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宠南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牦牛
  • 5篇野化
  • 3篇行为时间分配
  • 3篇生境
  • 2篇生境选择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春季
  • 1篇秋季
  • 1篇夏季

机构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7篇赵宠南
  • 6篇刘振生
  • 4篇滕丽微
  • 2篇孙兆惠
  • 1篇董嘉鹏
  • 1篇姚志诚
  • 1篇李路云
  • 1篇张明明
  • 1篇高惠
  • 1篇王越
  • 1篇周恒伟
  • 1篇李艳香
  • 1篇庞博

传媒

  • 2篇野生动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贺兰山野化牦牛的生境选择研究
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贺兰山地区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在该地区分布的野化牦牛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生境选择和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季节内牦牛对利用样方内的生态因子有不同的选择性。 春季:在春季...
赵宠南
关键词:牦牛
文献传递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被引量:14
2012年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偏爱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小于2000 m,优势乔木为灰榆,坡度小于1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大于1200 m,人为干扰距离2000—4000 m,隐蔽级大于70%;春季牦牛对13种利用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于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海拔大于3000 m,乔木密度小于1株,乔木高度小于3 m,乔木距离大于3 m,灌木密度大于40株,灌木距离小于1 m,植被盖度大于70%,上坡位,距水源的距离小于8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4000 m,隐蔽级大于70%。冬春季牦牛在海拔、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灌木种类、坡位、坡向、人为干扰距离、距水源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21.100%,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乔木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春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24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和灌木密度。与其他分布地区的牦牛相比,贺兰山地区的牦牛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
赵宠南苏云刘振生姚志诚张明明李志刚
关键词:生境选择主成分分析春季
贺兰山野化牦牛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被引量:2
2013年
2010年7月4~18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牦牛的行为,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夏季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所有行为划分为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5种类型。结果表明,运动、摄食和休息是牦牛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1.06±2.36)%、(33.14±2.51)%和(22.84±4.71)%,社群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49±0.17)%和(1.47±0.20)%。运动的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8:00~10:00和15:00~16:00;摄食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12:00~13:00有个小高峰出现:休息的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3:00~15:00;贺兰山牦牛呈现出取食-休息-取食的行为规律。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行为进行了比较,成体与幼体的社群行为差异显著(P<0.05),运动、摄食、休息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高惠刘振生滕丽微赵宠南刘尊显
关键词:牦牛
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方法] 2014年4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贺兰山野生耗牛的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牦牛行为谱.[结果]贺兰山野化耗牛的各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行为占时间比例分别为:取食34.18%、卧息18.58%、移动18.38%、站立17.77%、反刍5.95%和其他5.14%.取食的高峰期在每天9:00 ~ 11:00和15:00~ 17:00,卧息的高峰期为11:00~13:00和14:00~ 15:00,反刍的高峰期出现在13:00 ~ 15:00,与卧息的高峰期部分重叠,移动与取食的高峰期是相并行的,站立行为在1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高峰期不明显,但在牦牛卧息高峰期时所占比例最低,而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在全天的峰值都很低.通过对贺兰山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春季昼间的各行为分析发现其差异不显著.[结论]牦牛可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这是动物长期进化以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综合作用的效果.
刘振生孙兆惠庞博赵宠南滕丽微杨云天王晓勤苏云王亮
关键词:牦牛春季
贺兰山牦牛不同时间段的生境选择被引量:3
2014年
在2009年7-8月份和9-11月份,利用样线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Bos grunniens)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8月份,牦牛偏好选择的生境——海拔〉3000m;植被类型为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乔木密度〈100株/hm。,乔木高度〈3m,牦牛距离乔木的距离〉3m;灌木种类以混合性灌木为主,灌木密度〉2000丛/hm0,牦牛距灌木的距离〈1m;上坡位;距水源距离〈800m或800~1200m之间;距人为干扰距离〉4000m:隐蔽级〉70%。在9-11月份,牦牛偏好选择的生境——海拔2000—3000m;植被类型以山地针叶林为主;优势乔木以灰榆为主,乔木密度〈100株/hm。,乔木高度〈3ITI;灌木密度〈2000丛/hm。,牦牛距离灌木的距离〉2m;植被盖度50%。7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1200m;隐蔽级〉70%。主成分分析表明:7—8月份,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15.679%.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海拔高度、隐蔽级和乔木密度;9-11月份,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0.430%.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牦牛距离乔木的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
刘振生孙兆惠李路云赵宠南李艳香王越
关键词:牦牛生境选择主成分分析
贺兰山野化牦牛冬季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被引量:5
2011年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化牦牛的冬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期内野化牦牛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的分配比例为移动17.31%、站立16.15%、取食34.93%、反刍5.58%、卧息16.53%、其他9.52%。野化牦牛的取食行为在1d内有2个高峰期(9:00~11:00、15:00~17:00),而野化牦牛的卧息行为的高峰期则出现在13:00~15:00,反刍行为的高峰期在13:00~14:00,牦牛的卧息和反刍行为有部分重叠。牦牛的其他行为在1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对野化牦牛冬季昼间的各种行为影响不显著,性别因素对牦牛冬季昼间取食行为和其他行为影响显著,对其余行为影响不显著。
赵宠南郭文德滕丽微孔芳毅王晓勤刘振生
关键词:牦牛
贺兰山野化牦牛秋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被引量:5
2013年
2010年9月15-25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贺兰山野化牦牛进行行为观察,建立了牦牛的行为谱,并将相关行为进行分类,即运动、摄食、休息、社群和其他行为。研究表明:牦牛秋季昼间行为的分配比例最高为运动行为(39.85±1.73)%,其次是摄食(33.33±2.50)%和休息(23.78±3.75)%行为,社群(0.99±0.27)%和其他(2.05±0.18)%较低。运动在8:00-10:00,14:00-16:00时有明显的高峰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9:00-10:00时和15:00-16:00时,休息在12:00-13:00时出现高峰期。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对不同年龄的牦牛行为进行比较,年龄因素对牦牛运动、摄食、休息和其他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社群行为影响显著(P〈0.05)。
董嘉鹏刘振生滕丽微赵宠南周恒伟刘尊显
关键词:牦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