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云
- 作品数:91 被引量:865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准格尔旗居民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吕华坤陈恩富谢淑云王蓓朱文艳白瑞张文翠
- 关键词:卫生知识
- 1起SARS暴发传播链调查案例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在人们奋起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有一大批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为了尽快摸清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 ,冒着生命危险 ,日夜奔走、穿行于非典病人、病人亲属、病人同事、病人朋友、染病医生、染病护士及其他与非典病人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的人们之间。他们的工作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为提高我们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工作技术水平 ,为做好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准备 ,本期“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栏目 ,特请中国现场流行病学项目第一期学员雷杰、谢淑云同志撰写了“1起SARS暴发传播链调查案例分析” ,供大家学习、参考。
- 雷杰谢淑云
- 关键词:传播链流行病学特征疫情
- 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报告质量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报告质量,为提高乙肝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导出2013—2015年桐乡、吴兴、南浔、柯桥、定海和普陀6个乙肝监测点报告的乙肝病例数量、分类和附卡信息等资料,根据附卡信息进行病例分类,评估乙肝报告分类的准确性。结果2013—2015年6个监测点共报告乙肝病例3 214例,重复病例32例,重复报告率为1.00%。实际报告乙肝病例3182例,准确分类2 717例,分类准确率为85.39%,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其中根据附卡信息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时间准确分类的病例占80.86%;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准确分类的病例占97.29%;根据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Ig M结果准确分类的急性乙肝病例占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总数的90.43%;根据肝穿刺结果准确分类的病例占0.19%;根据恢复期血清HBs 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准确分类的病例占5.13%。慢性、无法判断病例误报为急性乙肝病例占0.69%;急性、无法判断、乙肝携带者误报为慢性乙肝病例占13.92%;未分类5例,占0.16%。结论浙江省乙肝监测报告准确性已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重复报告、急慢性病例混报、乙肝携带者误报为慢性乙肝等情况,填写附卡信息有利于乙肝病例准确分类。
- 周洋何寒青邓璇严睿唐学雯谢淑云姚军符剑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 4岁儿童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了解4岁儿童加强免疫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MR)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科学制定MMR相关免疫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2015—2016年选择满4周岁(〈60月龄)儿童,根据既往免疫情况分为3个组:常规接种组[即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Measle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R)、18月龄接种MMR,简称8月MR组];8月MMR组(8月龄和18月龄均接种MMR);12月MMR组(12月龄和22月龄均接种MMR)。加强免疫MMR后,研究人员定期开展主动随访评价安全性,并采集免疫前、免疫后35 d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评价免疫原性。结果3组对象共有514人完成安全性观察、469人完成2次采血抗体水平检测。3组对象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7.12%(一般反应占94.21%),3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2, P=0.090)。加强免疫MMR后,3组对象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抗体均较接种前上升,阳性率分别达100%、99.79%、99.79%,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分别为免前的1.35、3.05和2.49倍,各组间免后抗体浓度均较免前有显著提高(Fisher Exact Test, P=0.000)。结论4岁组加强免疫MMR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提高抗体水平,建议我国尽早考虑实施2剂次MMR接种。
- 何寒青严睿马燕丽周洋陈丹丹周旭黄清霄罗林云谢淑云陈海平
- 关键词:免疫原性安全性
- 浙江省2010-2012年麻疹成分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评价含麻疹成分疫苗(MC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浙江省2010-2012年报告的MCV AEFI个案数据及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接种MCV AEFI个案1549例,报告发生率210.85/100万剂;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143.74/10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56.63/10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疫苗(MMV)强化免疫AEFI报告发生率为367.08/100万剂,明显高于MCV常规免疫报告发生率(134.02/100万剂,Z=20.00,P<0.01).AEF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为1.61∶1,3岁以内儿童为主,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d内.结论 MCVAEFI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以一般反应为主.总体而言,MCV安全性良好.
