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英才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体外循环
  • 5篇外循环
  • 3篇体外循环术
  • 3篇体外循环术后
  • 3篇纤溶
  • 2篇调节系统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手术
  • 2篇凝血
  • 2篇皮质激素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溶解
  • 2篇激素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手术后

机构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作者

  • 8篇辛英才
  • 4篇于武年
  • 4篇王勤
  • 4篇毕克毅
  • 3篇王晋鹏
  • 3篇董惠芳
  • 2篇苗青
  • 2篇严智昌
  • 2篇杨世杰
  • 1篇严志昌
  • 1篇刘传绶
  • 1篇杨晓刚
  • 1篇王京生
  • 1篇孙德俊
  • 1篇张爱平
  • 1篇董慧芳

传媒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术前应用激素对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血作用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CPB心脏手术前后纤溶调节系统 (PAI tPA)的影响。方法 :对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0月间收治的 44例行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术前 8h给予肌注地塞米松 0 3mg kg体重 ,于手术前 1天 ,手术后 1、6、2 4h 4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含量 ,同时记录术后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 :干预组PAI水平术后各时点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而且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应各时点水平 (P <0 0 5)。干预组tPA水平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与对照组各时点比较普遍降低。术后 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PB心脏手术前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维持血液PAI和tPA比值平衡 ,减轻纤溶亢进 ,达到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地塞米松价格便宜 ,获得方便 。
辛英才董慧芳毕克毅于武年王晋鹏王勤苗青
关键词:PAITPA
体外循环与内皮细胞相关的凝血障碍
2001年
辛英才张爱平孙德俊
关键词:体外循环内皮细胞凝血障碍
生物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中应用的现状(文献综述)
1997年
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种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胶。组织纤维蛋白胶(FS)和明胶-雷琐辛-甲醛生物胶(GRF),并对其作用机制、制备和临床应用及优缺点分别进行阐述。作者认为,GRF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辛英才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手术
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的变化以及激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辛英才毕克毅于武年董惠芳严智昌王晋鹏王勤杨世杰
纤溶调节是由tpA和PAI来完成的,二者之间的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流动性和可凝固性。如果血液PAI和tPA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临床则可能发生大出血或血栓栓塞。体外循环可以打破PAI和tPA的平衡,造成全身的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等...
关键词:
关键词:体外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皮质激素
心脏直视术后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本文对心脏手术围术期凝血机制相关的凝血指标进行连续检测和动态观察 ,以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凝血机制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方法 :自 1996年 7月随机对 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从术前至术后 72小时 7个时段的 18项凝血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连续检测。结果 :tPA水平术后早期显著增高 ,约为术前的 2倍 (P <0 0 1) ,术后 2 4小时后恢复术前水平。PAI水平则显著降低 ,仅为术前水平的4 5% (P <0 0 5) ,而且术后至 72小时一直处于低水平。PAI的变化与术后引流量呈显著负相关性 (P <0 0 0 1)。D -Dimer术后呈进行性增高 (P<0 0 1)。外源性凝血因子术后 1小时FⅡ ,FⅤ和FⅩ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5) ,同时伴D -Dimer进行性增高。内源性凝血因子与FIB于术后 1小时恢复术前水平。术后 2 4小时后 ,所有凝血因子均增高 ,以内源性因子更为显著 ,同时伴TT和APTT的缩短。结论 :( 1)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纤溶系统紊乱可能起主要作用 ,PAI的降低可引起纤溶亢进 ,从而导致术后早期引流量增多 ;PAI增高则有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危险 ,建议围术期监测PAI,有助于预测并发症。 ( 2 )CPB术后凝血机制紊乱 ,术后 12小时内血液低凝状态 ,术后 2 4小时后变为高凝状态 ,有发生血栓形成倾向 。
辛英才毕克毅苗青董惠芳杨晓刚严志昌王勤于武年
关键词:心脏直视术凝血机制凝血因子纤溶酶原
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紊乱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1998年
观察术后纤溶系统及抗凝系统的变化,以找出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增多和纤溶调节紊乱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根据CPB运转时间将30例CPB心脏手术病人分为两组(I组<120分钟,I组≥120分钟),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6、12、24、48和72小时7个时点时PAI、tPA、PLG、ATPL、PC、PS、APC和术后引流量8项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分析相互关系。结果tPA术后显著增高,由术前11.72±6.6ng/ml到术后6小时23.7±4.3ng/ml,约为术前的2倍(P<0.01)。PAI与tPA相反,术前28.9±6.1ng/ml,术后1小时降至16.0±16.5ng/ml(P<0.01),仅为术前水平的45%。相关分析显示APC与PAI呈负相关(P<0.01)。分组比较,PAI术前I组显著高于I组(P<0.05),I组术后1小时明显降低(P<0.05),而I组术后各时点比较无差异。结论:(1)纤溶亢进的机制是tPA和PAI的平衡失调造成的,PAI的降低可能是造成术后早期引流量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延长CPB时间可显著地影响PAI的变化。(2)术后PC系统变化与纤溶增强有关,APC与P?
辛英才王京生
关键词:体外循环抗凝系统影响因素
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
1997年
辛英才刘传绶张爱平
关键词:儿童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先天性
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的变优以及激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辛英才毕克毅于武年董惠芳严智昌王晋鹏王勤杨世杰
纤溶调节是由TPA和PAI来完成的,二者之间的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流动性和可凝固性。如果血液PAI和TPA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临床则可能发生大出血或血栓栓塞。体外循环可以打破PAI和TPA的平衡,造成全身的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等...
关键词:
关键词:体外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