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大网膜
  • 1篇大网膜切除术
  • 1篇血清
  • 1篇氧化酶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脂肪肝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脂联素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 1篇鼠血清
  • 1篇内脏脂肪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史洪涛
  • 2篇杨丽
  • 2篇郑力军
  • 2篇陈东风
  • 1篇朱超慧
  • 1篇樊丽琳
  • 1篇李陶
  • 1篇王军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网膜切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脂联素及脂代谢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建模成功后行大网膜切除术,大鼠血清ALT、AST、TG、FFA、脂联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及高脂饮食联合大网膜切除组(C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脂联素浓度变化。结果大网膜切除后血浆中脂联素水平较单纯高脂饮食组明显升高(P<0.05),在12周末,C组血清FFA、TG浓度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网膜切除可明显提高NAFLD大鼠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并改善血生化指标,提示内脏脂肪在NAFL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脂联素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
杨丽陈东风朱超慧郑力军史洪涛樊丽琳王军
关键词:大网膜切除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联素内脏脂肪
NAFLD大鼠肝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Ⅱ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中肝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Ⅱ(COⅡ)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COⅡ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细胞COⅡmRNA表达变化。结果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4周为轻度,8~12周为中至重度。脂肪肝2、4、8、12周肝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其中8、12周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肝细胞COⅡ基因及蛋白表达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亦明显降低。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编码呼吸链相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0Ⅱ基因和蛋白质降低,与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史洪涛李陶陈东风杨丽郑力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色素氧化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