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惠

作品数:17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矫治
  • 7篇正畸
  • 3篇下颌
  • 3篇口腔
  • 3篇矫治器
  • 3篇骨性
  • 3篇错HE
  • 2篇牙弓
  • 2篇正畸治疗
  • 2篇上颌
  • 2篇前突
  • 2篇阻生
  • 2篇橡皮圈
  • 2篇链状橡皮圈
  • 2篇口腔卫生
  • 2篇尖牙
  • 2篇尖牙远移
  • 2篇固定矫治
  • 2篇方丝弓
  • 2篇方丝弓技术

机构

  • 17篇广东省口腔医...

作者

  • 17篇钟惠
  • 4篇王丛智
  • 3篇张文忠
  • 2篇刘从华
  • 2篇缪耀强
  • 2篇李兰超
  • 1篇李琳
  • 1篇艾伟健
  • 1篇周会喜
  • 1篇刘曙光
  • 1篇段培佳
  • 1篇薛国初
  • 1篇黄建生

传媒

  • 9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第五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支架式扩弓器扩大上下颌牙弓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替牙早期采用固定支架式扩弓器扩大上下颌牙弓矫治牙列拥挤的方法。方法在1例9岁男童的上下颌同时黏结固定支架式螺旋扩弓器,上颌扩弓1个月,下颌扩弓2.5个月后,用"2×4"技术排齐拥挤的上下颌前牙,并用Hawley保持器保持。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扩大5.4mm,磨牙间宽度扩大9.0mm;下颌尖牙间宽度扩大3.4mm,磨牙间宽度扩大6.6mm;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对于基骨丰满、牙弓狭窄的轻度或边缘性中度牙列拥挤拟不拔牙患者,可在替牙早期或中期试行上下颌同时扩弓治疗。
钟惠
关键词:扩弓
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临床研究
固定正畸治疗过程常并发牙龈炎,目前国内一般采取卫生宣教、选用正畸牙刷进行预防保健。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实验不评估这些预防措施所起的作用。选择全身及牙周健康的我科固定正畸患者106人,分为3组:①对照组(33人):发给患者...
钟惠
文献传递
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打开咬合技术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一次粘接成功率为93.38%。20例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术后下前牙压低,上下磨牙(4.63±2.63)月为短(P<0.05)。结论: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对于低角型深覆的矫治有简单、快速、不妨碍上前牙内收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钟惠张文忠缪耀强
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打开咬合
Damon 2^(TM)与传统托槽矫治器初戴疼痛不适的比较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比较初戴Damon 2TM自锁托槽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患者疼痛与不适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下同步采用Damon 2TM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平均年龄为15.96岁的患者30例,发予问卷,记录戴矫治器后的前7 d疼痛和(或)不适的发生、强度以及对睡眠的影响,并与同期采用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平均年龄为15.77岁的30例患者作对照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戴固定矫治器后前7 d疼痛和(或)不适总发生率、逐日发生率和强度以及对睡眠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mon 2TM自锁托槽组中部分患者的疼痛和(或)不适来自矫治器本身对颊侧软组织的刺激。结论戴Damon 2TM自锁托槽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后的前7 d,2组患者疼痛与不适的发生率及强度相似。Damon 2TM矫治器对颊侧软组织的刺激,可通过预防、干预减轻症状。
钟惠欧阳月英黄晓雁
关键词:疼痛自锁托槽直丝弓托槽
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非拔牙矫治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 8例平均年龄为 12 .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 ,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 ,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 ,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 ,侧貌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牙合关系Ⅰ类。结论 在一定的适应证下 。
钟惠刘从华
关键词:错HE方丝弓技术牙弓狭窄口腔正畸
高角骨性安氏Ⅲ类错矫正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评估高角骨性安氏Ⅲ类矫治的临床效果,并从软组织侧貌角度探讨其矫正机制。方法 7例高角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病例,全部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正技术,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上前牙向唇向移动,下前牙向舌向移动,建立了正常覆覆盖关系。ANB角增大了0.95°(P<0.01),OP-SN角减小了3.73°(P<0.05),下唇突点向后减小1.93 mm,颏唇角减小1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唇突点(UL)和颏前点(Po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下牙列的代偿性移动,高角骨性安氏Ⅲ类患者的凹面型可以矫治成近直面型,其主要变化在于下唇突点的后移,提示应尽量采用利于下唇突点后移的矫治方案以获得较好的面型。
张文忠钟惠李兰超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后颏部的变化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双颌前突者拔除 4个双尖牙矫治后颏部形态及位置的变化。方法  12例均拔除 4个第 1双尖牙 ,其中 8例采用直丝弓技术 ,4例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 ,以分析其治疗变化。结果 UL E减小 3.2 8mm (P <0 .0 0 1) ,LL E减小 3.85mm (P <0 .0 0 1) ,颏唇沟深度增加1.98mm (P <0 .0 0 1) ,颏唇沟倾角增加 12 .0 7°(P <0 .0 0 1) ,“Z”角增加 5 .2 2°(P <0 .0 0 1) ,SNPg及SNsPg’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双颌前突者拔除 4个第 1双尖牙矫治 ,可明显内收上下唇 ,改善唇颏关系及颏部形态 。
李兰超钟惠王丛智
关键词:拔牙下颌骨
下颌磨牙阻生的正畸治疗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探讨下颌前倾、水平阻生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磨牙带环焊多曲推簧,推14颗水平阻生或前倾阻生的下颌磨牙远中向、[牙合]向移动,引导其竖直、萌出。结果前倾、水平阻生的下磨牙全部竖直萌出到正常的[牙合]平面并有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X线片显示原阻生牙牙冠所占位置被正常牙槽骨组织所代替。竖直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4个月。结论带环焊多曲推簧的磨牙竖直技术能有效地使前倾、水平阻生的下颌磨牙产生快速的远中向、[牙合]向旋转运动,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易适应等优点。
缪耀强钟惠
关键词:阻生牙磨牙下颌
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前牙反后的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治疗时间为(2.3±0.4)年,使用摇椅形弓丝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T1)和矫治后(T2)的头颅侧位X线片,对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均代偿性移动,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治疗后L1-MP减小9.51°(t=7.19,P<0.01),U1-SN增加了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下磨牙远中直立,上磨牙趋向于前倾,OP-MP增大3.5°(t=-5.79,P<0.01),平面变平,ANB角平均增大0.62°(t=-5.14,P<0.01),但幅度有限,SN-M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提示患者的垂直向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摇椅形弓丝能有效矫治骨性Ⅲ类错,其矫治机理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似,但其临床操作简便。
张文忠钟惠
关键词:摇椅弓多曲方丝弓技术
单个链状橡皮圈弹力结扎牵引尖牙远移的临床观察
钟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