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宏

作品数:2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甲寅》
  • 6篇《甲寅》月刊
  • 5篇人参
  • 4篇新文学
  • 4篇广告
  • 2篇新文学运动
  • 2篇意蕴
  • 2篇战歌
  • 2篇章士钊
  • 2篇中国新文学
  • 2篇生态
  • 2篇主题意蕴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创作
  • 2篇文学运动
  • 2篇习俗
  • 2篇小说
  • 2篇抗战歌谣
  • 2篇歌谣

机构

  • 19篇通化师范学院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5篇赵亚宏
  • 8篇孙文采
  • 1篇孙放远
  • 1篇杨锏
  • 1篇郝福华
  • 1篇于林枫

传媒

  • 13篇通化师范学院...
  • 4篇人参研究
  • 2篇求索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青年》广告多元意义的承载
2011年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渊源关系极深,《新青年》广告有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并在拥有学科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彰显了对刊物自身宗旨和文学改革的宣传,重视文学翻译和新文学性的启蒙特质,与时代思潮紧密关联,承载着与新文学同步发展的多元意义,发挥了广告所特有的传播媒介作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青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辐射影响强度。本文通过对《新青年》前期刊载的广告进行全面梳理,来探究"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赵亚宏
关键词:广告
略谈清廷为人参采作制定的种种严酷制度
2013年
为了满足朝廷的需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历代皇帝制定了种种严酷制度,疯狂榨取人民的血汗。
赵亚宏孙文采
关键词:黑人惩处
《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章士钊于1914年5月创刊的《甲寅》月刊,成为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和留学日本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民族出路与表达个人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它是对清末民初社会启蒙思潮的理性反思和扬弃,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是《新青年》问世前欧洲进...
赵亚宏
关键词:《甲寅》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新文学运动
文献传递
“婚制新旧交接之一片影”——章士钊小说《双枰记》剖析被引量:2
2008年
章士钊的小说《双枰记》,再现了20世纪初期知识青年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对美好情爱、婚姻自由等真实人生的叩问和追寻,同时也展现了章士钊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观念上的思想转变,由早期的激进到辛亥革命之后趋于平和的理性思考。从小说中可寻觅出作家因"亲历耳闻"而导致的文学观念逐渐更新的端倪,进而洞察出时代的感召,新与旧的冲突、争斗,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不断流动、进化的趋势在所难免。
赵亚宏
关键词:章士钊婚制
从长白山抗战歌谣主题意蕴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长白山文化总领东北亚,包含着多种非物质文化。长白山抗战歌谣是长白山地域诗歌中民间歌谣的组成部分之一,亦是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化和民俗学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试对长白山抗战歌谣的主题意蕴进行挖掘与探究,彰显研究长...
赵亚宏
关键词:抗战歌谣主题意蕴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集安市清河镇林下山参考察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长白山人参业空前大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产大于销的问题,人参产业陷入低谷。参农赔本了,宜参资源浪费了,适合种植人参的地枯竭了,人参产业遭到严重的生态危机。历史是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在困境中,广大参农瞄准市场,自发地培植大货、园参移山栽培,尤其是承包山地在林下开始播种。
赵亚宏孙文采
关键词:山参资源浪费生态危机人参
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与孔子的生态德行观被引量:3
2013年
面对长白山野山参濒临灭绝的现状,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从长白山采参习俗、人参故事,弘扬孔子德行观。
赵亚宏孙文采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道德
苏曼殊“三次出家”考及出家深层原因探析
2011年
苏曼殊与章士钊《甲寅》月刊渊源很深,又是鲁迅创办《新生》的同人之一。其"三进佛门""三次出家"之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其实癸卯年(即1903年)在惠州破庙中出家的那次才是真实的。该文力求在梳理材料中了解来龙去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同时结合作品探讨苏曼殊出家的深层原因:因"难言之恫"而形成孤独绝望自卑好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孙放远赵亚宏
关键词:苏曼殊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探究
2010年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赵亚宏
关键词:《甲寅》月刊渊源关系
论胡适对新文学翻译种子的培植——从翻译《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看其文学翻译观被引量:1
2010年
文学翻译是"五四"新文学理论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文学,必先翻译外国名家作品,以西洋的文学方法作为我国新文学创作的模范。他采用直译手法用白话或白话式文言进行翻译,与他改革中国文学的主张一脉相承。通过对《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译作的剖析,来探究胡适早期的文学翻译观,及其对翻译小说文学艺术价值的选取。
赵亚宏于林枫
关键词:翻译小说翻译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