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锐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皇家地理学会与近代英帝国的西藏知识生产被引量:4
- 2020年
- 近代英国的涉藏史不只是单纯的军事政治过程,还是持久广泛的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过程。皇家地理学会是英国进行西藏知识生产的关键性科学机构,通过与英印政府及其西藏圈的合作,它在西藏信息的收集、交换、传播、评价和监控等方面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学会与负责西藏事务的骨干官员们一起构成了英帝国西藏知识生产体系的“硬核”。从19世纪末开始,学会的活动和指导思想与英国在喜马拉雅的殖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英国一些负责西藏事务的官员加入了学会,有些进入领导层,实现了从殖民官员到西藏专家的身份转换。皇家地理学会的西藏探险和研究带有殖民时代的深刻烙印,它在客观地研究和认识西藏的同时,又与帝国殖民机构相配合,不断地封锁、虚构和神话化西藏。
- 赵光锐
- 关键词:知识生产
- 论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 2007年
-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 赵光锐
-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
- 论20世纪上半期英帝国的西藏知识生产机制被引量:4
- 2021年
- 英帝国主义历史上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侵略不是单纯的政治、军事过程,还是一个广泛持久的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过程,英国将众多带有深刻殖民利益考量而生产出来的西藏知识通过占霸权地位的文化传播系统在全球扩散传播,深刻影响了西方人看待西藏的方式和心态。英国的西藏知识生产形成了权力、学术和流行文化三重基本机制,权力机制是其中的核心与枢纽,而负责西藏事务的骨干官员是把三重机制黏合在一起并驱动它们顺利运转的关键力量。权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获取西藏情报,制定西藏政策,生产表述西藏的核心政治概念和话语体系,传播和监控涉藏信息和舆论。学术机制生产的西藏知识有其科学性和专业性,但是无法摆脱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的心态,在涉及西藏的政治地位、汉藏关系、近代西藏历史等方面,生产和传播了大量虚假知识。流行文化机制则是生产有关西藏的神话式、虚幻式形象并将它们传播到西方大众文化消费当中的主要力量。英国在喜马拉雅的殖民活动与英国本土的学术研究、流行文化相互激发、高度互动。
- 赵光锐
- 关键词:知识生产文化传播
- 哈贝马斯谈新自由主义破产后的世界秩序被引量:22
- 2009年
- 赵光锐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哈贝马斯世界秩序破产社会学家《时代》
- 施拉君特怀特兄弟的喜马拉雅之行:德国第一次西藏考察及其影响
- 2018年
- 1854年至1857年德国的施拉君特怀特三兄弟进行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西藏考察,是最早进入西藏的德国人。他们按照洪堡提出的'长期综合研究'的理念开展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国人长达一个世纪(1854—1951年)的西藏科学考察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德国藏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施拉君特怀特兄弟有关喜马拉雅、西藏、新疆等地理、胡泊、冰川、人类学等的研究在当时的欧洲是极具开拓性和专业性的,即使在当代依然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 赵光锐
- 关键词:德国人
- 界划西藏:20世纪40年代英国有关西藏地图的“政治规范”被引量:5
- 2022年
- 地图绘制是英帝国关于中国西藏的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活动之一,英国绘制的地图对于世界精确了解青藏高原,增进地理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是地图的生产和使用也打上了英国政治利益的烙印,是表达其在喜马拉雅的殖民利益和西藏政策的重要手段。1944年,由英国新闻部、印度事务部和外交部主导制定的《中国地图》备忘录,第一次以官方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边疆尤其是西藏地区的地图绘制标准和具体方法。备忘录的拟定、散播和实施过程是英国政府将其西藏政策以地图形式加以系统化、视觉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借助遵守该标准的地图的大规模绘制和传播,英国人所塑造的西藏地位的所谓“模糊状态”、西藏与中国之间醒目的虚线区隔以及西藏“自成一体”的形象传播散布到全球。英国在历史上试图通过地图来界定和表述西藏“独立”的地理、政治和人口空间的文化活动,在当代依旧具有误导性。
- 赵光锐
- 关键词:地图知识生产
- 二战期间德国的西藏和中亚考察与研究计划被引量:1
- 201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西藏考察活动主要是出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目的,但是二战爆发后德国对西藏的关注则出现了性质的变化。服务于打败英国和苏联的战略目标,西藏和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在纳粹领导者的心目中大幅上升,以科学考察为幌子和工具、以西藏和中亚为棋子和跳板的战争计划应运而生。纳粹德国一系列西藏和中亚计划的制定和准备过程,也体现了当时德国与英国、苏联甚至日本的政治关系。直到本世纪初这段隐秘的历史都还不为人所知。
- 赵光锐
- 哈贝马斯的欧洲认同思想评析被引量:2
- 2018年
- 哈贝马斯认为"欧洲"主要是从政治上界定的,一体化是欧洲特质的重要内容,欧洲认同是建构的产物,政治归属感不一定非要沿民族国家边界才能形成,可以利用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逻辑来培植欧洲认同。由地方和部落意识上升抽象为民族国家意识,再扩展为欧洲认同,最后形成世界公民意识,其集体认同理论呈现连续扩展和超越的逻辑脉络。他的欧洲认同主要源于西欧经验,未能真正摆脱欧洲中心论,他强调全球化造成同质化但又忽视地方化和"根性"意识的增强。以美国为对立面界定欧洲身份隐含着实力政治的危险因素,与他对世界主义的期待格格不入,对于欧洲认同向世界公民意识转化的论证也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现实困境。
- 赵光锐
- 关键词:哈贝马斯欧盟一体化
- 西方学人反思西藏认知的研究述评被引量:10
- 2011年
- 当代许多西方人关注的是一个虚拟的西藏,一个不曾有过的精神乌托邦。一些西方西藏研究者在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影响下,对西方人的西藏认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批判和反思"神话西藏"的西方学者只是解构了西藏形象的神秘性和虚幻性,却从未解构西藏的"独立国"形象。对于西方国家涉藏问题的研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还应该关注西方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关注西方人观念中的西藏。
- 赵光锐
- 关键词:东方主义
- 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德国摩拉维亚传教士在西喜马拉雅地区活动考被引量:2
- 2016年
- 德国摩拉维亚传教士是最早到达西藏地区并且在西藏地区活动最持久、规模最大的一个德国人群体。摩拉维亚传教士与藏传佛教的相遇呈现出与天主教传教士极为不同的面貌,他们对藏传佛教的认知和书写打上了深刻的新教烙印。由于时代原因,摩拉维亚传教士对藏传佛教的描述和评论普遍存在负面化甚至妖魔化的倾向,摩拉维亚传教士的活动所带来的西藏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极不均衡。不过摩拉维亚传教士在藏民族中传教的历史也为研究近代以来的基督教与藏传佛教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
- 赵光锐
- 关键词:基督教藏传佛教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