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军

作品数:100 被引量:83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理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9篇精神分裂症
  • 39篇分裂症
  • 21篇抑郁
  • 19篇抑郁症
  • 17篇精神分裂症患...
  • 14篇康复
  • 12篇精神病
  • 10篇症状
  • 10篇社区精神分裂...
  • 10篇难治
  • 10篇难治性抑郁
  • 10篇难治性抑郁症
  • 10篇焦虑
  • 7篇心理
  • 7篇抗精神病
  • 7篇抗精神病药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色胺
  • 6篇羟色胺

机构

  • 49篇上海市精神卫...
  • 34篇同济大学附属...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市虹口区...
  • 7篇上海市徐汇区...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100篇蔡军
  • 34篇陆峥
  • 12篇张伟波
  • 10篇朱益
  • 10篇李霞
  • 9篇张伟波
  • 9篇蔡军
  • 8篇谢斌
  • 8篇郭珍
  • 7篇张明园
  • 7篇周卿
  • 7篇熊祥玉
  • 7篇吴文源
  • 7篇姚培芬
  • 6篇陈春梅
  • 6篇江开达
  • 6篇潘桂花
  • 5篇陈海莹
  • 5篇诸索宇
  • 5篇王祖承

传媒

  • 16篇上海精神医学
  • 11篇临床精神医学...
  • 5篇中国心理卫生...
  • 5篇上海预防医学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大众医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康复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精...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5篇200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精神分裂症躯体健康问题的生活方式干预被引量:12
2019年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健康问题突出,尤其是肥胖以及代谢、心血管相关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是近年来被推荐的针对肥胖等问题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包括增加运动量和改善饮食习惯。整理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发现运动锻炼结合饮食调整的行为方式干预对患者的体质量控制具有良好效果,对血压、血糖、腰臀比等指标也有一定效果。希望对我国的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有所启示,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健康问题并在社区康复中提供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
庄文旭张伟波朱有为朱益蔡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行为干预
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4
2003年
目的 分析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60%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35%的患者单有焦虑症状;②住院冠心病患者的HAMD和HAMA总分受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以及A型行为类型等因素的影响;③住院冠心病患者的SCL-90总分及其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结论 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张怀惠陆峥蔡军
关键词: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
精神分裂症复发先兆量表的预测效度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复发先兆量表(ESS)中文版(ESS-C)的预测效度。方法于2018年3—6月在上海市虹口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长宁区、徐汇区6家精神卫生中心选取经治疗后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每2周进行ESS-C量表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直至患者病情复发或随访满6个月。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ESS-C量表评分,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SS-C量表的预测效度。结果复发组的末次评估ESS-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区分度良好。ESS-C量表评估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03~0.970。以21.5分作为评估复发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64.7%,阴性预测值为94.3%。结论ESS-C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是评估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风险较为简便、可靠的工具。
施征宇徐韦云汪作为王贤熊金霞蔡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预测效度
明清时期歙县祠堂建筑中梁的演变
歙县传统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而祠堂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歙县祠堂建筑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数量众多、匠艺高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歙县祠堂中梁的形态多样、装饰感强、极具特色。本文选取歙县典型明清祠堂进行田野考察,...
刘莹蔡军周国帆
关键词:明清时期
EGR1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纳入2个独立样本共计715例AD患者和760例健康对照(包括来自华东地区的382例AD患者和426例健康对照以及来自西南地区的333例AD患者和334例健康对照)。采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利用SNaPshot技术对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1743810进行分型。结合公共数据库探索EGR1基因在A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大脑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以明确EGR1与AD高风险基因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采用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关联分析探讨rs11743810多态性与AD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差异表达分析发现,AD患者与健康对照脑内EGR1基因在颞叶皮层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校正前|log2FC|=0.780,P=0.000;FDR校正后P=0.001)。PPI结果也表明EGR1蛋白与AD高风险基因表达的蛋白如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以及载脂蛋白J(clusterin,CLU)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然而,eQTL分析结果显示,EG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1743810不同基因型在10个脑区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校正后P>0.05)。外周血DNA样本分析结果也提示A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rs1174381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11743810多态性位点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AD的主要致病位点。
