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全安

作品数:35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马里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遥感
  • 6篇中尺度
  • 5篇中尺度涡
  • 5篇黑潮
  • 4篇卫星高度计
  • 4篇高度计
  • 3篇遥感研究
  • 3篇卫星遥感
  • 3篇海洋学
  • 2篇大洋
  • 2篇大洋环流
  • 2篇低频变化
  • 2篇遥感信息
  • 2篇渔场
  • 2篇渔场分布
  • 2篇跃层
  • 2篇涛动
  • 2篇涡旋
  • 2篇物理海洋学
  • 2篇陆架

机构

  • 2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马里兰大学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青岛市环境保...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立台湾师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35篇郑全安
  • 8篇袁业立
  • 6篇纪育强
  • 6篇谢玲玲
  • 5篇吴隆业
  • 4篇胡建宇
  • 3篇张东
  • 3篇张欣梅
  • 3篇华锋
  • 3篇修树孟
  • 2篇吴永森
  • 2篇马小兵
  • 2篇戴懋瑛
  • 2篇刘瑜
  • 2篇叶小敏
  • 2篇林宏阳
  • 2篇孙玉星
  • 2篇张朝贤
  • 2篇周磊
  • 1篇陈戈

传媒

  • 12篇海洋学报
  • 9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海洋与湖沼
  • 2篇中国科学(B...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海洋测绘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尺度涡诱导的陆架上升流被引量:8
2002年
台湾东北海域 NOAA卫星 AVHRR反演的 MCSST图像表明 ,黑潮进入东海时产生的中尺度暖涡对上升流 (或冷涡 )有明显的调制作用。为证实这一现象 ,我们通过对中尺度暖涡流场结构分析 ,提出了中尺度暖涡诱导陆架上升流的必然性。利用有耗散的层结流体中的慢环流理论 ,导出了由中尺度涡诱导的陆架上升流流场解析表达式 。
修树孟郑全安孙湘平
关键词:上升流黑潮
南海大气二氧化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海表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南海上层大气NO_(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南海大气氮沉降通量及其对海表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方法】使用2005—2020年大气NO_(2)柱浓度的OMI遥感产品、ERA-5再分析降水数据、边界层高度数据、风速数据以及海洋表层叶绿素a浓度月平均遥感数据,分析南海大气氮沉降通量及其对海表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南海附近区域大气高浓度NO_(2)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NO_(2)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陆地、陆架;其余海域大气中NO_(2)浓度终年较低。珠江三角洲附近大气NO_(2)柱浓度高值出现在12月及次年1月,年平均氮沉降通量均值为13.50kg·hm^(-2)。南海北部陆架大气的NO_(2)柱浓度峰值出现在3月,氮沉降通量年平均值为4~8kg·hm^(-2),其余海域的NO_(2)柱浓度峰值则出现在3月或4月,氮沉降通量年平均值为0.5kg·hm^(-2)。NO_(2)柱浓度主要受到降水和风速的共同影响,其中,降水通过淋溶作用消耗NO_(2),风则通过稀释作用降低NO_(2)柱浓度,同时,冬季季风还可将南海北部陆地空气中的高浓度NO_(2)输送到南海。强厄尔尼诺事件过后的春季由于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的增加以及珠江三角洲区域降水量增加,使得氮沉降通量出现明显增加。吕宋海峡西部,氮沉降能造成约10%的叶绿素a浓度增加。
何涛李君益郑全安谢玲玲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K-MEANS聚类叶绿素A浓度
陆坡水域涡旋的运动及变化被引量:2
1991年
基于测量的时空尺度特征,我们建立了一个描述涡旋在陆坡水中变化和运动的准静态准地转模式。这个模式的解析解揭示了涡旋变化的膨胀和旋转特征以及涡旋在背景流场和总涡度场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所有结果都得到卫星图片测量数据的定量证实。
袁业立郑全安邹建生潘增弟
关键词:涡旋中尺度
用Geosat高度计数据提取东海大地水准面被引量:3
1995年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重力势等势面,它反映了地球形状及海面重力场异常特征,对大地测量学及海底探矿意义重大。本文利用Geosat高度计50个ERM周期共2.3a的数据,对包括东海区域的20°~40°N,120°~140°E海域进行了大地水准面反演计算。本文采用时间平均处理法有效地抑制了高度计数据中含有的由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高度偏差,并用两种计算模型得到了东海大地水准面。计算出的大地水准面可反映出某些小区域海底特征,但与大尺度海底地形相关较差,这主要是由地壳均衡补偿作用引起的。对计算误差分析得出,采用模型-1和模型-2得出的大地水准面中残留的轨道误差分别为10.8和5.6cm,与OSU91A大地水准面模型偏差分别为37.6和42.2cm,时间平均处理使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海面高度偏差降低了7倍。
潘家祎袁业立郑全安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大地水准面
胶州湾遥感研究——Ⅰ.总水域面积和总岸线长度量算被引量:41
1991年
本文以高分辨力卫星遥感资料(TM861105,TM881025)为依据,量算胶州湾现有总水域面积和总岸线长度,给出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现有(1988年,下同)总水域面积为(390±7)km^2,近60年(1928—1988年)来缩小170km^2;1971年以来缩小62km^2,其中1986—1988两年间急剧缩小13km^2。胶州湾现有总岸线长度为(207±1)km,20年来呈增长趋势,总增长20km,其中1986—1988两年间急剧增长15km。变化最大的岸段为西北和东北部。
