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新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碱
  • 3篇土壤
  • 3篇小麦
  • 2篇叶面肥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水稻
  • 2篇小麦生长
  • 2篇面肥
  • 2篇苦皮藤
  • 2篇苦皮藤素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面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叶绿素
  • 1篇叶片叶绿素含...
  • 1篇生根粉
  • 1篇施用

机构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钱新春
  • 5篇郜红建
  • 4篇魏俊岭
  • 4篇胡芹远
  • 3篇马静静
  • 1篇周俊
  • 1篇朱江
  • 1篇章力干
  • 1篇郑彬
  • 1篇常江
  • 1篇葛高飞
  • 1篇张伟
  • 1篇张雪莲

传媒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催化剂在土壤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比、加标回收和消煮条件实验,比较研究3种混合催化剂在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常规混合催化剂(m(K2SO4)∶m(CuSO4)∶m(Se)=100∶10∶1)作为土壤全氮测定的催化剂,虽然有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度高的优点,但存在着在消煮过程中产生剧毒气体H2Se,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危害的情况,也有分解不完全、结果偏低的可能;国际标准法混合催化剂(m(K2SO4)∶m(CuSO4)∶m(TiO2)=100∶3∶3)的催化作用效果与常规法相比,稳定性差、准确度低;纳米TiO2混合催化剂(m(K2SO4)∶m(CuSO4)∶m(纳米TiO2)=100∶3∶3)的测定结果相对于常规分析法结果偏高,但依其自测的本底值计算回收率在97%~109%,满足农业分析要求,且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均<5%。同时消煮温度低于常规方法,消煮时间短,节能省时、环保、适用范围广泛,是一种有待于开发的新型催化剂材料。
朱江周俊张雪莲钱新春
关键词:混合催化剂纳米TIO2
一种苗木专用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苗木专用水溶肥,其配方含有: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黄腐酸,生根粉,苦楝素,增效磷,表面活性剂,水;其中,大量元素以N、P<Sub>2</Sub>O<Sub>5</Sub>和K<Sub>2</Sub>O计,...
魏俊岭郜红建钱新春胡芹远
文献传递
含生物碱水稻与小麦专用叶面肥研制及应用
肥料是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供给体,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功能,但是普通肥料通过根部吸收,部分养分易被土壤固定和随水流失,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养分吸收不均衡,土壤板结,而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
钱新春
关键词:小麦水稻叶面肥生物碱土壤理化性质施用方法
含生物碱水稻腐殖酸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生物碱水稻腐植酸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叶面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腐植酸4-6、脂肪族聚氧乙烯醚20-30、生物碱0.1-1、1%苦皮藤素乳油8-15、尿素25-30、磷酸二氢钾4-6、硝酸钾15...
郜红建钱新春马静静魏俊岭胡芹远
文献传递
含生物碱小麦氨基酸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生物碱小麦氨基酸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小麦氨基酸叶面肥(1L)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氨基酸100-120g、1%苦皮藤素乳油5-15ml、生物碱1*0.1-2g、生物碱2*0.1-2g、尿素150-200...
郜红建钱新春马静静魏俊岭胡芹远
文献传递
一种小麦专用含氨基酸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专用含氨基酸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含有苍耳素、氨基酸、尿素硝酸铵溶液、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硼酸。本发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能够满足小麦整个生长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同时本肥料...
魏俊岭郜红建钱新春胡芹远常江章力干
文献传递
土壤菲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式模拟菲(Phenanthrene,Phe)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分析在不同老化阶段(1、7、14、28和56d)土壤Phe的生物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体腔细胞酶活性、染色体和溶酶体膜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Phe有效含量、蚯蚓体内Phe富集量、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以及微核率均呈前期(1~28d)下降较快,后期(29。56d)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的趋势,中性红保留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e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小。土壤Phe有效含量与蚯蚓体内Phe富集量、SOD和POD酶活性、MDA含量、微核率和中性红保留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决定系数(尺。)分别为0.8879、0.8934、0.8709、0.9305、0.8933和0.8851。在1~56d老化时间内,多次叠加污染土壤中Phe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Phe富集量分别较一次污染低23.19%。50.15%和12.64%~57.89%;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分别较一次污染低3.40%~47.24%和6.49%~38.02%;MDA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30%~57.82%;微核率较一次污染低12.48%~22.99%;中性红保留时间较一次污染高1.35%~13.97%,这表明土壤Phe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马静静钱新春张伟郑彬葛高飞郜红建
关键词:蚯蚓酶活性微核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