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海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川东
  • 12篇川东北
  • 9篇石笋
  • 7篇同位素
  • 4篇水体
  • 4篇碳同位素记录
  • 4篇同位素记录
  • 4篇古气候
  • 3篇碳同位素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风
  • 3篇季风
  • 3篇大气沉降
  • 3篇P
  • 2篇岩溶
  • 2篇岩溶水
  • 2篇营养化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石笋记录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合肥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贺海波
  • 17篇周厚云
  • 12篇米小建
  • 12篇杨亮
  • 12篇刘淑华
  • 12篇陈琼
  • 11篇黄嘉仪
  • 11篇陈琳
  • 6篇童晓宁
  • 6篇汤静
  • 5篇黄颖
  • 3篇刘再华
  • 3篇杨琰
  • 2篇李汉杰
  • 1篇游镇烽
  • 1篇沈川洲
  • 1篇李晓东
  • 1篇赵敏
  • 1篇李航

传媒

  • 3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热带地理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第十届全国同...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增加水体碳汇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水体碳汇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岩溶地区的富营养化湖泊;b、在不同水深的位置均安装沉积物捕获器和水质参数记录仪;c、监测撒入压舱矿物粉末后的水体pH、DO、EC的值,采集撒入压...
赵敏刘再华郎蕤李航贺海波晏浩李栋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体硝态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6
2022年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硝态氮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硝态氮污染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长期摄入过量硝酸盐还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控制并解决水体硝态氮污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和人地矛盾尖锐的岩溶连续分布带,具有十分脆弱且高度敏感的生态系统。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这里水体硝态氮污染情况更为复杂和严重。因此,明确西南喀斯特地区内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是有效治理的前提。本研究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水体硝态氮的现代监测结果,探讨了水体硝态氮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受控机制等问题,发现:(1)区域内地表水硝态氮平均检出质量浓度不高,地下水检出质量浓度波动范围较大;(2)近几十年来,地表水硝态氮质量浓度整体呈现小幅增长趋势,而地下水检出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3)降水的稀释和冲携作用对区域内硝态氮质量浓度及分布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控因素;(4)区域内水体硝态氮主要来源于铵态化肥、土壤有机氮、粪肥及污水,硝化作用是主要的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区氮循环过程及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李冬丽贺海波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地区硝酸盐影响因素
川东北石笋120~103ka BP稳定碳同位素记录与控制机制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川东北梭子洞石笋SZ2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高分辨率重建了120~103ka时段的石笋碳同位素序列。SZ2的δ^(13)C变化与该石笋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的长期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在整体变化趋势上δ^(13)C变化与生长速率相似,反映石笋表面滴水时间间隔影响的CO_2脱气作用和CaCO_3沉积可能是影响SZ2的δ^(13)C长时间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与δ^(18)O变化基本趋势一致,反映了地表植被类型(如C3/C4植被比例)、植被密度、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洞穴通风效应的变化可能是引起SZ2的δ^(13)C短时间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刘淑华黄嘉仪陈琳杨亮陈琼米小建贺海波邓肖敏彭小桃李汉杰周厚云
关键词:石笋古气候
川东北大气沉降中水溶态重金属季节变化: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大气沉降地球化学研究对解释表生环境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对大气沉降地球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受工业活动强烈影响的地区.本研究选择地处偏远、无明显工业活动影响的川东北地区,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采集大气沉降样品,对其中水溶态重金属元素Cr、Co、Ni、Cu、Zn、Ga、As、Cd和P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年平均沉降通量最大的为Zn,158μg·(102cm^2·a)^-1,最小的为Ga,0.06μg·(102cm^2·a)^-1,相差达到4个数量级.相对于我国城镇地区或受工业活动影响的偏远地区,川东北地区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较低.总体上Co和Ni的沉降通量在冬-春季节较高,可能与这些季节的大气粉尘活动有关,Ga、Pb、Cr、Cd、Zn、As等则一般在夏季沉降通量较高,可能与降水增加和旅游旺季的人类活动加强有关.2012年12月—2013年9月的当地道路改建工程导致了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的明显提高.