郑全安吴隆业张欣梅孙玉星潘家祎徐鸿楷
关键词:遥感水域岸线
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17年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d),海洋中水平直径在10~500km、持续时间由数天至数月之间的水平旋转水体通称为中尺度涡。南海中尺度涡最早发现于1956年,60a来的观测与研究表明,南海是中尺度涡多发、频发海区。南海中尺度涡研究大致经历了早期发现、将中尺度涡当作单体运动现象研究、统计分析和当作群体运动现象研究等阶段,本文概要评述南海中尺度涡研究发展史和近年最新研究进展。经过60a的观测与研究,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包括三维结构和运动学,已大致清楚。南海中尺度涡全年皆可发生,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1 000m的深海盆,其中吕宋海峡以西和海盆西边界最为集中,气旋式冷涡和反气旋式暖涡发生概率大致相同。南海中尺度涡海面半径大多分布在50~150km,半径随水深减小,平均水平尺度比太平洋的涡旋要小。涡旋个数逐月变化,但季节规律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约20%,但与ENSO无明显对应关系;年平均个数的统计结果不一,最少11个·a^(-1),最多49个·a^(-1)。南海中尺度涡旋转流场从表层一直延伸到海底,流矢量表层(100m)最大(可达40cm·s^(-1)),随水深减小,2 000m仍可达3.5~5.0cm·s^(-1),但相对涡旋中心不对称,涡轴线向西倾斜。南海中尺度涡以2.0~9.0cm·s^(-1)的速度向西传播,低速区分布在深海盆东边界和西南部分海域。海面涡度平均值在5.4×10^(-6)~20×10^(-6) s^(-1)区间,高于太平洋平均值。近期研究把南海中尺度涡视为群体运动现象,先后提出长寿涡列、驻波模态和罗斯贝标准模等新概念。关于南海中尺度涡的发生机制,前人多认为黑潮和南海局地为起源。最新观点认为以罗斯贝波和中尺度涡为表现形式的太平洋中尺度扰动直接进入南海,并与海盆固有振荡模态发生共振,从而构成太平洋起源。而南海中尺度涡耗散过程、中尺度涡与其他海洋过
郑全安谢玲玲郑志文胡建宇
关键词:中尺度涡
东海黑潮地转流计算中的零流面选取问题被引量:6
2007年
零流面的选取是东海黑潮地转流计算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东海黑潮主流段PN断面上选取不同零流面时地转流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考虑了东海黑潮的主要特征因子,确定了计算零流面的选取标准和选择结果。结果表明,为使计算结果可以反映实际的流速剖面结构,当水深大于700 m和小于700 m时可分别选取700 m层和底边界作为地转流动力计算零流面。
陈红霞刘娜袁业立华锋郑全安
关键词:东海黑潮地转流动力计算PN断面
黄渤海大气气溶胶卫星观测与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2010年
收集了中国黄渤海区域(112°-125°E,35°-45°N)2000—2009年10 a内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月均标准数据,按陆地和海洋(陆海)像元及海洋像元两类分别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结合南方涛动指数(SOI)和我国年度化石燃料消耗总量讨论黄渤海海区气溶胶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该陆海区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6月份多为全年最高,海洋区域最高值出现在4—7月之间;秋冬季(10—次年2月)气溶胶光学厚度达到最低;EMD分解获得气溶胶具有4 a变化周期特性,与南方涛动指数的相关性均达到0.7,说明大气气溶胶同样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我国煤炭化石年消耗量相关系数达到0.98,该研究区气溶胶受陆源影响明显,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于暘李紫薇杨晓峰郑全安刘书明
关键词:气溶胶
胶州湾遥感研究
郑全安吴隆业张欣梅戴懋瑛孙玉星修树孟张东马小兵纪育强于衍桂
该项目重点研究了我国国土普查卫星全景相机的相片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主题绘图仪(TM)图像在海湾环境状况监测中的应用技术,侧重于海湾宏观参数的提取与动态参数的推算;还以卫星遥感图像为主要资料,采用计算机图像与...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遥感环境监测海洋研究卫星遥感遥感制图
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海洋中尺度涡统计特征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AVISO提供的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对南海及西北太平洋(5°~35°N,105°~150°E)1993~2009年17a间的中尺度涡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中尺度涡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每年观测到产生的中尺度涡个数平均为21~22个,标准差约为4个,占年平均值的20%;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个数的年际差异不大,平均每年观测到150~151个中尺度涡产生,标准差约为14个,仅占年平均值的9%.中尺度涡的逐月统计结果表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活动均有明显季节变化,1993~2009年间的各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分别观测到30~31个和213~214个中尺度涡产生,标准差分别约为6个和41个,均占各自月平均值的19%.中尺度涡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海东北部、越南东部和黑潮流轴附近海域.涡动能、海面高度距平均方根以及涡度均方根的空间分布大致与涡旋个数分布一致,但在西北太平洋的低纬海区和黑潮延伸体区域则不甚吻合.在相同的涡旋判别标准下,西北太平洋低纬海区(5°~15°N)观测到的中尺度涡个数比中高纬海区要少得多.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中尺度涡统计特征卫星高度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