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成山

作品数:34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2篇免疫
  • 11篇血小板
  • 11篇血小板减少
  • 10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7篇免疫性
  • 7篇干细胞
  • 7篇T淋巴细胞
  • 6篇血小板减少症
  • 6篇免疫性血小板...
  • 6篇免疫性血小板...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胸腺肽
  • 5篇胸腺肽Α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特发性

机构

  • 28篇山东大学第二...
  • 18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省血液中...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淄博矿业集团...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

  • 34篇郭成山
  • 10篇王迎雪
  • 9篇李丽珍
  • 8篇贺韦东
  • 6篇陈春燕
  • 5篇屠振华
  • 5篇马骥
  • 5篇窦爱霞
  • 4篇张明珙
  • 4篇王琳
  • 4篇赵霞
  • 4篇孙俊华
  • 4篇侯明
  • 4篇周淑芬
  • 4篇董巧凤
  • 3篇王涓冬
  • 3篇徐从高
  • 3篇赵川莉
  • 3篇彭军
  • 3篇刘宗堂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届全国血...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p15与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及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孟月生于海英郭成山陈春燕王迎雪赵敬杰亓同钢关广聚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P15P16基因甲基化检测
全反式维甲酸与顺铂联合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与凋亡影响的观察
2010年
目的:体外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顺铂(DDP)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A549细胞维甲酸受体-β(RARβ)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应用DDP(5、10和50mg/L)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P<0.05;ATRA+DDP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单独应用DDP有更高的抑制强度,与DDP组相比,ATRA+DDP组增加了RARβ的表达,抑制了VEGF的表达,A549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顺铂能更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王学雷谭静路阳陈小华郭成山马骥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顺铂细胞凋亡
T、B免疫双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2002年
目的 :了解T、B免疫双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特点 ,以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方法 :对 4 89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 ,取其外周血或骨髓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应用APAAP法进一步作免疫表型分析 ,对其中同时表达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双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4 7例患者同时表达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临床方面 ,与T淋巴细胞系ALL相比 ,肝、脾、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块发生率、白细胞数量均较低 (P <0 .0 5 ) ,但化疗完全缓解率及存活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与B淋巴细胞系ALL相比 ,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均较高 (P <0 .0 5 ) ,而白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化疗完全缓解率高、存活期较长 (P <0 .0 5 )。结论
郭成山王迎雪陈春燕王涓冬于燕霞孟月生宋素芹潘祥林张明珙屠振华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胸腺肽α1治疗ITP的疗效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HDDex)联合胸腺肽α1(Tα1)短程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rupura,ITP)的疗效及其细胞免疫机制. ...
郭成山王琳李丽珍贺韦东侯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剂量地塞米松胸腺肽细胞免疫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MSCs,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加以鉴定。将不同数量的MSCs(5×103、1×104、5×104个细胞/孔)分别与PHA激活的T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共培养,并将不同浓度(25%、50%、75%)的MSCs培养上清和MLR体系共培养。应用ELISA分别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细胞分泌IL-2、IL-4的水平。结果:骨髓MSCs能抑制PHA作用下的T细胞分泌IL-2、IL-4(P<0.05),并呈MSCs数量相关性(P<0.05),且对IL-2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也可抑制MLC体系中T细胞分泌IL-2、IL-4(P<0.05),但各数量组的MSCs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均可抑制MLC体系中T细胞分泌IL-2、IL-4(P<0.05),但不同浓度的MSCs培养上清组对IL-4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及其培养上清均可抑制PHA或异体抗原作用下的T细胞分泌IL-2、IL-4,提示MSCs可能是直接作用于T细胞或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调节Th1/Th2反应平衡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
赵霞贺韦东马秀明董巧凤窦爱霞赵敬杰郭成山
