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福全

作品数:49 被引量:298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英瑞气候变化适应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吸虫
  • 18篇华支睾吸虫
  • 11篇疟疾
  • 7篇虫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支睾吸虫病
  • 5篇吸虫病
  • 5篇华支睾吸虫病
  • 5篇寄生虫
  • 4篇蛋白
  • 4篇原虫
  • 4篇输入性
  • 4篇疟原虫
  • 4篇抗体
  • 4篇基因
  • 4篇管圆线虫
  • 4篇广州管圆线虫
  • 4篇病例
  • 3篇淡水

机构

  • 39篇广东省疾病预...
  • 9篇广东省寄生虫...
  • 4篇岐阜大学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州市越秀区...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 1篇肇庆市疾病预...

作者

  • 48篇裴福全
  • 25篇阮彩文
  • 21篇潘波
  • 19篇林荣幸
  • 18篇张启明
  • 18篇吴军
  • 17篇崔惠儿
  • 16篇方悦怡
  • 15篇邓卓晖
  • 9篇岑咏珍
  • 9篇卢文成
  • 9篇张贤昌
  • 7篇黄少玉
  • 6篇王金龙
  • 5篇梁文佳
  • 4篇长野功
  • 4篇易建荣
  • 4篇段金花
  • 4篇刘美真
  • 4篇林立丰

