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滢坤
- 作品数:79 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唐代吏部科目选研究--书判拔萃科
- 书判拔萃科是吏部继平判入等科之后,设置的第二个科目,与平判入等科有明显的区别,起初是制举科目,大足元年以后吏部始设此科,虽不及博学鸿词科崇重,及第人数也不及平判入等科多.拔萃科在士人释褐时并不看重此前的进士、明经或者门荫...
- 金滢坤
- 关键词:唐代政治科目设置
- 《登科记考》再补正
- 2008年
- 利用新近发现的唐五代墓志以及相关文物、史籍对《登科记考》进行补遗、订正,其中补遗二十一人,补正九人,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界对唐代登科情况的了解。
- 金滢坤
- 关键词:登科记考补遗订正
- 论中晚唐进士朋甲与官僚朋党的关系被引量:4
- 2009年
- 中晚唐举人结为朋甲,相互延誉,干挠视听,无论士族与寒素,还是奥学雄文,凡是驰骋名利,欲谋取科第者,就不能避免受朋甲的影响。中晚唐进士朋甲是政局变化的一个附属品,正是因为宣宗以来,牛李党争渐息,宦官控制了朝政,以宰相代表的南司完全服从于宦官之北司,进士中芳林十哲依靠宦官实力为其登科创造条件,正是当时宦官专政在选举方面的表现。
- 金滢坤
- 社会变革与科举的起源
- 2013年
- 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形成,维护贵族官僚政治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需要,而是急需一种面向全天下的、相对公平的选举制度,选拔新的文官官僚维护帝国统治,这就为科举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实行了'偃武修文'的政策,国家官僚机构向文治转型,采取了抑制士族、军功政策。随着文帝将地方选举权收归中央,废除州郡中正,废郡改州,察举制的性质随之改变,士子可以自荐,新的选举制度吸收了当时各类选举中流行的公平考试形式,为科举的最终产生提供了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经历隋文帝、炀帝两代国君的努力,科举考试作为一种取士制度最终在隋代确立。
- 金滢坤
- 关键词:社会变革科举
- 唐五代敦煌蒙书编撰与孝道启蒙教育——以《孝经》为中心被引量:3
- 2019年
- 唐五代儿童孝道启蒙教育十分重视《孝经》,在蒙书编撰中有集中体现。从敦煌文献来看,《孝经》被蒙书、诗赋、赞、颂、杂曲、变文等各种文体改编、缩写、摘录,用于儿童的孝道教育。其中,《新集文词九经抄》《文词教林》等蒙书直接改编、摘录、改写《孝经》的内容最为明显,同时吸收了很多其他经典中有关孝道的内容;《百行章》《太公家教》《武王家教》侧重对《孝经》大义的改写;《古贤集》《蒙求》《事森》等侧重古代贤良有关孝道事迹的说教。《初学记》专门列了"孝"和"友悌"两个条目,加以叙事,并专门列举前人有关孝悌的各种文体的文章。伴随着唐代诗歌兴盛,唐人还作了很多歌咏《孝经》诗、诗歌、杂曲、变文等,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韵文,对儿童宣教、讲解《孝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杨满山《咏孝经一十八章》,而《天下传孝》《五更转》、托名白居易的《行孝文》,以及《舜子变》等文体各异,充分说明了唐五代儿童孝道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金滢坤
- 关键词:唐五代编撰《孝经》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部落使考被引量:12
- 1999年
- 本文依据敦煌文书及蕃汉传统史籍,对吐蕃敦煌(沙州)部落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吐蕃沙州部落是吐蕃占领敦煌后,将其本部的军事部落建制和民部落建制与唐代敦煌乡、里制相结合,在敦煌设置的部落、将组织,是吐蕃统治敦煌的社会基层组织。吐蕃敦煌部落分为军事部落、民部落、准军事部落三种类型,其长官均称为部落使、部落大使。部落使是吐蕃沙州军政机构的重要长官,其职略同于唐代乡官,负责部落一级政务。部落使之诸僚属负责部落内部事务。
- 金滢坤
- 关键词:部落告身敦煌文书吐蕃时期社会基层组织
- 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考察
