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朋

作品数:46 被引量:114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篇裂带
  • 23篇断裂带
  • 22篇地震
  • 22篇郯庐断裂
  • 22篇郯庐断裂带
  • 11篇第四纪
  • 11篇探槽
  • 8篇新活动
  • 8篇晚第四纪
  • 7篇断层
  • 6篇更新世
  • 5篇震源
  • 5篇全新世
  • 5篇古地震
  • 4篇震源机制
  • 3篇地震危险
  • 3篇地震危险性
  • 3篇第四纪活动
  • 3篇遗址
  • 3篇震源机制解

机构

  • 46篇安徽省地震局
  • 3篇安徽省文物考...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46篇赵朋
  • 27篇杨源源
  • 26篇郑海刚
  • 25篇姚大全
  • 10篇李军辉
  • 9篇郑颖平
  • 9篇方震
  • 8篇翟洪涛
  • 8篇倪红玉
  • 8篇洪德全
  • 7篇李光
  • 5篇王行舟
  • 5篇沈小七
  • 4篇刘泽民
  • 3篇童远林
  • 3篇缪鹏
  • 3篇李玲利
  • 2篇宫希成
  • 2篇孟凡月
  • 2篇张炳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6篇中国地震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华南地震
  • 2篇高原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钻孔应变典型干扰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安徽省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气压、降雨和水位三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以2倍均方差作为标准对M 2波潮汐因子进行异常提取,讨论了M≥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短期波动变化会引起体应变固体潮畸变,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基本同步或滞后变化,长周期的气压缓变会对钻孔体应变趋势变化产生影响;降雨量大小和降雨持续时间长短对体应变的干扰程度不同,强降雨会使测值出现即时效应;钻孔应变与水位变化存在同步性,但在影响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水位变化。各地震台受气压、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钻孔应变观测点在裂隙、破碎带上受干扰更为显著。肥东地震台岩体破碎,其井孔对干扰具有放大作用,受气象因素和水位影响十分典型。嘉山、六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在地震前有1~3个月的潮汐因子异常,表现形态为上升—恢复型和突跳变化。
王燚坤郑海刚李军辉李军辉鲍子文洪德全洪德全
关键词:钻孔应变潮汐因子
郯庐断裂带嶂山段探槽古地震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揭示郯庐断裂带在嶂山段的新活动特征,在该段进行了构造地貌调查与古地震探槽开挖.嶂山段位于宿迁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段落长约7km,走向NE10°,倾角60°~80°.该段为郯庐断裂带F5断层通过地段.以梁庄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亚段,北亚段沿着嶂山东麓发育,构成山体与平原的分界断层,表现为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逆冲于晚更新统地层之上。
杨源源姚大全赵朋郑海刚疏鹏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古地震探槽新活动特征构造地貌更新统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活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苏皖交界的泗洪-明光一带,作为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节点”,其活动特征研究尤为重要。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位于江苏泗洪县峰山乡,南滨淮河(图1)。郯庐断裂带在大红山一带表现为断续延伸、呈北北东向展布的低矮山丘或岗地地貌。为了深化对该段断层活动性的分析和认识,在靠近淮河北岸的峰山乡大红山的西南侧开挖探槽(TC1)。
赵朋姚大全杨源源方良好郑海刚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大红探槽断层活动性
郯庐断裂带中段嶂山东侧断裂的活动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目前对于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该段北侧构造地貌条件较好的嶂山段开展研究,充实了该段的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与古地震事件序列。嶂山段总体位于宿迁市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长约7km。构造地貌研究显示嶂山段晚第四纪活动具有逆冲右旋的运动性质。古地震探槽研究揭示:1)郯庐断裂在该段具有分期活动特征,上新世期间为拉张正断,第四纪以来表现为逆冲;2)1次古地震发生在15.12~11.82ka BP;3)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可能为3500a BP左右。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年代序列可归纳为:9.6×10~4a以前,晚更新世早、中期,15.12~11.82ka BP,(11.76±0.05)^(10.53±0.05)ka BP,(10.15±0.05)^(8.16±0.05)ka BP,4960~3510a BP。
杨源源郑海刚姚大全疏鹏赵朋沈小七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古地震
