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凡
- 作品数:34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一例严重脊柱侧弯并营养不良的术后营养支持
- 2010年6月-7月期间本院脊柱外科成功治疗了一例罕见的严重脊柱侧弯并营养不良的患儿.该患儿术前情况为:1、脊柱侧弯病情严重,侧凸130度,后凸110度;2、呼吸功能差,FEV为预计值的37%;3、胃肠功能差,进食少;4...
- 叶艳彬杨军林李佛保苏培强肖萍黄紫房谢超凡林翔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评估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61例,年龄10~18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矫形组(n=34)和凹侧旋棒矫形组(n=27),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术前、术后全脊柱X线片。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VT)、C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和C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置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47.9°±9.9°和51.4°±8.8°(P=0.148),矫正至术后平均8.2°±5.2°和14.0°±8.5°(P=0.002),平均矫正率为(82.5±10.5)%和(73.4±13.9)%(P=0.005);T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7.7°±12.2°和20.6°±13.7°(P=0.377),矫正至术后平均19.7°±9.8°和18.3°±8.7°(P=0.558);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结论]AIS后路凸侧旋棒矫形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主弯矫正率,并可潜在增加脊髓神经安全性;两组患者术后皆能维持良好的胸椎后凸。
- 黄紫房杨军林林翔李佛保谢超凡王其飞
-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
- 困惑与选择脊柱手术白皮书(山寨版)
- 李佛保杨军林黄紫房谢超凡
- 低龄儿童脊柱侧弯肺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脊柱侧弯是一种包含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弯或后弯及横断面轴向旋转的复杂脊柱三维畸形.除影响患儿的外观,胸段侧弯还对患儿的胸腔、肺容积及其发育有不同程度地限制,进而影响肺功能.随着脊柱侧弯研究的深入.胸廓畸形渐渐为人们所关注,有些学者甚至将其归为脊柱侧弯的第四维.特别对于婴儿型及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年龄较小的先天性、神经肌肉型及综合症型脊柱侧弯.
- 杨军林黄紫房谢超凡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肺功能低龄儿童胸廓畸形轴向旋转冠状面
-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疗效的评价
- 目的 评价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例行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病例,术中均行神经诱发电位监护.男性8...
- 杨军林李佛保谢超凡黄紫房邹学农苏培强肖萍林翔
- 9例脊柱畸形术中采用DNEP监测的效果报告
- 目的 探讨DNEP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DNEP是一种经椎板,椎间盘,棘间韧带间接刺激脊髓,在外周神经干(腘窝)记录神经诱发电位反应的方法,又称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本报告回顾我院脊柱侧弯中心2...
- 杨军林林翔李佛保陈裕光孙新锐苏培强邹学农肖萍黄紫房谢超凡
-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时机被引量:20
- 2015年
- 脊柱骨折占所有骨折约6%,而胸椎及腰椎骨折全球每年约70万例,其中胸腰段骨折(T10~L2)占一半以上,下腰段和上胸段分别占32%和16%。多数胸腰椎骨折为稳定性骨折,无须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包括单纯压缩性骨折、稳定性爆裂骨折,即未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及无神经损害,
- 刘少喻谢超凡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指征创伤性稳定性骨折胸腰段骨折韧带复合体
- 脊柱板-棍系统与钉棒系统在重度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脊柱板-棍系统(plate-rod spinal system,PRSS)及钉棒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2001~2007年本科收治2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按矫形器械分为PRSS系统治疗组和钉棒系统治疗组。采用PRSS系统治疗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15.2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神经纤维瘤型脊柱侧弯1例,特发性脊柱侧弯10例。钉棒系统治疗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17.6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1例术前不全瘫),先天性脊柱侧弯3例,神经纤维瘤型脊柱侧弯3例,重度脊柱侧弯翻修术1例。两组病例采用的术式包括术前牵引后,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术;一期单纯后路矫形术和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术后根据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种内固定系统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PR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3.6h,术中平均出血量930m l,术后平均随访56.7个月,主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98°(86°~135°),矫正至术后平均59°(32°~76°),矫正率平均57%,出现断棒3例,脱钩1例,皮肤破溃或皮下滑囊形成11例。钉棒系统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 420m l,术后平均随访7.8个月,主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108°(93°~159°),术后矫正至平均54°(30°~105°),矫正率平均66.3%。矢状面后凸从术前平均116°(90°~155°)矫正至术后平均34°(20°~45°),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术后双下肢一过性麻木2例,一过性肌力减退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判断是前提;手术彻底松解是基础,椎弓根钉置入、矫形靠经验,准确操作及诱发电位监控是安全保障。PRSS系统操作简便、经济,与钉棒系统相比,矫正效果差,并发症较多。
- 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邹学农谢超凡林翔
- 关键词:重度脊柱侧弯SPINAL钉棒系统截骨矫形
- 3D-MRI评价脊柱侧弯畸形脊髓旋转: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 目的 用3D-MRI评价脊柱侧弯患者椎体,脊髓在横轴位上的旋转角度及两角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手术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 10个胸弯或胸腰弯的脊柱侧弯患者行MRI检查,采用3D-SPACE T2加权序列.通过多平面重组测...
- 王丽琴杨军林李佛保谢超凡邹学农苏培强肖萍黄紫房
-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新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术方法。方法以选择性深度扩臼术并新型髋膝活动式支架治疗12名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术后随访7~9年,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选择性深度扩臼术出血量小(66±7)ml,时间短(58±6)min,复位满意。术后患儿在短期内(3周左右)均可进行髋膝功能锻炼,无一例出现髋关节僵硬、术后再脱位及患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新手术方法头臼复位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可选择的另一种新术式。
- 杨军林孙鸿涛廖威明周雪梅杨子波黄紫房谢超凡王永胜费志军王惟李军
- 关键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