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
- 作品数:84 被引量:6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长期轮作对旱地黑垆土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分解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最大或然数法(MPN法)和埋片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粮草长周期(苜蓿→苜蓿→苜蓿→苜蓿→马铃薯→小麦→小麦→小麦)和粮草短周期(红豆草→小麦→小麦+红豆草)轮作制度及茬口年限对黑垆土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分解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制度及茬口年限对黑垆土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分解强度。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现显著性差异变化,分别在粮草长周期轮作中第1年苜蓿茬和粮草短周期轮作中第2年小麦茬达到最高值,在粮草长周期轮作中马铃薯茬和粮草短周期轮作中第1年小麦茬达到最低值;纤维素分解强度在同一轮作制度中各茬口差异不显著,但换茬可提高分解强度;随着苜蓿和小麦种植年限延长,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分解强度均大致呈现降低趋势。红豆草茬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低于苜蓿茬,但粮草短周期轮作更有利于提高黑垆土纤维素分解强度。
- 蔡艳郝明德臧逸飞何晓雁
- 关键词:黑垆土纤维素分解菌
- 青海高原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被引量:24
- 2005年
- 采用琼脂块法测定了分离自青海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 1 007株代表性放线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菌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青霉、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黄瓜枯萎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占供试菌总数的比率分别为 9. 1%、27. 2%、2. 1%、2. 6%、13. 8%、10. 1%、7. 1%及 7. 4%;在青海高原(西部)土壤的拮抗性放线菌中,抗细菌放线菌多于抗真菌放线菌,抗G+细菌的放线菌多于抗G-细菌放线菌,抗丝状真菌放线菌多于抗单细胞真菌放线菌.②耕作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占放线菌总株数的百分率 (拮抗菌百分率 )是自然土壤的3. 5倍,且耕作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按菜地(71. 7% ) >粮田(40. 6% ) >绿肥地(32. 8% ) >果园(25. 0% )的顺序排列.旱地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明显高于水地.③不同类型土壤拮抗菌百分率均不同,且不同类型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砂土的顺序排列.④拮抗性放线菌的数量、拮抗菌百分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及磷酸酶活性有关.其中有机质和全氮与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和拮抗菌百分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P<0. 01).抗细菌与抗真菌拮抗性放线菌的出现频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放线菌总数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极显著(P<0. 01)与显著水平(P<0. 05),且土?
- 司美茹薛泉宏陈占全余博蔡艳
- 关键词:放线菌拮抗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生态
- 不同饲料对黄粉虫幼虫水分及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3种饲料原料中添加黄粉虫虫粉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优化黄粉虫的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向麦麸、酒糟和豆腐渣3种饲料原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粉虫成虫粉或蛹粉,饲喂6周后,测定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结果】饲料中添加黄粉虫蛹粉或成虫粉均可降低幼虫水分含量,提高幼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不同类型饲料饲养的幼虫水分含量结果比较为,麦麸组<酒糟组<豆腐渣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结果比较为,麦麸组>酒糟组>豆腐渣组。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随饲料中添加的黄粉虫蛹粉或成虫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则相反。【结论】麦麸添加20%的黄粉虫蛹粉可获得低水分含量、高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黄粉虫幼虫,可作为黄粉虫饲养的最佳饲料。
- 蒋素容蔡艳周宇爝
- 关键词:黄粉虫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
- 青海高原东部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生态分布特征被引量:22
- 2004年
-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从青海高原东部海晏、湟源、湟中、大通、西宁、互助、乐都和平安等八个县(市 ) ,粮田 (旱地和水地 )、菜地 (露地和保护地 )及自然土壤 34个样区 4 0个代表性土壤样品中分离所得 6 85株放线菌对 6种靶标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 ,(1)拮抗性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与土壤利用方式有关 :粮田、菜地和自然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2 6 .8%、2 3.8%和 2 0 .5 % ,保护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比例是露地的 2倍 ,旱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比例明显高于水地 ;(2 )供试菌株中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青霉、西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活性菌株数分别为 2 .8%、14 .9%、3.5 %、0 .9%、1.8%和 0 .6 %。说明供试菌株对细菌的拮抗作用强于真菌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拮抗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细菌 ,对单细胞真菌的拮抗作用强于丝状真菌。
- 薛泉宏蔡艳陈占全常显波司美茹张荣来航线
- 关键词:生物防治抗生素
- 作为川硬皮肿腿蜂繁蜂替代寄主的黄粉虫专用饲料的初步研究
-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多种保健功能的资源昆虫。作为川硬皮肿腿蜂的替代寄主,它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不同饲料配方对黄粉虫的虫重、营养指标上的影响,以及...
