可能是造成外源区附近局地阻塞的一种重要机制.
吕克利蒋后硕
关键词:外源耗散相互作用孤波
局地热力强迫与准定常大振幅扰动的形成被引量:6
1998年
文中导得了包括热力强迫和耗散的非线性强迫KdV-Burgers方程,并作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热力强迫和耗散是孤波质量和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耗散使孤波质量能量随时间指数衰减;热力强迫与地形一样,都能在强迫区产生定常孤波,但前者产生的上游扰动振幅更大,而后者产生的下游扰动更为明显;加热和地形一样都能使孤波发生位相漂移,减小其移速,阻挡孤波的移动,从而增加与孤波的相互作用时间;适当大小的耗散与热力强迫的组合迫使移动性孤波在强迫区附近来回振荡,大大增加与热力强迫的相互作用时间;在耗散与热力强迫同时存在的非线性系统中,移动性孤波与热力强迫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产生阻塞等长生命周期的局地准定常系统的重要因子。
吕克利蒋后硕
关键词:耗散系统相互作用
高低空急流与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演变的影响被引量:8
1999年
利用包括水汽凝结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模拟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暖锋环流的演变以及凝结的发生。计算结果显示,水汽凝结过程对暖锋环流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暖锋锋区产生强中尺度深对流的重要机制。与干模式大气中高空西风急流对暖锋环流的影响远大于低空南风急流的结论相反,在含有水汽凝结过程的湿大气中,低空南风急流的作用远大于高空西风急流,它是暖锋锋区中产生强中尺度降水的更重要因子;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对湿暖锋锋区中多重中尺度雨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吕克利蒋后硕
关键词:高低空急流暖锋水汽凝结环流演变
高、低空急流中的锢囚锋环流被引量:13
2000年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探讨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锢囚锋环流的演变和增强机制。数值结果显示 ,在干大气中 ,高空西风急流的存在使锢囚锋非地转环流和锋区上升速度迅速变化、增强 ,并有利于重力内波的垂直传播 ;低空南风急流对锋区环流型的变化影响较大 ,但环流较为平直 ,对锋区上升速度的增强作用不大 ,产生的锋区上升速度比高空西风急流中小得多 ;高低空急流的同时存在 ,对锢囚锋环流的作用比较复杂 ,其影响比高低空急流各自作用的叠加要大。
蒋后硕吕克利
关键词:低空急流高空急流
切变气流中地形强迫激发的非线性长波被引量:12
1998年
经推导得到了包括地形和耗散的FKdV-Burgers方程,利用数值解讨论了地形强迫激发的弧波演变以及移动性孤波与地形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对于α>0或α<0,不论是在气旋式切变气流还是反气旋式切变气流中,地形都能在强迫区激发出定常孤波,在其下游产生调制椭圆余弦波列的背风波;当α=0时,在反气旋式切变气流中强迫区产生的是大振幅定常孤波,气旋式切变气流中强迫区产生的是复杂的非定常孤波;地形强迫产生的m=2的孤波振幅远小于m=1的孤波;地形高度的增高与失谐参数趋向于零有类似的效应。地形阻挡移动性孤波的传播,减小其移速,使其振幅增大,地形高度越高,地形的这种效应越明显。小的耗散作用能使孤波在地形附近呈现振荡型传播,大大地增加了与地形相互作用的时间。近共振的反气旋式切变气流中地形强迫产生的经向波数m=1的定常孤波可能是驱动局地阻塞形成的重要因子;小耗散与失谐参数适当组合下的地形与孤波相互作用也可能是阻塞形成的一种机制。
蒋后硕吕克利
关键词:切变气流耗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