方新宇卢卫红王慧珍倪建良张江涛蔡军李涛张登峰张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焦虑和认知情绪调节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焦虑与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对上海市5所普通公立初级中学选取的2751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2.2%(610/2751),在高年级、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中的抑郁症状更常见(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抑郁、焦虑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两两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0.755(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抑郁间起中介作用,非标准化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340和0.031,两者的中介效应量分别占总间接效应的91.64%和8.36%,且该作用为并行式中介作用;多个拟合度指标显示,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较好(χ;/DF=1.035,GFI=0.975,AGFI=0.939,RMSEA=0.004,TLI=0.999,CFI=0.999,NFI=0.975,IFI=0.999,RFI=0.967)。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对抑郁有一定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焦虑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发挥间接作用。
何思源刘彦丽陈春梅李俊梅朱益蔡军张伟波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抑郁焦虑认知情绪调节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调查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多种心理评定量表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60名家属进行评估。结果男、女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男性家属的生活质量比女性家属普遍高。焦虑、抑郁情绪,工作情况不稳定,年龄小,文化程度高,BPRS总分高,SDSS总分低等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均有一定影响;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与他们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关,还与家庭中有无其他子女有关。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及时治疗及时改善情绪,可能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罗新坚陆峥蔡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生活质量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预防模式系列研究
朱紫青谢斌张明园蒋清王磐石詹国芳姚新伟王维玲方华陈建新蔡军孟国荣郭延萍李玉华杨卫敏
该课题组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作为精神病非特异性“一级预防”的切入点,设计重点人群问卷作为衡量宣传教育的效果指标;采取人群筛查及建立市民心理健康档案、开发社区各类人力资源,以达到对精神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处理、防止复发的“二级预...
关键词:
关键词:精神卫生
社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AGB)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与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上海市徐汇区、虹口区和嘉定区2018年4月所有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955例,每3个月对其进行一次随访,随访6个月。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筛选出精神分裂症患者AGB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基于β系数构建每个个体的风险评分,运用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风险评分的最佳截断点,采用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能力,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价模型的内部验证能力。【结果】男性3563名,平均年龄(54.83±13.72)岁,AGB发生率为2.55%;女性4392名,平均年龄(57.20±14.98)岁,AGB发生率为2.64%。对于男性患者而言,单身/离异(OR=2.04,95%CI:1.15~3.61)、经济贫困(OR=2.79,95%CI:1.71~4.54)、不规律服药(OR=4.35,95%CI:2.23~8.47)、不服药(OR=1.83,95%CI:1.03~3.26)、自知力不完全/无(OR=1.97,95%CI:0.99~3.94)、药物不良反应(OR=2.61,95%CI:1.27~5.37)、涉及暴力的精神症状(OR=2.06,95%CI:1.01~4.18)、既往肇事肇祸史(OR=5.29,95%CI:2.33~11.98)和近期应激事件(OR=8.36,95%CI:4.13~16.92)是AGB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年龄<60岁(50~59岁,OR=2.09,95%CI:1.13~3.87;40~49岁,OR=2.74,95%CI:1.46~5.17;30~39岁,OR=2.88,95%CI:1.48~5.60;18~29岁:OR=5.71,95%CI:2.44~13.37)、学历高(高中,OR=3.30,95%CI:1.46~7.49;专科/本科/研究生,OR=2.88,95%CI:1.21~6.82)、无业(OR=1.81,95%CI:1.17~2.82)、不规律服药(OR=7.87,95%CI:4.75~13.05)、不服药(OR=2.11,95%CI:1.24~3.62)、药物不良反应(OR=2.75,95%CI:1.50~5.04)、涉及暴力的精神症状(OR=3.08,95%CI:1.77~5.37)、社会功能(OR=3.51,95%CI:2.07~5.94)和近期应激事件(OR=5.92,95%CI:2.82~12.44)是AGB发生的危险因素。男性和女性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GB发生风险模型预测能力均较强(男性,AUC=0.779,95%CI:0.725~0.834;女性,AUC=0.822,95%CI:0.780~0.863)。【结�
江弋舟陈春梅陈春梅何思源蔡军蔡军蔡军谢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队列研究性别
社交恐怖症患者治疗前后表情刺激视觉P300的变化
2015年
目的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由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变异和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0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李伯韦兹社交焦虑量表(LSAS)评估,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由高兴、平静和厌恶3种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厌恶表情诱发P300波幅为(7.20±2.95)μV,低于治疗前的(9.55±4.35)μV(P<0.05);治疗前后LSAS评分变化值与厌恶表情诱发的P300波幅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P300波幅下降可能属于社交恐怖症的状态标志。
朱益张伟波王彦凤蔡军
关键词:视觉P300社交焦虑障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