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露

作品数:26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细胞
  • 8篇急性
  • 4篇血液
  • 4篇贫血
  • 3篇蛋白
  • 3篇血液系统
  • 3篇血液系统损害
  • 3篇婴儿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患儿
  • 3篇基因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儿童
  • 3篇白血病患儿
  • 3篇病患
  • 2篇遗传性
  • 2篇抑制剂

机构

  • 26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26篇薛露
  • 20篇李春怀
  • 18篇王玥
  • 12篇马翠
  • 5篇武双双
  • 5篇何永艳
  • 4篇梁东
  • 3篇常健
  • 2篇闫旭
  • 2篇刘爽爽
  • 2篇陈银波
  • 1篇王银萍
  • 1篇任丽群
  • 1篇孙鸿雁
  • 1篇陈国方
  • 1篇梁志学
  • 1篇孙波
  • 1篇蒋华锋
  • 1篇张尉华
  • 1篇胡晓兰

传媒

  • 6篇中国小儿血液...
  • 4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母女同患白血病2例被引量:1
2009年
李春怀薛露王玥梁东袁长吉
关键词:母女同患白血病双胎之一患病关系妊娠后期
婴儿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2019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遗传性T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黄疸、易激惹、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并反复发作。基因测序显示,ADAMTS13基因外显子2个杂合突变,c.3616C>T(胞嘧啶>胸腺嘧啶)、c.334delG缺失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属于复合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明确诊断为血栓性微血管病中的遗传性TTP。患儿先后多次复发,经输注血浆治疗效果好。结论临床上典型或不典型溶血性贫血,同时伴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等应警惕遗传性TTP,基因检测有助诊断。遗传性TTP可输注血浆治疗。
武双双王玥马翠薛露李春怀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脏损害基因突变
婴儿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告
2019年
目的探讨婴儿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基因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期发病的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5月龄婴儿,因面色苍白就诊;实验室检查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58.30μmol/L;骨髓涂片铁染色,外铁+++,内铁76%,其中环铁54%。高通量测序示ALAS2基因半合子突变,c.1565C>A;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为有害突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患儿母亲为杂合变异,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查阅文献,未见报道。患儿临床确诊为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后,经维生素B6治疗有效。结论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罕见,新发现ALAS2基因的半合子突变致病基因。
武双双王玥薛露马翠陈显秋李春怀
关键词:贫血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ATA-2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GATA-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集38例AA患儿骨髓标本及20例正常儿童骨髓标本,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AA儿童免疫抑制治疗前后GATA-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AA儿童免疫抑制治疗前GATA-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免疫抑制治疗2年后对治疗有反应的AA儿童GATA-2表达水平高于发病时,且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ATA-2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影响AA患儿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
王玥薛露马翠何永艳孙鸿雁李春怀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ATA-2
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及TCIRG1基因新突变分析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儿,女,3个月15天,因“鼻塞、流涕10天,咳嗽1周,发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1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母乳喂养,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出生体重3.75kg,3个月15天体重4.9kg。母孕期健康,否认毒物及特殊药物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血液病及遗传病家族史。
薛露王玥王丹何悦铭武双双李春怀
关键词:石骨症母孕期出生体重体重增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对化疗前后的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血清25-(OH)D_3表现出的水平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对比加以探讨。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1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设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的血清25-(OH)D_3表现出的水平以“串联质谱法”加以检测,并且对其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磷(P)、钙(Ca)之类物质的水平加以检测。给ALL患儿给予系统化疗,并在第6、12个月(其间均规律化疗)分别对其血清25-(OH)D_3情况做出复查。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ALL患儿的初诊血清25-(OH)D_3情况均获得了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各危险分型组初诊ALL患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儿化疗后半年和1年的血清25-(OH)D_3水平都和初诊相比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化疗后和健康者相比,25-(OH)D_3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ALP、P、Ca方面,初诊ALL患儿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ALL患儿在血清25-(OH)D_3的表现水平方面低于健康儿童,而这一数据则和血清PTH、ALP、P、Ca等水平关系不大,且其化疗后血清25-(OH)D_3水平较初诊时提高,达到健康儿童水平。
刘爽爽李春怀薛露王玥马翠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3化疗
丙戊酸和SAHA共同联合阿糖胞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细胞内GATA-1、DCK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和SAHA分别与共同联合阿糖胞苷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丙戊...
李春怀王玥薛露何永艳马翠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丙戊酸阿糖胞苷细胞凋亡机制
文献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合并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2例
2014年
病例1:患儿,男,8岁,因面色苍白伴乏力半月余入院。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体查:重度贫血貌,躯干部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肝脾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入院血常规:WBC3.0×10^9/L、淋巴92.3%、RBC1.18×10^12/L、Hb38g/L,PLT18×10^9/L;骨髓检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骨髓象;免疫分型:异常B系淋巴细胞。临床诊断:ALL(B细胞型)。给予诱导缓解方案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强的松试验反应良好,并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第11天患儿开始出现发热及咳嗽,
李春怀何永艳王玥薛露马翠胡扬帆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患儿真菌性鼻-鼻窦炎侵袭性左旋门冬酰胺酶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1例婴儿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统计血液系统损害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HCMV感染与多种血液系统损害相关,本组51例患儿均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8例);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均减少41例,占80.2%(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占5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占3.9%;全血细胞减少4例,占7.8%(其中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占5.9%);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3例,占5.9%;合并EBV混合感染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1例;合并细菌感染17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例;合并浅表真菌感染(鹅口疮)3例;合并转氨酶升高39例。治疗上应用更昔洛韦及纠正合并症,部分患儿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及输注成分血等疗法,伴噬血细胞综合征加用HLH-2004方案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HCMV感染可致多种血液系统损害,其中白细胞改变最突出,80.2%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00%患儿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其次51.0%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严重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朱玉薛露王玥马翠李春怀
关键词: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系统
丙戊酸联合伏立诺他增强阿糖胞苷对人Dami白血病细胞株杀伤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联合伏立诺他(SAHA)增强阿糖胞苷(Ara-c)对人Dami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设空白对照组、Ara-c组、VPA组、SAHA组、VPA+Ara-c组、SAHA+Ara-c组,VPA+SAHA+Ara-c组,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Dami白血病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PI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方法检测转录因子GATA-1、胞苷脱氨酶(CDA)及脱氧胞苷激酶(DCK)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VPA和SAHA共同联合Ara-c用药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VPA联合Ara-c组及SAHA联合Ara-c组,各组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Dami细胞经过VPA和SAHA处理后均出现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主要阻滞在G1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VPA和SAHA联合用药组G1期细胞所占比例高于SAHA组(P<0.05),与VP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VPA组、SAHA组、VPA和SAHA联合用药组GATA-1和CDA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PA组DCK mRNA表达水平高对照组(P<0.05)、SAH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PA和SAHA联合用药组DCK mRNA表达水平高于VPA组和SAHA组(P<0.05)。结论 VPA联合SAHA可增强阿糖胞苷对Dami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DCK的表达,从而增加阿糖胞苷体内活性代谢产物所致。
薛露何永艳王玥马翠武双双李春怀
关键词:白血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脱氧胞苷激酶阿糖胞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