- 戚小华李倩凌罗亚谢淑云胡昱陈亚萍
- 关键词:麻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病例血清中和抗体三年追踪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病例病后3年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规律,为SARS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SARS康复病例进行随访,分别采集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每份血清标本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二种方法进行血清SARS-Co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和抗体效价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3个时间点中和抗体效价的趋势分析采用对数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分别采集到病后第5个月、第20个月和第35个月的血清标本13份、17份和13份,采用ELISA法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2.4%和84.6%,而采用中和试验法检测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43(1:16~1:203)、1:36(1:17~1:59)和1:21(1:10~1: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419,P<0.001)。病后第35个月时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于1:36,但另有30.8%(4/13)的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于或略高于1:10(临界水平1:8)。结论SARS病例血清中和抗体至少可持续3年,但中和抗体效价随康复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个体差异较大,病后第35个月时部分病例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已降至较低水平,何时完全消失尚需进一步追踪观察。
- 谢淑云曾光夏时畅张泮河尹卫东刘碧瑶杨仕贵曹务春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抗体随访调查
- 浙江省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新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价浙江省2016年实施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后的成本效益。方法以浙江省2016年人口为基数,以不接种策略为参照,采用成本效果比(CER)、效益成本比(BCR)和净收益(NB)等指标比较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和原策略的成本效益,并通过调整疾病成本、疫苗价格、贴现率和接种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的CER发病为1∶5.27(例/万元),CER死亡为1∶181.37(例/万元),BCR为12.26,NB为79 666.22万元;原策略的CER发病为1∶3.29(例/万元),CER死亡为1∶113.39(例/万元),BCR为19.58,NB为82 317.53万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策略和新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效果一致,BCR变化幅度≤25%;疾病负担变化引起的BCR变化最大,疾病负担(80%~120%)调整后,原策略BCR变化在15.66~23.50之间,新策略BCR变化在9.81~14.71之间。结论实施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是现阶段全球消灭脊灰的客观要求,新策略的成本效益略低于原策略,但仍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意义。
- 唐学雯周洋邓璇严睿谢淑云何寒青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
- 浙江省在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片段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蜱、鼠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DNA片段。结果在金华市金东区捕获社鼠2只,黄毛鼠10只,黑线姬鼠4只,用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用PCR检测49只中华硬蜱,阳性8只,阳性率16.33%。结论初步认定浙江省存在斑点热病原,尚需进一步调查。
- 姜理平莫世华郑寿贵孟真程苏云谢淑云叶晓东
-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聚合酶链反应
- 不同免疫程序接种2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程序接种2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差异。方法 对浙江省假定的70万出生队列人群随访一个生命周期(75年),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增量成本效益比(ICBR)和增量净收益(INB)方法,在设定条件下比较当前国家免疫规划中MMR接种策略(策略1)、调整为8和18月龄均接种MMR(策略2)以及额外再增加4岁组接种MMR(策略3)。调整研究设定的主要参数,利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与策略1相比,策略2和3的ICER(元/例)分别为2 012.51:1和4 238.72:1,ICBR分别为1:3.14和1:1.58,INB分别为2 127.78万元和927.65万元。分析接种率、疫苗保护效果、发病风险、疾病成本、疫苗价格和接种成本等指标敏感性,其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一致,各指标变化幅度〈20%。结论 在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改用8月龄接种MMR比4岁组增加1剂MMR的策略更具卫生经济学意义。
- 何寒青张兵严睿李倩符剑唐学雯周洋邓璇谢淑云
-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免疫程序
- 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1990-2005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例5 653例,死亡68例,各地市除舟山外,其余各地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宿主动物感染秋季群的构成比2000年以后较1990-2005年有较显著的上升,秋季群和黄疸出血群一起成为主要菌群。继1996-1997年龙游县赛罗群钩体病疫情暴发后,2002年浙江省又在蛙血清中检测到赛罗群抗体阳性。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化,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 凌锋王臻姜理平陈恩富谢淑云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