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炎
  • 6篇腺炎
  • 4篇急性胰腺炎
  • 3篇细胞
  • 2篇导管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导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黏膜
  • 2篇细菌移位
  • 2篇开腹

机构

  • 10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0篇费书珂
  • 4篇张树友
  • 4篇杨文军
  • 3篇谢荣俊
  • 3篇何苦寒
  • 2篇张春礼
  • 2篇杨成林
  • 1篇贾传金
  • 1篇康然
  • 1篇李峰
  • 1篇何峰
  • 1篇夏红星
  • 1篇吴江
  • 1篇秦春宏
  • 1篇李明亮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安全性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方式在治疗胃癌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胃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30例)。80例患者均在术前1天抽血查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腹腔镜组按经典5孔法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进行手术;开腹组按传统开腹D2根治术。分别于术后4周、8周监测Cor、NE、TAC、CAT水平,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程等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术后4周、8周时两组Cor、NE、TAC、CA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癌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可以推广。
费书珂张树友夏红星谢荣俊杨文军李峰王辉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胃癌安全性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探讨与改进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对照组(n=18)。应用硬膜外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使用创面封闭胶封闭穿刺孔。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6、12h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大体及光镜下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模型组胰腺呈出血坏死性改变,3、6、12h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大体及镜下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硬膜外导管和创面封闭胶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制模方法。
谢荣俊张树友费书珂杨成林张春礼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硬膜外导管
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干预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早期内镜干预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早期内镜治疗组20例,手术治疗组20例,观察3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腹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内镜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入院后腹部体征消失时间缩短。病死率、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内镜干预可降低老年ABP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杨文军何苦寒费书珂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
ICAM-1、TNF-α、IL-6和LPS在SAP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肠黏膜屏障变化的机制,寻求其并发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依据。方法SD大鼠分为SAP组和对照组,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水平,链酶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测定肠黏膜ICAM-1的含量,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SAP组较对照组大鼠TNF-α等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腺病理组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肠组织ICAM-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强度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并与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评分呈正相关(r=0.661,P<0.01),内毒素水平也随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升高,并与肠组织ICAM-1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839,P<0.01),同时SAP组较对照组各脏器细菌培养呈现阳性结果。结论内毒素及肠组织ICAM-1与SAP并发肠屏障功能障碍密切相关;TNF-α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可导致细菌移位。
费书珂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细胞粘附分子细菌移位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机制和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检测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肠黏膜细胞黏附分子(ICAM...
费书珂
关键词:内毒素细胞黏附分子细菌移位
文献传递
甘草皂苷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了甘草皂苷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甘草皂苷组和高剂量甘草皂苷组。采用腹腔注射100μg/kg的雨蛙肽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低剂量甘草皂苷组和高剂量甘草皂苷组分别于建模前3 h腹腔注射甘草皂苷15 mg/kg和45 mg/kg。分别于建模后8、16和24 h处死小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AMY),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血清AMY水平、TNF-α和IL-6炎症因子水平、胰腺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胰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不同时间点血清AMY水平及TNF-α和IL-6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胰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而胰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和症状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甘草皂苷可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小鼠的炎症水平,减轻胰腺组织损伤,可能通过下调HMGB1蛋白来实现。
费书珂张靓何苦寒
关键词:甘草皂苷急性胰腺炎HMGB1蛋白
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AHNP组)18只和假手术组18只。AHNP组应用硬膜外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使用创面封闭胶封闭穿刺孔。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大体及光镜下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AHNP组胰腺呈出血坏死性改变,3、61、2 h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活性,大体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硬膜外导管和创面封闭胶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模型制备方法。
谢荣俊张树友费书珂杨成林张春礼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硬膜外导管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3年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其临床效果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5.4%;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手术分离粘连不顺利,中途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4.3%。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费书珂张靓杨文军何苦寒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急性胆囊炎
68例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发热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2月~2009年2月行脾切除术后发热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主要原因与术后感染、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热有关。结论减少并及时处理上述情况可以较好的防治脾切除术后发热的发生。
何峰秦春宏杨文军吴江费书珂李明亮贾传金康然
关键词:脾切除并发症发热
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临床上大多为自限性轻型胰腺炎,但仍有10%~20%患者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病死率在10%以上[1].经过多年的探索,对SAP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早期认为主要是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消化酶的早期激活是主要原因,还有作者认为胆汁和胰管膨胀引起胰腺细胞损伤的级联反应或结石梗阻引起胰液流出减少也可能是胰腺炎的始发因素[2~4].
费书珂张树友
关键词:细胞因子重症急性胰腺炎生物学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