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蔚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6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眼眶
  • 2篇眼眶内
  • 2篇眼眶内侧壁
  • 2篇眼眶内侧壁骨...
  • 2篇软骨
  • 2篇内侧壁
  • 2篇内镜
  • 2篇眶内
  • 2篇眶内侧壁
  • 2篇眶内侧壁骨折
  • 2篇鼻内
  • 2篇鼻内镜
  • 2篇鼻内镜下
  • 2篇鼻中隔
  • 2篇鼻中隔软骨
  • 1篇眼眶骨
  • 1篇眼眶骨折
  • 1篇筛查报告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16...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邓蔚
  • 2篇莫兰
  • 2篇李皓谆
  • 2篇杨欣
  • 1篇刘新
  • 1篇张又清
  • 1篇孙勍
  • 1篇蒋代华
  • 1篇于飞
  • 1篇杨淑芝
  • 1篇袁慧军
  • 1篇戴朴

传媒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后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在鼻内镜下以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2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眶面部淤...
(蒋)代华李皓谆邓蔚莫兰杨欣
关键词:眼眶内侧壁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将骨折复位,将眶内容物还纳,以自体鼻中隔软骨植入骨折缺损处修复眶壁缺损,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复视、眼球突出度和眼位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2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明显视力下降和视力丧失,术后眼球内陷度数为(1.5±0.6)mm,与术前(3.6±1.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5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2例患者第一眼位无复视,但仍有周边复视,1例术后第一眼位复视仍存在。26例术后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2例外展稍受限,但较术前好转。以上28例患者均未发现填充物移位、感染或排异反应。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具有手术入路简捷、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面部瘢痕等优点,效果确信可靠。
李皓谆邓蔚莫兰杨欣蒋代华张又清
关键词:鼻内镜眼眶骨折鼻中隔软骨
武汉地区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儿GJB2 235delC突变率和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率。方法收集武汉市艺萌听力康复中心的94例耳聋患儿血样,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88例,提取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及线粒体DNA,ApaⅠ酶切分析GJB2 235 位点的C缺失突变,Prey-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分析线粒体1555位点的A→G突变,对GJB2 235delC及线粒体DNA A1555G的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患儿中9例(10.23%)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7例 (7.96%)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2例(2.27%)存在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 20.46%。结论武汉地区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遗传性耳聋发生率,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在耳聋患者病因调查中进行快速诊断筛查,达到防止再生育聋儿、指导聋儿康复等积极效果。
邓蔚于飞戴朴孙勍刘新杨淑芝李梅袁慧军
关键词:GJB2基因线粒体DNA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