- 蔡艳
- 关键词:黄粉虫专用饲料川硬皮肿腿蜂饲料配方
- 文献传递
- 震后土壤有效氮、磷、钾空间分布特征——以彭州市新黄村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彭州市新黄村震后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26.19±67.89)mg/kg、(37.18±17.18)mg/kg、(165.69±79.80)mg/kg;导致碱解氮空间变异的因素以随机性因素为主,而有效磷和速效钾为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基于ArcGIS 9.2平台的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呈条带状分布,高值区(>165 mg/kg)主要分布在该区的中部和南部,低值区(<90 mg/kg)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域内;有效磷含量在总体上呈现以低值区为中心向四周环状递增趋势,且呈两端高中间低的斑块状分布,高值区(>44 mg/kg)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坡林地的中部,低值区(<20 mg/kg)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与平坝的过渡地带;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且呈现两端高中间低,西面高东面低的分布特征,以北部山坡林地和西南平坝一角的高值区(>220 mg/kg)为中心,分别向南部和东部呈带状递减,并在低山丘陵区东部的旱地以及丘陵向平坝过渡的东部边缘区出现相对低值(<110 mg/kg)分布。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震后压实对土壤速效养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水田明显于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也有显著影响。
- 张毅蔡艳张世熔杨喜珍
- 关键词:速效养分土壤
-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长期施氮的效应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解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长期施氮效应,以1984年以来开展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基础,在一定施磷量(39.3kg·hm-2)下,分析了长期不同施氮水平(0、45、90、135和180kg·hm-2)间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养分累积和土壤氮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仍有显著作用。氮肥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但施氮135kg·hm-2高于90kg·hm-2或二者差异不显著;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秸秆和植株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同时有利于养分在籽粒中的分配;土壤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施氮135kg·hm-2达到最高值或较高值。黄土高原地区小麦施氮135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同时氮肥利用效率、籽粒中养分累积量及土壤残留氮量也较高,是该地区小麦氮素最适施用量。
- 蔡艳郝明德
- 关键词:小麦黄土高原氮素利用养分累积
- 一种黄粉甲专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粉甲专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饲料成本较高,增重效果不佳,制备方法复杂,且不利于储存的问题。一种黄粉甲专用饲料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酒糟81~89%、黄粉虫蛹粉8...
- 周宇爝蔡艳周祖基杨伟杨春平黄琼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被引量:21
- 2004年
-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中放线菌区系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供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变异很大 ,其变异系数分别为 71.9% ,6 0 .8% ,6 5 .8% ,5 3.5 %及 130 .6 % .pH差异很小 ,平均值为 8.16 ,变异系数为 6 .5 % .②供试土壤放线菌数量n(cfu) =(8.2~ 14 72 .7)× 10 4g-1.放线菌组成以链霉菌为主 ,其次为小单孢菌 ,二者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 4 1.7%~ 90 .9%及 0~ 5 3.6 % ,其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 82 .2 %和 18.0 %及 10 .3%和 15 4 .2 % .沼泽土中小单孢菌占放线菌总数的 5 3.6 % ,盐化土中无小单孢菌 .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及灰钙土中分别出现链孢囊菌属与马杜拉菌属、间孢囊菌属、诺卡氏菌属及链孢囊菌属 .③在链霉菌属中 ,可划分 10个类群 ,其中白孢类群、灰褐类群、金色类群、粉红孢类群为优势类群 ,分别占链霉菌总数的 2 3.3%~ 5 7.0 % ,2 .7%~ 32 .8% ,5 .8%~ 6 3.7及 2 .3%~ 2 4 .6 % ,其次为淡紫灰类群和灰红紫类群 ,6个类群共占链霉菌总数的 70 .3%~ 10 0 % .盐化土和黑钙土分别为链霉菌数量与类群最少和最多的土壤生态体系 .④供试土壤按植被、土壤形成条件及土壤性质分为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
- 蔡艳薛泉宏陈占全常显波孙小凤司美茹来航线张荣
- 关键词:放线菌分类生态型青藏高原
- 种植密度对烤烟养分吸收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为优化烟株群体结构、发挥密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9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3 890(D1)、15 150(D2)、16 660(D3)、18 510(D4)株/hm2)对烤烟氮、磷、钾吸收利用、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烟叶产量以D3处理最高,平均达2 287.33kg/hm2,比对照(D1)处理增加13.04%,D2处理次之,比对照增加6.9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株养分吸收量持续增加,而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与烟叶产量变化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增加后每生产100kg烤烟的养分摄取量呈上升趋势,养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持续降低;D2处理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比D3处理分别提高6.86%,15.14%和9.66%,较D4处理增幅达24.62%,33.57%和20.06%,其在平衡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关系上表现最佳。烟叶产量与旺长至现蕾和现蕾至开花期养分累积比率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与对照相比,D4处理这两个阶段养分累积比率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增加后,烟株单叶质量持续下降,对照处理平均单叶质量为9.30g,D2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D3、D4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9.56%和21.7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中、下部烟叶烟碱含量显著降低;烤烟氮碱比均以D2、D3处理最接近于1。【结论】烤烟移栽后按15 150-16 660株/hm2密植,能更好地发挥烟株群体密植效应,改善烟叶营养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表现。
- 沈杰蔡艳何玉亭杜宣延王昌全罗定棋
- 关键词:种植密度烤烟产量烤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