潘晨光刘粤峰彭小桃谢宇贺海波汤静周厚云
关键词:大气沉降重金属沉降通量影响因素
广东英德宝晶宫洞穴滴水元素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为揭示洞穴滴水元素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广东英德宝晶宫洞穴内的3个滴水点滴水中的Ba、Sr、Ca、Mg元素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监测,结果发现:13个滴水点滴水中的元素浓度基本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不同的元素之间和不同的滴水点之间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表明不同的滴水点其不同的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各有不同.2强降水对洞穴滴水的元素浓度具有稀释作用,Drip1和Drip2各元素浓度在有强降雨的5、6月都呈现低值.33个滴水点的Mg/Ca和Sr/Ca比值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都表现出旱季高,雨季低的特点.表明宝晶宫3个滴水点的Mg/Ca、Sr/Ca很可能受到降水量、岩溶水来源、上覆土壤的淋滤作用以及碳酸盐先期沉积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并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干湿变化.
黄嘉仪陈琳陈琼刘淑华杨亮童晓宁贺海波米小建邓肖敏彭小桃李汉杰杨琰周厚云
关键词:洞穴滴水MG/CA
川东北石笋SI3的U/Ca值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U元素含量变化的气候环境意义,以川东北狮子洞石笋SI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I3的U/Ca值进行分析,发现在53.2~45.8ka之间SI3的U/Ca值变化与该石笋和格陵兰冰心NGRIP的δ^(18)O记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U/Ca值在东亚夏季风减弱时期偏大,在夏季风增强时期偏小。此外U/Ca值很好地记录了H5冷事件和GIS12、GIS13及GIS14暖事件。
陈琳黄嘉仪刘淑华陈琼杨亮贺海波米小建杨琰周厚云
关键词:石笋夏季风
广东英德宝晶宫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每月一次对广东英德宝晶宫溶洞洞穴空气CO2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洞穴空气CO2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洞内空气CO2浓度在201×10-6~3450×10-6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018×10-6。在空间上,越靠近洞口或者通风效应越强的地方洞穴空气CO2浓度越低。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洞穴空气CO2浓度在夏半年(5-10月)高而在冬半年(11-4月)低的特点。洞穴空气CO2浓度变化主要受洞穴通风效应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变化的影响。此外,宝晶宫特殊的洞穴结构及游客等因素也对该溶洞CO2浓度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童晓宁周厚云黄颖贺海波朱礼妍
关键词:CO2浓度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对川东北诺水河地区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Ca、Mg、Sr、Ba和U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监测,结果发现:(1)各监测点的元素含量变化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但不同的监测点之间、不同的元素之间季节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反映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2)对于2011年9月的强降水事件,河水的元素含量明显受到稀释作用影响,而洞穴内水体尤其是池水的元素含量变化明显较弱,这反映了洞穴上覆地层对外部降水事件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洞穴内池水由于存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其对外界的降水事件的响应最不敏感;(3)在所有监测点,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均表现出冬春季节相对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可能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沉降活动是影响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的主要机制。这对该地区岩溶洞穴沉积中的Sr含量(或Sr/Ca比值)和87Sr/86Sr比值作为研究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强度变化指标的观点给予了支持。
贺海波刘淑华杨亮汤静米小建陈琼陈琳黄嘉仪杨琰周厚云
关键词:岩溶水
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对国内外有关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石笋)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介绍了影响石笋δ^(13)C值变化的因素(如植被(包括植被类型和生物量效应)、土壤过程、大气CO_2、岩溶地下水水文(包括地下水的水动力条件、水-岩相互作用和先期碳酸盐沉积等)),同时介绍了一些模型研究中对影响石笋δ^(13)C值的某些具体气候环境因素(如滴水快慢或时间间隔、通风强度、地下水流动路径等)进行的定量评估.综合1992—2017年对洞穴石笋δ^(13)C值的研究成果,指出洞穴内滴水的CO_2去气作用可能是影响石笋δ^(13)C值变化的关键机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周厚云刘淑华彭小桃程珂陈琼米小建黄嘉仪贺海波杨亮陈琳邓肖敏
关键词:古气候环境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1)洞穴内的气温变化幅度比洞穴外小,洞穴内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出3~5℃;2)在洞穴内,相对湿度在地下河附近小于在水池附近,显示了地下河对洞穴环境的显著影响;3)洞内监测点SLPB和QCMY处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主要受气温控制的特点;4)雨季期间SLPB、QCMY和LZLY处的CO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是较强的生物呼吸作用、“泵”效应和较弱的通风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pH值的变化趋势在洞穴内外各监测点一致,原因可能是夏秋季节基岩溶蚀较强所致。6)洞内各监测点的EC值也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反映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化学溶蚀作用可能是影响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
贺海波汤静刘淑华杨亮米小建陈琼陈琳黄嘉仪周厚云
关键词:川东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