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华

作品数:66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血管
  • 11篇血清
  • 11篇认知功能障碍
  • 9篇缺血
  • 9篇急性
  • 8篇细胞
  • 7篇蛋白
  • 7篇一氧化碳
  • 7篇一氧化碳中毒
  • 7篇中毒
  • 7篇脑病
  • 7篇脑梗
  • 7篇迟发
  • 6篇血管病
  • 6篇一氧化碳中毒...
  • 6篇中毒后
  • 6篇脑梗死
  • 6篇基因
  • 6篇梗死
  • 5篇蛋白酶

机构

  • 63篇新乡医学院第...
  • 8篇新乡医学院第...
  • 7篇哈佛大学
  • 6篇新乡医学院第...
  • 6篇新乡市中心医...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3篇新乡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安阳市第三人...
  • 1篇鹤壁煤业集团
  • 1篇解放军第37...

作者

  • 64篇赵建华
  • 22篇李青
  • 22篇吉四辈
  • 20篇袁彬
  • 16篇王超伟
  • 15篇王玉梅
  • 15篇张黎军
  • 14篇赵盼盼
  • 13篇邢红霞
  • 12篇田小军
  • 7篇李合华
  • 7篇刘艳霞
  • 6篇张萍
  • 6篇顾仁骏
  • 6篇蔡瑞艳
  • 5篇靳玫
  • 5篇毛兴爱
  • 5篇郝洁
  • 5篇苏洲
  • 4篇翟锴华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新乡医学院学...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控制及降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9月对收治的3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预后,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者36例,肺部感染率10.91%;年龄≥65岁、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脑出血、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有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1周时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14%、23.40%、21.49%、13.86%、31.25%、32.00%、15.58%、16.39%,年龄<65岁、无意识障碍、无吞咽困难、脑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未合并低蛋白血症、无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1周时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6%、5.93%、4.78%、6.25%、8.73%、9.18%、6.82%、4.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很多,发生肺部感染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闫海清赵建华李晶李燕李彤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类型、神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卒中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后检测MTHFR基因C667T位点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损伤标志物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类型。结果卒中组中MTHFR基因TT的基因型构成比及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中MTHFR基因TT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cy、NSE、S100B含量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百分比明显高于CT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0.05);MTHFR基因C677T纯合突变、高Hcy血症、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下降、神经损伤程度加重有关。
董丽珍赵亚军李梦檀赵建华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颈动脉斑块
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水肿程度、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常温脑缺血组32只和亚低温脑缺血组32只。3组再均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h,1,3,7d4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每个时间点4只,另两组每个时间点8只。②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即刻应用采用可调控半导体制冷仪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③采用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物理方法测水肿程度,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皮层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谷氨酸含量。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梗死体积减少56.3%~66.0%)。②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水肿程度明显减少(减少2.8%~6.5%)。③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增强(P<0.05)。④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病变侧亚低温能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谷氨酸转运体降低谷氨酸的含量。
邢红霞李合华秦红英王玉梅赵建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谷氨酸
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童Tourette综合征患者执行功能的特征。方法采用视觉记忆测验、流畅性测验、字色干扰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测试53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和51名正常儿童的工作记忆、注意抑制、认知灵活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能力等多项执行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Tourette综合征患儿在即时和延迟图形记忆、3项流畅性测验、字色干扰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成绩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均P<0.01)。结论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在持续性注意和反应抑制、认知灵活性、思维组织性、计划性和定势转移等能力方面存在障碍。
赵建华陈佐明李彤刘艳霞袁彬张平闫海清
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神经心理测验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CGRP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h、1W、2W、3W和4W时分别抽血和采取脑脊液,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CGRP含量。结果:出血后。3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ET逐渐增加,1-2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血浆和脑脊液CGRP逐渐降低,1-2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W、2W、3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李合华王玉梅赵建华邢红霞毛兴爱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王玉梅李合华毛兴爱邢红霞赵建华史莉瑾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髓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神经病学理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授课,并由学生进行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赞成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前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与理解重点和难点。结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BL教学法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田小军赵建华邢红霞吉四辈王玉梅
关键词:教学法神经病学神经病学
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因子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2受体仅链(IL-2RA)rs2104286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rs6074022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109例作为研究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s2104286和rs6074022的基因型,两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DEACMP组rs2104286基因型(rr/T、T/C、C/C)和等位基因(T、C)分别为92例,17例,0例和201例,17例,ACMP组分别为93例,22例,0例和208例,22例,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EACMP组rs6074022基因型(C/C、C/T、T/T)和等位基因(C、T)分别为17例,50例,42例和84例,134例,ACMP组分别为15例,52例,48例和82例,148例,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按性别分层后,两组女性患者rs2104286及rs607402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男性患者rs2104286及rs607402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rs2104286及rs6074022基因不同基因型对DEACMP的发生无相互作用(均P〉0.05)。结论尚未发现rs2104286和rs6074022基因多态性与DEACMP关联的证据,暂不支持IL-2RA和CD40基因作为DEACMP的遗传易感基因。
王婵李文强李时光张萍卢红顾家鹏石金河赵建华顾仁骏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促炎因子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及研究促炎因子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同期的46例脑梗死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46名健康人员为C组,将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促炎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促炎因子与脑梗死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血清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3.15±0.29)pg/ml、(78.59±9.96)ng/L、(12.53±1.56)pg/ml及(2.84±0.25)ng/ml,其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水平,且B组高于C组水平;A组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IL-1β、IL-4、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4.86±0.34)pg/ml、(87.69±12.15)ng/L、(15.63±1.78)pg/ml及(3.69±0.32)ng/ml,其均高于轻度及中度肺部感染水平,中度肺部感染则高于轻度肺部感染水平;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脑梗死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的促炎因子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
田小军赵建华邢红霞郭双喜郑志勇李杰王玉梅
关键词:促炎因子脑梗死肺部感染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根据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步骤同模型组,但不插入鱼线。乌司他丁组大鼠于再灌注后5 min内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1),每日1次,直至处死为止;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再灌注后6、24、48、72 h处死大鼠,通过测定损伤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渗出量来观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中MMP-2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内EB渗出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再灌注24、48、72 h时脑组织内EB渗出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乌司他丁组和模型组大鼠再灌注6 h时脑组织内EB渗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再灌注6、24、48 h时脑组织内EB渗出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再灌注72 h时脑组织内EB渗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MMP-2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中MMP-2活性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MMP-2活性来减轻BBB通透性,从而保护脑组织。
李青白宏英曾志磊赵盼盼徐志秀赵建华袁彬吉四辈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脑屏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