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筠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受体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干扰素
  • 2篇TOLL样受...
  • 2篇TOLL样受...
  • 2篇I型干扰素
  • 1篇性疾病
  • 1篇生物制剂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死因
  • 1篇通路
  • 1篇皮肌
  • 1篇皮肌炎
  • 1篇强直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邓筠
  • 4篇沈南
  • 3篇崔慧娟
  • 3篇王元
  • 2篇郭彦芝
  • 2篇陈顺乐
  • 1篇叶霜
  • 1篇吴美芳
  • 1篇黄文群
  • 1篇陈晓翔
  • 1篇鲍春德
  • 1篇范晓云
  • 1篇黄新芳
  • 1篇郭强
  • 1篇顾越英
  • 1篇杨程德

传媒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脱落氨肽酶调控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中1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脱落氨肽酶调控因子(ARTS-1)的表达和调节作用。方法对AS患者(n=61)和正常对照者(n=40)分别抽提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通过RT-PCR法定量分析其ARTS-1的表达水平。以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作为病情评估标准:≤4分为病情稳定,≥5分为病情活动。结果AS组的ARTS-1 mRNA表达水平为0.83±0.7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5±0.40(P=0.0011);但病情活动患者与病情稳定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9),病情稳定患者有增高趋势。结论ARTS-1 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与病情转归;而病情活动患者与病情稳定患者ARTS-1表达差异不明显,可能与ARTS-1在稳定体内TNF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的双相调节作用有关。
范晓云沈南崔慧娟邓筠钱晓霞王元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生物制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miR-146a表达缺陷与I型干扰素通路过度活化相关被引量:13
2008年
Ι型干扰素(IFN)通路过度活化与固有免疫反应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iR-146a作为一个负调控因子,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miR-146a在SLE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8例SLE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miR-146a的表达,发现同正常对照组相比,miR-146a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降低,SLE活动组中下降则更加明显;同时检测miR-146a的靶基因IRAK1和TRAF6 mRNA表达,发现在SLE患者中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分析miR-146a与IFN诱导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体外实验也证实miR-146a能够负向调节I型干扰素通路。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miR-146a可能作为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SLE患者中miR-146a表达水平下降,导致I型干扰素通路负调控作用被削弱,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崔慧娟唐元家罗晓兵邓筠郭彦芝黄新芳陈顺乐沈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小RNAMIR-146A干扰素
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无肌炎的皮肌炎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质病变(ILD)进行分层。对随访的145例DM/PM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和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D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①存在临床ILD是DM/PM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OR为4.826(95%CI为1.60~14.56.P=0.005);而亚临床ILD与无ILD的DM/PM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DM、典型DM、PM之合并临床ILD存在不同的病情经过。CADM-ILD呈急进性ILD的临床模式,其6个月存活率仅为40.8%,中位数存活时间仅为10.2个月;而典型的DM-ILD呈现“次急进性”(sub-rapid progressive)的临床模式,5年存活率为54.0%,中位数存活时间为90个月;PM-ILD则为慢性经过,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0.3%,中位数存活时间可达10年,部分DM-ILD和个别PM-ILD患者也可呈现急进性ILD的疾病模式。③Logistic回归显示:四肢近端肌力OR 3.374(95%CI 1.729~6.583,P<0.01)和血沉OR 1.025 (95%CI 1.002~1.049,P=0.032)与临床ILD呈正相关,血白蛋白水平OR 0.877(95%C1 0.792~0.970,P= 0.011)则与临床ILD呈负相关。④随访CADM(28例)的病程为3~80个月,其中CADM-ILD超过半数在1年内死亡(12/21);而病程>24个月的CADM(8/28例)预后良好。对于无ILD的CADM,主要予中小剂量的激素(<0.5~1mg·kg^(-1)·d^(-1))治疗,而CADM-ILD则多接受较大剂量的激素(≥1~2mg·kg^(-1)·d^(-1)),且多联用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霉酚酸酯在内的细胞毒药物,但对呈急进性ILD者缺乏疗效。⑤DM/PM随访病例的病死率为24.8%(36/145例),ILD及其并发症作为直接死因的占69.4%(25/36例),与ILD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占25.0%(9/36�
叶霜黄文群吴美芳邓筠陈晓翔杨程德郭强顾越英鲍春德陈顺乐
关键词:皮肌炎肺间质病变
Toll样受体7在抗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Toll样受体7(TLR7)是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涵体膜表面的跨膜信号传导受体,通过识别单链RNA,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同时通过诱导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分泌Ⅰ型干扰素(IFN-α)来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TLR7尤其在抗感染与自身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入研究TLR7及其信号通路的基础上,以其作为药物干预靶点,对治疗相关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邓筠沈南王元
关键词:TOLL样受体7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Toll样受体7及I型干扰素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及I型干扰素(IFN-α)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34例正常人外周血TLR7mRNA以及4个干扰素调节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TLR7mRNA的表达量与SLE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和干扰素积分(IFN score)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LR7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LR7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肾脏损伤指数、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RNA相关抗体水平及干扰素积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白细胞数呈负相关。TLR7—IFN-α通路可能参与了SLE的病理过程。
邓筠王元唐元家崔慧娟郭彦芝沈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OLL样受体7干扰素-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