- 2020年
- 《武王家教》是中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部家训类蒙书,从它的编撰体例中,可以较好地认识唐代问答体的历史渊源、问答体在蒙书编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数字冠名分类等相关问题。《武王家教》中采用的“武王问太公”问答体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第一至四问采用连续两级问对,引出“十恶”到“十狂”等十三类问题,以太公对答的形式,摘引、摘编相关典籍、流行俗语中的诸种不当、不雅行为,以数字冠名事类,分类罗列。
- 金滢坤
- 关键词:编撰体例冠名家训
- 论蒙书的起源及其与家训、类书的关系——以敦煌蒙书为中心被引量:7
- 2020年
- 本文以敦煌蒙书为中心,主要探讨了蒙书的概念起源、演变和争论,认为“蒙书”概念形成于唐宋之际,主要面向童蒙(适龄儿童及部分少年),家训则主要面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整个家族成员,类书则不分年龄对象。蒙书主要着眼于儿童,强调启蒙功能;家训着眼于全体家族成员,重在训诫;类书不分读者年龄、身份,注重编撰方式。敦煌蒙书的认定应采用蒙书的广义概念,通过多种相关方式来判定。笔者认为敦煌本《太公家教》等“四部家教”的题名已突破了“家训”一宗一姓的限制,面向天下百姓子弟,虽有“家训”性质,实为蒙书。敦煌本《语对》《文场秀句》等语词类、《兔园策府》等属文类、《事林》《事森》等故事类不同种类的类书,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用作童蒙教育的常用书目,实为蒙书。本文借助部分敦煌蒙书兼具家教、类书的特征,探讨三者之间的交叉性,及其与家训、蒙书的异同,从而为正确判定蒙书的性质提供帮助。
- 金滢坤
- 关键词:家训类书唐五代
- 士林华选:唐代博学宏词科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唐代吏部宏词科考诗、赋和议论等"三篇",与进士科试诗、赋、策论的内容和评判标准十分相似,以致此科及第者几乎均为进士科出身。宏词科考官主要由吏部官员主导,皇帝临时选任尚书省其他五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与吏部侍郎等同考,考官多为进士及第者。唐代宏词科设置之初是吏部为了解决"格限未至"的才能之士迁转问题,后来变为及第进士赖以解决释褐问题的最重要科目。唐后期宏词科考试为"士林华选",从及第进士中"优中选优",释褐校书正字、畿望县尉、两府参军等基层官中的清要官职,或入幕使府,重点培养,"以备将相之任"。其中释褐校书郎者最多,入幕使府者其次,释褐畿县尉最为清显;而释褐人数最少的两府参军者入相率却最高,释褐畿县尉者次之。唐后期及第进士再登宏词科者,其释褐官的品秩高低和职望清浊,往往决定其能否入仕清望官,与其问鼎相位的几率成正比。
- 金滢坤
- 关键词:唐代
- 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考察--以《武王家教》为中心被引量:9
- 2020年
- 《武王家教》是中国古代很有特点的一部家训类蒙书,从它的编撰体例中,可以较好地认识唐代问答体的历史渊源、问答体在蒙书编撰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数字冠名分类等相关问题。《武王家教》中采用的“武王问太公”问答体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第一至四问采用连续两级问对,引出“十恶”到“十狂”等十三类问题,以太公对答的形式,摘引、摘编相关典籍、流行俗语中的诸种不当、不雅行为,以数字冠名事类,分类罗列。其二,第五至六问采用单级问对,但对答形式采用蒙书编撰常用的“家教体”,即四至六言对偶句,对前四问相关对答进行总结和提升。其三,最后两问对答之间,夹杂了“经典摘编”和“借名经典云”的内容,对此前相关对答的不足进行补充。《武王家教》问答体远受《六韬》之“十盗”相关句式影响,近习《辩才家教》《杂抄》问答体。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具有多样性,丰富了蒙书、家训的编撰形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童蒙教育效率。
- 金滢坤
- 关键词: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