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新
- 作品数:43 被引量:9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文化素质对九孔柱测试的影响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文化素质对九孔柱测试结果影响。方法 对 406例正常人分 3个文化层次测定九孔柱实验。结果 文化层次越高,九孔柱试验结果所需时间越短。结论 文化素质影响九孔柱测试结果。
- 冯莉郑光新吴宗耀
- 关键词:文化素质手功能
-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93
- 2012年
-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髋、踝、手、脊柱等关节,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
- 周谋望李涛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白跃宏田峻刘宏亮李建华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唐金树梁英
- 关键词:骨关节炎康复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关节疾病骨关节病
- 不同模式间歇性充气治疗对下肢创伤性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3年
- 郑光新张利峰赵晓鸥刘广林
- 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的5年随访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椎间固定融合术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固定节段上下椎间盘存在应力集中,通过观察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明确是否存在退行性变的发生。方法:1998-08/2002-01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收治行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询问主诉是否有腰痛,进行腰部和神经系统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行肌电图椎旁定位明确神经受损情况,X射线检查及MRI检查,观察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术后随访5年,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27.5%(11/40),但仅15%患者出现主观不适和阳性体征。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比例较高,应力异常集中是退行性变加速原因,大多数患者在术后5年内并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腰椎管容积较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较小有关。
- 胡明马远征郑光新彭伟才晓军
-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
- 综合超短波治疗对SARS患者症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张利峰郑光新张艳刘广林赵晓鸥
- 关键词:SARS症状情绪变化非典型肺炎
- 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移植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不稳定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移植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不稳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 1 996年 7月~ 2 0 0 0年 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移植治疗膝关节不稳定、随访超过 1 8个月患者 52例 ,其中前交叉韧带 (ACL)重建组 33例 ,后交叉韧带 (PCL)重建组 1 9例 ,术中用环锯切取标准化的柱状跟骨栓 ,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紧密嵌插固定 ,不需要金属内固定物。术前及术后 1 8个月用Lysholm -Ⅱ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患者运动水平。结果 :ACL重建组 :术前Lysholm -Ⅱ评分平均 48分 (36~ 62分 ) ,术后 1 8个月Lysholm -Ⅱ评分平均 86分 (58~ 98分 ) ,优良率 90 .9%。PCL重建组 :术前Lysholm -Ⅱ评分平均 56分 (42~ 64分 ) ,术后 1 8个月Lysholm -Ⅱ评分平均 84分 (56~ 94分 ) ,优良率 89.5 %。结论 :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重建ACL、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术中股骨及胫骨隧道准确定位。
- 黄迅悟常青胡明关长勇孙继桐郑光新赵晓欧
- 关键词:肌腱移植韧带重建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评定和治疗被引量:10
- 2002年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下沉常困扰患者和骨科医师。虽然假体的材料和放置对无菌性松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康复治疗除对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起着积极的作用外,对中、远期并发症的影响值得研究。因此应重视康复评定、物理治疗,特别是运动治疗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态和假体适用寿命的影响。
- 郑光新赵晓鸥刘广林张利峰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术后并发症
- 股四头肌绳肌等速肌力测试的效度研究被引量:9
- 1997年
- 了解Cybex330型等速功能评定装置是否能有效反映肌力。方法:按骨骼肌肌力与总的肌纤维横断面积成比例的特性,选用CT成像技术测量产力肌的横断面积和CT值,对抽测的绳肌和股四头肌的峰值转矩、面积和CT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所有受试者诸肌的各峰值转矩与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48-0.80,相关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②正常人所测肌的各峰转矩与CT值的相关系数为0.02-0.50,相关均无显著性;③患者除股四头肌在300°/s运动时峰值转矩与C4值的相关无显著性外,其余各峰值转矩与CT值的相关系数为0.46-0.61,相关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④在正常人中,虽然上述指标大多数为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但双侧差异均无显著性,而患者健侧的各项指标均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结论:用此装置所测试的等速肌力符合产力肌肉横断面积的变化,他不仅能有效地评定肌力,而且能反映用徒手肌力测试观察不到的肌力变化,可以作为客观评定临床和康复治疗效果及康复医学等研究的工具。
- 郑光新周贤丽邹毅吴宗耀
- 关键词:肌力股四头肌
- 手功能九孔柱测验的信度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对10名正常人进行连续11天10次的九孔柱测验,采用标准的方盘容器和大小相近的两种圆盘容器。结果发现,在11天10次的连续测量中,首次与末次操作时间相关系数r=0.526,P<0.01,说明重复性良好。但是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而操作时间逐渐缩短,约每操作1次将使操作时间缩短0.13秒。故治疗中操作时间必需缩短一定数量以上方能确认为是治疗的效果而非自然熟练效应。同时发现,方盘的操作时间最长,为13.913±1.435秒,大圆盘的操作时间最短,约13.436±1.271秒,与方盘比较P<0.025.小圆盘的操作时间为13.504±1.308秒,与大圆盘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容器必需采用原报告规定的方盘。
- 沈菊彬吴宗耀汪琴郑光新厉红
- 关键词:手功能
- 超短波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索超短波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综合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确诊“非典”患者共38例 ,治疗组 1 8例 ,对照组 2 0例 ,治疗组增加超短波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 1 5min ,平均治疗 9.50± 2 .60次。观察患者对超短波治疗的一般临床反应 ;比较两组激素使用情况和病程。结果 治疗组激素减量的幅度较对照组大 ,病程明显缩短 (F =1 .2 96 ,P <0 .0 5)。结论 超短波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综合治疗中应用可加速肺部炎性病灶吸收 。
- 张利峰郑光新刘广林赵晓鸥付志红于建敏
-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SARS超短波治疗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