安徽北部涡河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涡河断裂整体走向310°左右,全长约190 km,断裂在卫星影像图和区域重、磁异常图上均有明显显示,是安徽北部一条重要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本文通过采用高精度重力测量法和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对研究区进行物探勘测工作,确定了断裂的大致位置及产出状态,认为涡河断裂埋深150 m左右,断层宽度约为150~200 m,倾角近直立,具正断层性质。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及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涡河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是一条影响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断裂。通过分析涡河断裂与近EW向横向构造的关系,将断裂分成北、中、南三段;结合地震空区理论分析认为南段未来发生M s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最大,其最大震级在5.5级与6级之间。
方良好童远林赵朋王立会黎哲君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特征地震危险性最大震级
阜阳M_S4.3地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地震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2015年3月14日在安徽阜阳地区发生了M_S4.3地震,随后发生3月23日M_s3.6余震.主震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万多间.主震震级不大,而造成的灾害巨大.本文使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一致.主震的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0°,倾角75°,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202°,倾角80°,滑动角—164°;矩震级M_w4.3,余震矩震级M_w3.7,反演最佳深度均为3 km.最佳深度时波形拟合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使用sPn和sPL深度震相进一步分析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选取的7个台站的sPn震相与Pn震相的平均到时差为1 s,对应的震源深度为3 km.震中距为36 km的利辛台的sPL震相与Pg震相到时差约为1.1 s,对应震源深度约3~4 km之间.两种深度震相分析的震源深度与CAP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给出的阜阳地震震源深度为3 km左右基本是可靠的.本次地震造成较大灾害的原因很可能与地震震源较浅有关.阜阳地区地壳结构相对稳定,地质构造演化形成3 km厚的沉积层,本次地震可能是区域应力作用下发生在沉积层里的一次地震.
洪德全赵朋倪红玉张炳汪小厉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成因
山东部分考古遗址中构造变形现象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对山东省几个考古发掘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着重对其中的自然变形现象进行识别和分析。其中,在济南郊区的大辛庄商代遗址中甄别出非构造变形的现象;在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层中识别出砂脉充填裂隙;在滨州秦皇台商周文化层中发现槽壁上砂脉和槽底密集分布的砂管;在临淄齐国故城城墙分别鉴别出构造和非构造成因裂隙;在日照尧王城见龙山-战汉时期文化层中平行分布的砂脉裂隙组;在滕州薛国故城城墙识别出典型共轭剪切裂隙。上述自然变形现象集中显现于春秋-战汉期及以前的文化层中,且多表现为砂脉等地震液化痕迹,显示相当时期所在地区可能处于地震相对活跃期,上述推断部分得到微观分析资料证实。
姚大全宫希成杨源源郑海刚赵朋沈小七
关键词:地震考古
安徽中西部地区断层气测量及结果分析
以霍山杨树沟为例介绍测量结果,结合场地条件,在断层可能经过的位置,选择垂直于断层走向的3条测线进行测量,每条测线布设6个测点,平均点间隔约20m,每个测点断层气含量所示:3条测线中,土壤中氡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测线1...
李军辉方震李玲利汪小厉赵朋杨源源
关键词:地震前兆断层气空间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2014霍山Ms4.3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
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1973年Ms4.5地震后的又一次4.0以上地震,震后序列活动频繁,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小震对周边地区中强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对于中强地震,可以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的分布...
倪红玉洪德全赵朋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
文献传递
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是霍山地区1973年MS4.5地震后的又一次4.0以上地震,震后序列活动频繁,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小震对周边地区中强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对于中强地震,可以综合震源机制解、余震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等来推测其破裂参数。对于中小地震主破裂面的确定则比较困难。
倪红玉洪德全赵朋
关键词:地震后参数测定发震断层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带映震效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