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明明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9篇颈椎
  • 8篇手术
  • 8篇内固定
  • 7篇脊柱
  • 6篇腰椎
  • 5篇上颈椎
  • 5篇螺钉
  • 5篇后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前后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弓根螺钉
  • 4篇HANGMA...
  • 3篇胸段
  • 3篇胸腰段
  • 3篇腰段
  • 3篇一期前后路
  • 3篇枢椎

机构

  • 20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郭明明
  • 18篇刘军
  • 17篇陈语
  • 16篇王琪
  • 16篇项良碧
  • 16篇于海龙
  • 5篇祖启明
  • 4篇任伟剑
  • 3篇孟令志
  • 3篇杨会峰
  • 3篇朴美慧
  • 2篇王亚楠
  • 2篇李青松
  • 1篇毕岩
  • 1篇马骏雄
  • 1篇李青松
  • 1篇罗杰
  • 1篇兀巍
  • 1篇徐森

传媒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第一次全军脊...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单节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的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 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率为(91.44±3.71)%,远期丢失率(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刘军王琪陈语于海龙朴美慧郭明明任伟剑罗杰项良碧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CT三维重建技术在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应用
目的 胸腰段椎体骨折进行CT三维重建,观察伤椎椎弓根结构,决定是否在伤椎进行植入椎弓根短螺钉,以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方法:将胸腰段椎体进行CT扫描,将CT扫描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伤椎的三维重建,观察...
项良碧于海龙陈语刘军郭明明
关键词:三维重建椎弓根螺钉骨折胸腰段
“触摸法”经皮微创与Sextant“三椎体六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即"触摸法"与Sextant"三椎体六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51例,分别采用"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A组27例)、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B组24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形情况,以及术后腰背痛改善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比例及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的后凸Cobb角、损伤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Sextant微创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2组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两种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触摸法"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存在优势。
郭明明刘军陈语王琪于海龙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
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共收治11例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车祸伤。依据术前X线、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胸椎骨折脱位程度,其中,Ⅲ度4例,Ⅳ度4例,Ⅴ度3例。Ⅲ度脱位采用传统后路撑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Ⅳ度脱位采用后路椎体部分骨折块切除脊柱短缩钉棒系统内固定术;Ⅴ度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水平截骨、脊柱短缩、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CT三维重建,以明确胸椎骨折复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9-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X线、CT三维重建检查证实脊柱稳定性良好;无感染,切口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重度陈旧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策略,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生物力学稳定性。
于海龙杨会峰郭明明谢雁春刘军
关键词:胸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
创伤性枢椎滑脱颈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变电测研究
2013年
目的比较创伤性枢椎滑脱2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C0~4)制成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并C2,3前纵韧带切断并C2/C3椎间盘切除(DestablizedⅢ组)的创伤性枢椎滑脱模型。依次采用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C2,3组)和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C2~4组)2种术式固定。对固定后标本在0.5 N.m、1.5 N.m、2.5 N.m力矩下三维6个自由度运动时,运用电测法进行应变电阻测定,计算2种术式固定下螺钉的拔出应力,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C2,3组在屈曲和伸展运动状态下,在不同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C2~4组(P<0.05),在左右旋转状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环境下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能相对容易出现内置物相关并发症。
陈语谢雁春孟令志郭明明项良碧
关键词:枢椎脊柱滑脱内固定器
前后路重建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
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关键词:HANGMAN骨折生物力学特性内固定植骨融合
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近期疗效。方法对54例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腰椎负荷试验查体等综合评估,确定责任间隙,针对性地选择责任间隙行椎间盘镜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节段开窗并行潜行减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0±7.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36±3.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65.7±24.2)%,优良率为81.4%。结论通过椎间盘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患者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郭明明刘军王琪陈语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椎间盘镜
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结合K线(颈椎侧位X线片上C_2及C_7椎管中点的连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纵韧带骨化与K线的位置关系,患者被分为K线(+)组及K线(-)组。后纵韧带骨化病灶未超过K线称为K线(+),反之,后纵韧带骨化病灶越过K线称为K线(-)。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并计算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纵韧带骨化的侵占率(occupation ratio,OOR),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和颈椎前凸值(cervical lordotic value,CLV)。评估不同的K线分组中,CLV>0组和CLV≤0组之间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结果:K线(+)组和K线(-)组患者的术前CLA分别为(14.7±9.6)°和(-6.4°±9.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0±8.0)°和(-1.4±10.4)°(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0.9±3.2和11.2±2.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2±1.8和12.6±2.2(P<0.05),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54.7±17.6)%和(25.5±15.7)%(P<0.05)。K线(+)组中,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29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52.3±17.2)%,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4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72.2±7.8)%,术后3个月CLV≤0组患者JOA改善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CLV>0组(P<0.05)。结论:无论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类为K线(+)或K线(-),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尤其K线(+)组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K线(+)组患者术后3个月CLV>0时,其JOA改善率较CLV≤0的患者差。
王亚楠谢梦琦轩安武郭明明李青松马飞王琪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K线颈椎活动度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锥束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椎弓根破坏情况的准确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锥束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椎弓根破坏情况的准确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43例因脊柱病变需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21例、胸腰椎骨折9例、胸腰椎肿瘤11例、脊柱畸形2例,分别经后路进行椎间融合、骨折复位内固定、肿瘤切除内固定和脊柱矫形手术。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后用Artis Zeego系统行锥束CT扫描,了解螺钉位置和椎弓根破坏情况,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病变部位扫描,了解螺钉位置和椎弓根破坏情况。分别根据术中锥束CT扫描图像和术后CT扫描图像采用Gertzbein分级系统评估螺钉位置和椎弓根破坏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4.2±47.1)min,术中出血(482.6±471.6)m L。43例患者共置入262枚椎弓根螺钉,胸椎置钉104枚、腰椎置钉142枚、骶骨(S1节段)置钉16枚。无1例患者因椎弓根螺钉误置行二次手术调整钉位,未发生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致的神经损伤。置入的262枚螺钉中,仅10枚螺钉根据术中锥束CT图像评估的分级结果与根据术后CT图像评估的分级结果不一致。根据术中锥束CT图像评估的分级结果与根据术后CT图像评估的分级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appa=0.804,P=0.0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锥束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和椎弓根破坏情况,准确性较高。
王亚楠李青松谢梦琦郭明明孟令志王琪
关键词:锥束CT椎弓根螺钉
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置入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39~60岁,平均46岁。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对术前、术后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测量椎间角度,计算椎间角度位移(ROM),进而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角度位移(ROM)显著减少(P<0.05),手术相邻节段的术前ROM与末次随访时的ROM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明显,且对邻近节段无显著影响。后正中小切口经Wiltse间隙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避免术后肌肉疼痛等优点。
王琪项良碧陈语于海龙朴美慧任伟剑郭明明刘军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微创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