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志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基因
  • 5篇相关基因
  • 4篇血管
  • 4篇上皮
  • 4篇肿瘤
  • 4篇肺癌
  • 3篇血管生成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细胞癌
  • 3篇淋巴
  • 3篇甲状腺
  • 2篇移行上皮
  • 2篇移行上皮细胞
  • 2篇移行细胞
  • 2篇移行细胞癌
  • 2篇预后
  • 2篇上皮细胞

机构

  • 1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牡丹江市第一...

作者

  • 19篇邱志强
  • 8篇孙保存
  • 5篇赵秀兰
  • 5篇张诗武
  • 5篇战忠利
  • 4篇刘岩雪
  • 3篇孙慧
  • 3篇贾春实
  • 3篇郝希山
  • 3篇李文录
  • 2篇郝权
  • 2篇高兴
  • 2篇徐勇
  • 2篇张广超
  • 2篇赵强
  • 2篇王旭东
  • 1篇王仆
  • 1篇刘文欣
  • 1篇王岚
  • 1篇王景福

传媒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组织微阵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通过MMP2、P27Kip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上述不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10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指数(stainingindex,阳性细胞百分数×染色强度)对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上述不同指标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结果:100例乳腺癌标本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灶肿瘤组织的表达,其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P21WAF1的表达与原发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表达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乳腺癌转移,肿瘤细胞表达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蛋白增加,可能更易于其转移和浸润。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乳腺癌演进的过程中,肿瘤细胞获得侵袭能力可能不是由单个基因进行调控的,而是多个基因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邱志强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芯片转移相关蛋白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 % ,明显高于两对照组 (P均<0.01)。 (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CD44v6在Ⅰ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 %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 % ) ,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王旭东邱志强孙保存
关键词:CD44基因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
肺癌血管生成与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
战忠利闫庆娜孙慧邱志强孙保存李润田张立华
该课题探讨了血管生成对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对89例肺癌组织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合实验动物、电镜初步阐明了肺癌血管生成机制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析转移和预后等指标的相关性,提出CD34血管内皮抗原标...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
肺支气管囊腺癌1例
2006年
郭雪西邱志强董艳杰
关键词:支气管囊腺癌
舒林酸防治小鼠大肠癌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孙保存赵秀兰张诗武王岚邱志强刘易欣王欣
关键词:舒林酸大肠癌小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甾体类抗炎药增生病变组织
MVD及VEGF、TGFβ_1表达与肺癌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TGFβ1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VEGF、TGFβ1共同表达在预测肺癌预后上的意义。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89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5年生存期限分别分组,并进行MVD计数和VEGF、TGFβ1免疫组化染色。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随访资料探讨MVD及VEGF、TGFβ1与肺癌转移预后中的作用。结果:MVD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在肺癌5年生存期限上MVD的差别也有显著意义(P<0.01)。TGFβ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有远处转移组TGFβ1、VEGF表达也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肺癌的表达(P<0.01);VEGF、TGFβ1共同表达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低于5年以下生存组。结论:MVD及VEGF、TGFβ1表达是预测肺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TGFβ1共同表达可以促进肺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转移。
吴宝新邱志强战忠利张诗武贾春实
关键词:预后
上皮间充质转化对肺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临床意义,并阐述EMT对肺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79例肺鳞癌组织切片进行E-cadherin、Vimentin及TGF-β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意义。将肺鳞癌细胞系SK-MES-1置于含有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培养基中,分别诱导培养5、10 d后,利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以划痕、侵袭实验来判断不同浓度、诱导时间对SK-MES-1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肺鳞癌发生淋巴转移病例中E-cadherin表达较未发生淋巴转移者低,而Vimentin表达则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的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显示10 ng/m L TGF-β1诱导培养的SK-MES-1细胞中,Vimentin表达增强明显,E-cadherin表达减弱。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SK-MES-1经诱导后,迁移和体外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肺鳞癌的淋巴转移与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TGF-β1可诱导肺鳞癌细胞发生EMT,增强其侵袭和迁移的能力。
郑燕君孙保存赵秀兰郑旭李岩磊邱志强古强董学易张艳辉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肺鳞状细胞癌TGF-Β1迁移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背景与目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CM)是获取均一目的细胞的有效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膀胱粘膜中分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从肿瘤间质细胞中分离膀胱癌细胞 ,进行RNA提取、纯化、浓缩以备进一步研究。方法 :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 ,提取RNA ,并对微量RNA进行纯化、浓缩。然后用RT PCR验证TotalRNA中β 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实验Ⅰ证实经LCM后RNA完整性较好 ;经对照实验Ⅱ初步确定设定条件下LCMshooting次数与可获得RNA量间对应关系。从膀胱粘膜中捕获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2 5万shootings;从膀胱癌组织中获取癌细胞 2 0万shootings。经RT PCR验证β actin基因表达表达完整。结论 :使用LCM技术能成功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研究目的细胞 ,RNA完整性较好 ,能用于进一步研究中。
郝权徐勇李文录高兴邱志强
关键词:膀胱粘膜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膀胱癌组织膀胱移行细胞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当对有间质细胞混杂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时,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获取均一的研究目的细胞,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
郝权徐勇李文录高兴邱志强
关键词:激光捕获显微切割RT-PCR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膀胱移行细胞癌
文献传递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王旭东魏熙胤邱志强战忠利
关键词:NM23-H1基因CD44V6基因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