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云翔

作品数:41 被引量:39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草原
  • 14篇遥感
  • 13篇遥感监测
  • 11篇生物量
  • 6篇物量
  • 5篇植被
  • 5篇草地
  • 4篇遥感估算
  • 4篇植被指数
  • 4篇沙化
  • 4篇草原沙化
  • 3篇地上生物量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土壤
  • 3篇农区
  • 3篇气候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2篇冬虫夏草
  • 2篇行政区

机构

  • 3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池州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农业农村部规...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1篇金云翔
  • 29篇徐斌
  • 28篇杨秀春
  • 13篇李金亚
  • 10篇陈实
  • 8篇郭剑
  • 7篇马海龙
  • 7篇于海达
  • 6篇高添
  • 5篇张文博
  • 3篇高懋芳
  • 2篇覃志豪
  • 2篇周颖
  • 2篇王道龙
  • 2篇吕海燕
  • 2篇赵莉娜
  • 2篇刘航
  • 2篇张玉静
  • 2篇张玉静
  • 2篇黄银兰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办公室业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农业展望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三角中心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明晰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三角中心区为研究区,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空间格局,探究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长三角中心区生境质量呈现下降态势,省(市)域尺度上的差异性逐渐加强,生境质量等级以较差和差的面积变化为主,优、良好和一般等级的面积变化不大;生境质量等级空间变化上,体现为较差与差、优、良好等级之间的相互转移,南京、常州、镇江等城市的生境质量等级向差与向好转移幅度的均衡性较好,宣城、池州、舟山、安庆等城市的恢复潜力较强;在省(市)尺度近5年的生境质量管理和改善上,浙江省效果远好于其他省(市),省(市)间生境质量管理和改善的差异化,凸显出未来长三角中心区跨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长三角中心区生境质量时空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高程和坡度决定了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人类活动强度驱动着生境质量格局变化。
陈实陈实金云翔
关键词:长三角
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荒漠化趋势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遏制,但在一些重点荒漠化省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仍在加速扩展。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建立国家层面的政策管理体系和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等措施,实现了"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随着新时期国家精准脱贫攻坚的深度推进,有必要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明确下一步防沙治沙政策制度的发展方向。文中在系统梳理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明我国沙漠化防治政策演进经历了起步形成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提升转变四个发展阶段,分析认为政策演进过程呈现出"防与治"、"保育用"、"建与产"及"内与外"相结合四个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我国防沙治沙政策调整建议,包括:建立多元联动的工程技术模式、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及推进草原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周颖杨秀春徐斌金云翔
关键词: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演进特征生态补偿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被引量:39
2011年
草原产草量的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动态研究的重要衡量指标,是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的重要依据.基于371个样地调查数据和2005~2009年的MODIS-NDVI遥感数据,建立地面样方的产草量与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建立的各模型方程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幂函数的相关关系最优,通过预留样方数据的验证,模型精度为78%,幂函数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2)锡林郭勒盟草原的产草量5年平均为3455万吨,折合干草总量为1112万吨,平均单产为567.23kg/hm2,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格局;(3)2005~2009年,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有明显的波动,干草变化范围为800~1400万吨,变异系数为20.42%;(4)不同草地类型的产草量及其年际间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荒漠类草原产草量低,年际间变化较大;草甸类草原产草量高,年际间变化相对较小.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变化还与降水量、气温等主要气候因素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草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王道龙马海龙
关键词:草原产草量遥感
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草地生物量是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为了系统梳理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以Web of Science中1995–2020年的557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发表论文的国家、机构和学科分布,以及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角度分别进行可视化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德国;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且远超过其他机构;发表论文的学科以生态学、环境科学和遥感科学为主;从期刊被引用看,《Ecology》、《Oecologia》和《Global Change Biology》为被引频次前3的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植被、草原、气候变化、生态、地上生物量等为主要节点关键词;通过对热点关键词以及被引文献聚类结果分析,揭示新的遥感数据源和监测技术方法将会促进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领域的迅速发展。
