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晓刚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各向异性
  • 5篇地震
  • 5篇地震矩
  • 5篇地震矩张量
  • 5篇矩张量
  • 4篇震源
  • 3篇各向异性介质
  • 2篇相角
  • 2篇介质
  • 2篇剪切
  • 1篇地震矩张量反...
  • 1篇断层
  • 1篇岩石
  • 1篇震源物理
  • 1篇入射
  • 1篇数值模拟
  • 1篇体波
  • 1篇透射
  • 1篇透射系数
  • 1篇品质因子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篇蔡晓刚
  • 2篇陈晓非
  • 1篇蔡明刚
  • 1篇姚陈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石油物探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
在震源物理中,如果要研究的地震波波长远大于震源所涉及的尺度,则该震源可看成地震点源,而描述地震点源的物理量是地震矩张量,通过地震矩张量可合成有限尺度的运动源,因此地震矩张量的研究是震源研究的基础。Aki和Richards...
蔡晓刚姚陈陈晓非
文献传递
倾斜裂隙介质反透射系数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自然界的裂隙排列并非都是直立的,在复杂地壳应力作用下裂隙排列很可能是倾斜的.本文从各向异性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在特征矩阵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任意倾斜裂隙介质水平界面上的反射、透射系数的简单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倾斜裂隙介质P-P波、P-SV波和P-SH波的反透射系数.结果表明,P-P波、P-SV波和P-SH波的反透射系数与倾斜裂隙的倾角、测线方位以及偏移距这些物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此外我们计算了C波的零入射相角时的反射系数,发现该反射系数跟裂隙倾角、裂隙的方位角有着明显的对应规律,且各向异性越强时,该反射系数越大.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倾斜裂隙的动力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
蔡晓刚陈晓非
弹性各向异性介质岩石体波相速度计算被引量:1
2011年
综述弹性波相速度计算的若干严格数值方法和近似解析方法,对数值算例及对不同方法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数值方法得到结果一致,其适用于计算任意复杂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的相速度,但不便从物理意义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参数对速度的影响;而近似解析解虽然精确程度各有不同,但是便于从物理意义的角度去进行速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析求取群速度这一重要物理量。
蔡晓刚
关键词:相速度
各向异性ATI介质剪切位错点源P波远场辐射被引量:2
2011年
假设震源区为ATI介质,传播介质为全空间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给出了剪切位错源P波远场辐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震源区各向异性对远场P波振幅和震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区裂隙密度,裂隙方位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导致P波远场辐射花样也随之动态变化,同时也会造成非双力偶百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认为,在井中对中小地震的非双力偶机制进行动态监测,也许是一个监测未来大地震的可能方法。
蔡晓刚
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理论研究
地震矩张量描述了地震点源的基本特征,其内容涉及到各类震源(包括剪切位错震源、张裂震源和体积震源)的力学机制、震源区应力状态和地震图解释等地震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浅源构造地震是因断层面间的快速纯剪切错动而辐射地震波,...
蔡晓刚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反演震源物理
裂隙参数对衰减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理论、观测和实验均证实,在地壳和上地幔存在对应力变化敏感的直立裂隙,在整体上呈现方位各向异性。在Hudson裂隙理论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数值模拟了裂隙介质几何、物性和弹性波频率等参数对各向异性衰减的影响。结果显示,裂隙密度、裂隙纵横比、泊松比、裂缝填充物、弹性波频率和未破裂岩石母体纵横波速度等对各向异性衰减有着显著影响,尤其是频率对衰减曲线的影响最大。各向异性衰减的数值模拟有助于了解裂隙参数对各向异性衰减的影响,此外,对物理实验的模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蔡晓刚
关键词:品质因子
各向异性ATI介质剪切位错源地震矩张量被引量:14
2011年
考虑震源区为各向异性ATI介质情形下,给出了剪切位错源地震矩张量解析表达式并模拟了震源区各向异性对双力偶分量(DC)、补偿线性偶极子分量(CLVD)和各向同性分量(ISO)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剪切位错源仍能产生非双力偶各向同性分量,其导致沿着ATI介质对称轴方向体积变化;当断层面位于ATI介质对称平面或者震源区为各向同性介质时,剪切位错源在辐射意义上才可等效为双力偶机制.
蔡晓刚姚陈陈晓非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
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引言地震矩张量描述了地震点源的基本特征,其内容涉及到各类震源(包括剪切位错震源、张裂震源和体积震源)的力学机制、震源辐射、地应力场、震源运动学和强地面运动等地震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浅源构造地震是因断层面间的快速纯剪切错动而辐射地震波,造成在地表的振动,传统上该解释被称为双力偶机制。
蔡晓刚
弦截迭代法在求取P-S转换波转换点位置和旅行时中的应用——以单一水平界面VTI介质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求取转换点位置是进行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有严格的解析方法、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近似解析方法和基于射线理论的迭代方法3种。以单层水平界面VTI介质为例,给出了弦截迭代方法计算转换点位置和旅行时的步骤和公式;通过各向同性介质、VTI介质模型计算,对3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各向异性参数对转换点位置和走时的影响,通过强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探讨了弦截迭代法应用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弦截迭代法由于没有使用任何近似,因此在事先给定的计算精度范围内是准确的,但在长偏移距和强各向异性介质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反射的SV波会出现"三叉区"现象,从而导致该方法失效。
蔡晓刚蔡明刚
关键词:共转换点转换波各向异性介质相角
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研究
2011年
回顾了地震矩张量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历史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的研究意义、思路和应用前景。初步研究显示各向异性地震矩张量能提供震源区各向异性的信息,将各向同性介质地震矩张量拓展到各向异性介质地震矩张量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蔡晓刚
关键词:震源地震介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