关键词:免疫调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对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分离培养MSC,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从外周血分离获得T淋巴细胞,再将MSC分别以不同数量加入到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培养体系及不同浓度MSC培养上清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体系共培养后,分别收集上清,ELISA检测IFN-γ和IL-10水平,发现不同细胞数量的MSC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有抑制,同时促进IL-10分泌,且其抑制和促进均呈剂量依赖性;MSC的不同上清浓度对IFN-γ抑制亦呈浓度依赖性,但未发现对IL-10分泌的影响。表明骨髓MSC在体外可抑制T细胞分泌IFN-γ、促进分泌IL-10,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董巧凤贺韦东尹哲王迎雪李丽珍郭成山
关键词:骨髓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008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成功从动物体尤其骨髓中分离获得。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组织和细胞如骨、脂肪、成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这种潜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它可向受损的组织定向迁移以修复受损组织。体外资料研究表明,不管协同刺激信号存在与否,都具有低免疫原性。在体外MSC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抑制同种异体抗原或丝裂霉素刺激的T细胞扩增,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同时还具有调节炎性细胞的免疫活性使其向抗炎细胞分化的作用。因此,系统了解MSC的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将为人们深入阐明其免疫调节机制,并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病、组织修复及移植提供依据。
董巧凤郭成山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体外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和体外贴壁、传代培养,扩增出骨髓MSCs;通过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经丝裂霉素(MMC)处理后不同数量(2×103、1×104、5×104cells/well)的MSCs作为基底层细胞,接种体外分离纯化的异体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别于2d、4d、6d后各自收集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较正常人高(P<0.05),IL-4、IL-10较正常人低(P<0.05)。MSCs可显著抑制ITP患者或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P<0.05),且随MSCs数量的增加,抑制增强(P<0.05),共培养4d、6d时作用明显强于2d时(P<0.05);MSCs可促进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4、IL-10(P<0.05),且随MSCs量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P<0.05),对IL-10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P<0.05),但对IL-4的作用在培养第2d、4d、6d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正常对照组,当MSCs数量>1×104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L-4与IL-10(P<0.05),且随MSCs数量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共培养4d、6d时作用明显强于2d时(P<0.05)。结论:MSCs能够在体外调节ITP患者辅助性T细胞1(Thl)和辅助性T细胞2(Th2)反应平衡,可使ITP患者Th1极化状态部分改善。
马骥郭成山赵霞贺韦东王迎雪董巧凤赵敬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因子类T淋巴细胞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人外周血NK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进行比较。方法:制备30例淋巴瘤患者和3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TCR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以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及白细胞介素-2(IL-2)从PBMNCs中扩增活化NKT细胞,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段,测定NKT细胞中胞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PBMNCs中TCRVα24+Vβ11+NKT细胞的细胞比率分别为0.17%±0.10%、0.28%±0.18%(P<0.05)。PBMNCs培养体系中加入α-Galcer及IL-2,将NKT细胞扩增活化7d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101.37±44.61、129.66±56.31(P<0.05)。扩增活化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1.96%±15.06%、52.48%±18.85%(P<0.05);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30%±16.03%、71.37%±17.28%(P<0.05);IL-4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19%±11.74%、33.12%±12.95%(P>0.05)。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淋巴瘤患者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经α-Galcer扩增活化后扩增倍数较正常对照降低,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功能较正常降低,此数量及功能的降低与淋巴瘤的分型及分期无关。但其仍保持有对α-Galcer刺激后的扩增活化反应能力。
王迎雪李丽珍窦爱霞孙俊华郭成山张锑彭军徐从高
关键词:杀伤细胞细胞因子类淋巴瘤
白血病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建立白血病细胞HL60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方法:提取白血病细胞HL60的蛋白质,建立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图谱,应用图像扫描仪及图像分析软件获得蛋白质斑点的数字化和匹配性信息,对需鉴定的HL60细胞的蛋白斑点A,经胶内酶切后,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将检测出的肽质量数输入质谱数据库获得需鉴定的蛋白质信息。结果:成功构建出HL60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并用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HL60细胞的一个蛋白质点。结论:HL60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的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陈春燕贾继辉潘祥林张琦郭成山孙俊华
关键词:白血病HL60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