传媒

  • 9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广东卫生防疫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支睾吸虫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用于血清学调查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以华支睾吸虫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CsCp)为ELISA包被抗原检测流行人群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成虫粗抗原比较,评价其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调查的价值。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华支睾吸虫虫卵。同时采集血清,分别以rCsCP与成虫粗抗原(CsCAA)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对粪检及两种抗原的ELISA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血清检测的97人中,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率60.8%,CsCAA-ELISA阳性率75.3%,rCsCP-ELISA阳性率76.3%,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虫卵阳性率(P<0.05),不同抗原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AA-ELISA、rCsCP-ELISA结果与粪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6.7%和55.7%,两种抗原ELISA结果的符合率为82.5%。59例粪检阳性者CsCAA-ELISA和rCsCP-ELISA阳性率均为76.3%,38例粪检阴性者CsCAA-ELISA和rCsCP-ELIS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76.3%。结论以rCsCP为包被抗原,用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使用CsCAA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同样不能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裴福全长野功方悦怡崔惠儿吴军阮彩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血清学调查
ABC-ELISA法与快速ELISA试剂盒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的结果比较被引量:5
2001年
崔惠儿方悦怡梁文佳张启明刘美真裴福全
关键词:ABC-ELISA法华支睾吸虫病
HPLC与制备电泳技术对部分华支睾吸虫抗原的提纯与活性比较
2000年
目的 筛选并纯化出单一有效的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抗原,以利于对诊断抗原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IC)与制备电泳技术对华支睾吸虫全虫粗抗原(CAA)中部分蛋白组分进行纯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测定其用于诊断的抗原活性。结果以HPLC法分离出15/16kDa与35/36kDa纯抗原蛋白,部分15/16kDa蛋白样品抗原活性接近CAA,敏感性达90%,特异性95%。制备型SDS-PAGE法分离出15/16kDa纯抗原蛋白,抗原活性低,敏感性10%~60%,特异性95%。结论 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纯化出高活性抗原成份,优于制备电泳纯化;部分华支睾吸虫成虫15/16kDa蛋白成份为有效诊断抗原,可以替代CAA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
裴福全崔惠儿黄健康潘波阮彩文吴军方悦怡刘美真梁文佳张启明
关键词:HPLC华支睾吸虫纯化抗原
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对免疫小鼠TNF-α及sIL-2R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为了研究Sj31/32所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探讨细胞因子TNF-α及IL-2与Sj31/32保护力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纯化的Sj31/32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每隔2wk取外周血观察TNF-α与sIL-2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Sj31/32可影响宿主TNF-α与IL-2水平的表达。由此推测,Sj31/32的保护性免疫机制可能与宿主体内TNF-α及IL-2水平的变化有关。
裴福全李雍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TNF-Α保护性免疫
2015年广东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为今后制订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按照《全国第3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方案》,结合广东省寄生虫病发病情况,在20个县(市、区)48个调查点的成人或儿童中开展调查。其中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和肠道原虫调查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食源性华支睾吸虫调查在农村与土源性线虫调查一并进行,在城镇以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以各调查点常住居民为对象,土源性线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检查采用改良加藤法,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3~6岁儿童进行蛲虫检查。结果在20个县(市、区)48个调查点,共检查了12401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8.29%(1028/1240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3.39%(420/1240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52%(64/12401)、1.89%(234/12401)、0.46%(57/12401)、O.52%(65/12401)。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为4.90%(608/12401)。儿童蛲虫检查967人,感染率为12.41%(120/967);钩蚴培养153人份,阳性140份,均为美洲钩虫,无其他线虫虫种。肠道原虫检查9309人份,感染率为0.31%(29/9309)。结论广东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刘梦然陈晓梅黄少玉方悦怡张启明潘波林荣幸阮彩文裴福全邓卓晖
关键词:寄生虫土源性线虫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治疗前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的研究,了解有效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探讨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疗效考核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自感染的鱼体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7只家兔,14周后给予吡喹酮治疗,使用SPA-ELISA法检测感染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体,观察针对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7只实验兔均感染成功,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4周内显示不同程度的上升,至第4周均达较高水平,8~12周继续上升至峰值(0.143~0.307)。经过有效驱虫治疗,特异性抗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兔(71.4%)在治疗5周后下降显著。到死亡或饲养结束,71.4%的实验兔A值降至0.1以下,为感染前的1.28~1.80倍。此外,解剖观察显示,完全驱虫治疗7或10个月后的3只兔肝仍可见病理性结节。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gG抗体水平的上升较早,部分兔感染后约2周就有明显上升,使用高敏感度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对部分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驱虫治疗后,大部分实验动物显示抗体水平先快速后缓慢下降的规律,血清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此外,本研究显示单纯驱虫治疗并不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的肝脏病理改变很快恢复,提醒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须重视该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长期肝脏损害,将预防感染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对感染者的治疗应联合使用肝脏康复药物。
古梅英裴福全霍丽蝉崔惠儿王金龙张启明张龙杰岑咏珍张贤昌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家兔抗体变化
2010-2017年广东省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情况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广东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疟疾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广东省2010-2017年报告的不同类型疟疾病例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疟疾病例和不同单位报告病例情况、病例的发病-诊断时间等情况。结果2010-2017年全省共报告1244例疟疾病例,除2010年报告1例本地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每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5、149、136、148、136、149、196、205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升幅为64.0%;其中恶性疟860例,间日疟247例,卵形疟和三日疟共132例,混合疟疾4例,诺氏疟1例。报告死亡病例11例,均为恶性疟;2010-2012年间,未分型疟疾仍占有一定比例,此后年份则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且已分型。各型疟疾病例报告单位均主要是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分别为58.84%和35.69%;分虫种来看,各虫种均以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报告为主,恶性疟、间日疟来自传染病医院报告的病例分别为64.88%和45.34%,来自综合医院报告的病例分别占31.51%和41.70%。恶性疟、间日疟和未分型疟疾的中位发病-诊断时间分别为4、5和6 d。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各类型医疗机构的疟疾实验室诊断意识和能力,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就诊意识,缩短发病-诊断时间。
谢仕兰林荣幸邓卓晖裴福全刘梦然阮彩文岑咏珍潘波
关键词:疟疾恶性疟间日疟
深圳市1980—2011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深圳市1980—2011年疟疾流行特点,为深圳市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采用的资料来自深圳市历年疟疾防治总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1980—2011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血检是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发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采血涂片检查;居民原虫率采用血检的方法,对居民携带疟原虫情况进行调查;子孢子自然感染率调查采用以人为诱饵,定点定时做通宵(晚8时至次日早晨8时)捕蚊,并对按蚊进行唾液腺解剖。结果 1980—2011年深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41 680例,其中,间日疟41 567例,输入性恶性疟53例,未分型60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1 303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35.63/10万。其中1984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7 427例,年发病率最高,达1 833.37/10万;2006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少仅18例,年发病率最低,为0.24/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10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8 796例,占总病例数的69.09%(28 796/41680)。男女性别比为13.67∶1。在报告疟疾病例41 680例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34 030例,占总病例数的81.65%。对1984—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8 714例病人的职业调查结果显示,疟疾病例以从事建筑工人为最多,占调查病例数的28.55%(2 488/8714),其次为烧砖工人、种养工人,分别占17.33%、16.64%。1980—2011年,全市共血检1 401 536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38 579例次,平均阳性率为2.75%。1980—1998年间,居民原虫率调查共血检39 941人次,检出阳性823例次,平均阳性率为2.06%。1985、1987年深圳市嗜人按蚊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4%(3/554)、0.35%(3/862)。结论深圳市1980—2011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20~45岁年龄组、建筑工人是疟疾的好发年龄和职业;近几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平稳。深圳市3
潘波裴福全阮彩文林荣幸张志兴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分析2011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本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1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96例,其中间日疟40例,输入性恶性疟36例,未分型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2/10万,死亡2例。全省17个市的34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共报告57例,占全省病例的59.3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1月73例,占全年病例的76.04%。男女性别比为5.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68例,占病例总数的70.83%。2011年广东省128例疟疾病例(96例本省籍和32例外省籍)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77例和30例,占总发病数的60.16%和23.44%。输入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36例,其次为安哥拉19例,再次为缅甸11例。结论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和防控。
潘波阮彩文林荣幸裴福全张启明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疫情
2004年首例SARS病例环境鼠害及鼠中SARS-CoV基因分析
2005年
目的 为了了解2 0 0 4年首发SARS病例周围环境鼠害及鼠类是否存在SARS CoV特异基因,研究探索鼠类作为SARS的媒介或来源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环境鼠迹目测法与鼠笼诱法调查鼠密度方法和应用巢式RT PCR检测鼠样本中特异SARS CoV基因,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并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比较。结果 首例病人居住工作的LJ花园LB楼及其周边楼宇环境鼠害较严重,重点检查首层楼房天花板、配电房等重点场所共5 0间,鼠迹阳性率为2 6 % ;检查住宅楼周围外环境累计2 0 0 0m ,发现鼠迹6 2处;鼠笼诱阳性率7.9% ;用RT PCR检测病例周围环境15只家鼠和2 4只臭鼠句鼠青的肺组织和肛拭子,其中6只黄胸鼠肺组织中有3只阳性,一只肛拭子阳性,其余为阴性;扩增阳性产物基因核苷酸序列与SARS目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5 %及96 %。结论 2 0 0 4年首例SARS病例生活工作周围环境鼠侵害严重,捕获鼠类中也发现SARS CoV特异基因。
林立丰段金花易建荣吴军裴福全蔡松武阴伟雄卢文成陈清
关键词:SARS-COV鼠类RT-PC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