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欣露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化经济...
  • 2篇经济学
  • 2篇就业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动力机制
  • 1篇韧性
  • 1篇上海社会
  • 1篇社会福利
  • 1篇社会福利函数
  • 1篇适应气候变化
  • 1篇适应性
  • 1篇贫困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劳动
  • 1篇问卷
  • 1篇贸易影响
  • 1篇经济模型
  • 1篇就业增长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科学出版社
  • 1篇中国人寿保险...
  • 1篇中国土地矿产...

作者

  • 7篇谢欣露
  • 5篇郑艳
  • 2篇潘家华
  • 1篇范建荣
  • 1篇刘昌义
  • 1篇孟慧新
  • 1篇周亚敏
  • 1篇赵冬杰
  • 1篇石尚柏
  • 1篇王建武

传媒

  • 2篇城市与环境研...
  • 1篇经济论坛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河北大学成人...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际贸易影响就业的模型述评
2010年
本文评述了国际贸易影响就业的模型及相关实证论文。主要讨论了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CGE模型的相关研究。详细论述了计量经济模型中Richard Layard模型与Hine和Wright、Greenaway等人模型的共同点与区别,认为我国学者应用后者对我国的实证与理论不一致尚未做出理论说明和解释,最后评述了计量经济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谢欣露
关键词:国际贸易就业计量经济模型
城市居民气候灾害风险及适应性认知分析——基于上海社会调查问卷被引量:8
2014年
快速城市化、人口和产业集聚加剧了城市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导致城市气候风险增加。气候适应治理是政府和公众共同减小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程,气候适应障碍主要来自于适应主体的认知和行为。上海是典型的三角洲型河口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其面临巨大的气候变化风险。通过对上海居民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居民对全球、上海市及自身的气候风险评价逐渐递减,这种认知倾向不利于其自身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建设以及构建社会风险共担的气候适应治理机制。居民与科学研究者、决策管理部门的气候风险认知差异较大,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气候风险沟通机制上存在障碍。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在参与气候风险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适应能力建设;关注气候脆弱群体,促进社区和居民适应能力建设。
谢欣露郑艳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容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测度指标被引量:25
2014年
本文提出将"气候容量"概念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并论述了与此相关的气候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等概念。气候容量是针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从根本上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是气候容量问题,即一个地区特定气候资源所能够承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强度和规模。气候容量包括天然容量和衍生容量,天然容量包括温度、光照、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等因子,衍生容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气候灾害风险等要素。气候容量可以借助工程、技术、制度等适应措施进行改善和转移,但是必须遵循经济理性、生态完整性、风险防护、公平分配等原则。对气候容量及其阈值的评估能够与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相结合,测算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最优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应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在气候容量充裕的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是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伴生的问题;而在气候容量严重受限地区,不合理的发展可能进一步恶化气候环境。作者以气候容量充裕的长三角地区和气候容量严重短缺的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容量的政策含义,并针对容量限制型的适应问题与发展驱动型的适应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气候容量不仅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概念分析工具,而且可以结合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为制定地区适应与发展规划提供研究支持。
潘家华郑艳王建武谢欣露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经济学
“无就业增长”辨析——基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劳动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要素,也是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起点。劳动力需求函数的导出,将经济增长、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就业问题放在统一的框架下。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资本替代劳动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第一产业负就业增长拉低了总体的就业弹性,"无就业增长"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局部现象。
谢欣露赵冬杰
关键词:就业劳动力需求
气候移民动力机制:基于混合研究范式的宁夏案例被引量:3
2016年
我国西部地区是典型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也是气候贫困和气候移民高发地区。本文以宁夏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探索性分析与验证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气候变化引发贫困和移民的复杂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脆弱性是影响气候移民的内在驱动力,长期气候和环境变化导致的气候容量匮乏是引发宁夏中南部地区气候贫困和气候移民的最关键驱动因素,其它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发展水平等。本文构建了气候移民动力机制的DPSIR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衡量气候容量、气候贫困的具体指标,可以此甄别出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贫困型"生态移民,并为制定与实施地区移民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郑艳孟慧新谢欣露石尚柏范建荣
基于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适应规划:一个福利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及其成本效益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本文基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脆弱性与经济福利风险,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适应规划路径。首先,基于社会福利核心要素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敏感性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福利水平和脆弱性的重要因子。其次,依据气候敏感性与适应能力将中国30多个省份划分为三类适应区:发展型适应优先区、增量型适应优先区、发展型与增量型并重地区。第三,采用地区加权方法测算了中国2016—2030年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及福利风险,提出依据能力原则、需求原则或最脆弱地区优先原则分别由地方政府、部门或中央主导的适应规划设计。
郑艳潘家华谢欣露周亚敏刘昌义
关键词:气候变化脆弱性社会福利函数气候变化经济学
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24
2016年
提升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的政策与实践是国内外城市与环境研究的新热点。我国正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何界定和评估不同城市的适应能力,是城市开展适应规划和决策的基础。作者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气候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4年间16个区的城市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支撑能力、社会发展能力、自然资源禀赋、技术适应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上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衡性。研究发现综合适应能力与城市功能区分区较为一致,表明各区的功能定位对其发展和适应能力具有潜在影响。其中,核心城区由于发展基础较好,综合适应能力优势明显;发展新区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治理要求不断提高等压力,综合适应能力最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前瞻性的适应规划,推进不同空间区域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外围郊区的功能互补和协同治理,以此提升整个城市系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韧性。
谢欣露郑艳
关键词:城市功能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