杨东杨秀春金云翔徐斌
关键词: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与碳储量的遥感估测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生长季159个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和2008年空间分辨率500 m 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研究区气象数据,在对各种遥感估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气象综合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与碳储量进行了遥感估测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锡林郭勒盟产草量鲜重估计值为59 355 014.0 t,平均单产为257 607.0 kg/km2,产草量空间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锡林郭勒草原地上植被的碳储量为8 408 187.5 t,不同草原类型的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指导锡林郭勒草原的畜牧业生产、开展草原区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吕海燕徐斌杨秀春金云翔李金亚
关键词:产草量气象因子锡林郭勒
草原生物量及碳密度遥感估算——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寻求从宏观上用于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的有效方法,提高生物量遥感估算精度,以内蒙古正蓝旗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Landsat 5TM遥感数据与同期调查样地数据,分析了TM各波段、影像变换(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植被指数、地形因子、气候因子与草原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生物量与各指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生物量与EVI(增强型植被指数)、主成分、缨帽变换等具有较高的显著相关,在草原沙化地区应选择具有剔除土壤背景信息的指标估算生物量;正蓝旗草原生物量为1196412.9t,碳贮量约为0.54TgC,其中温性草原类的平均碳密度为517.49kgC/hm2,低地草甸类的平均碳密度为683.30kgC/hm2。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高添于海达马海龙
关键词:遥感生物量碳密度TM
基于面向对象与深度学习的榆树疏林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榆树疏林是浑善达克沙地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它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无人机影像与GF-2影像,对高分辨率数据源中榆树疏林的两种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首先通过计算影像对象的局部方差变化率得到了最佳分割尺度;其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初选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删除无关特征;最后分别对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深度神经网络(DNN)3种分类器进行参数寻优与榆树疏林提取。此外,在ENVI5.5中基于TensorFlow框架,利用U-Net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榆树疏林进行了提取,并与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通过面向对象方法过程的优化,最终的识别精度较以往研究有所提升,GF-2影像中SVM总体精度为90.14%,RF总体精度为90.57%,DNN总体精度为91.14%;无人机影像中SVM总体精度为97.70%,RF与DNN总体精度为97.42%。②深度学习方法中,GF-2影像的总体精度为91.00%,无人机影像的总体精度达到了98.43%。研究结果说明在榆树疏林提取中,无人机影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丰富的纹理、形状等信息,能达到比GF-2影像更高的精度。面向对象方法对于2种影像都有较高的适用性;深度学习的方法在本文中更适用于无人机影像,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无人机影像中的错分现象。
陈昂杨秀春徐斌徐斌张文博金云翔张文博郭剑
关键词:无人机面向对象浑善达克沙地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空间分析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极其名贵的中药材价值,而目前我国冬虫夏草资源的分布区域尚不清楚。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冬虫夏草主产区气候变化(1957-2006年...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
关键词:冬虫夏草GIS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准确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碳循环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概括如下:①当前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估算方法主要有4种:文献记录法、实地调查法、遥感—植被指数法和过程模型法等,而估算方法、采样标准与地下生物量估算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②文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的平均碳密度为223 g/m2,碳库为277TgC(1Tg=1012g);③采用遥感的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库呈增加的趋势,总体处于碳汇状态;④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扰也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基础观测数据、遥感模型算法与碳—氮—水耦合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高添徐斌杨秀春金云翔马海龙李金亚于海达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气候变化
基于SPOT-VGT数据的锡林郭勒盟草原返青期遥感监测被引量:22
2017年
使用1999-2012年SPOT-VGT NDVI数据,采用D-L滤波方法对NDVI时间序列进行重建,基于动态阈值法提取锡林郭勒盟草原返青期,结合地面实测返青期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提出的草原植被遥感返青期监测和地面验证相结合的新方法,采用25%动态阈值系数提取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的返青期,其精度可达68%。2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地区的遥感返青期发生在4月上旬-5月中旬,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空间格局。1999-2012年锡盟草原返青期整体上呈现提前的趋势,为-1.5 d/10a。论文成果为增强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指导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郭剑陈实徐斌申格金云翔张玉静杨秀春
关键词:返青期遥感草原NDVI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