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兆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卒中
  • 13篇脑卒中
  • 10篇疗效
  • 9篇体外冲击波
  • 9篇卒中后
  • 9篇脑卒中后
  • 6篇疗效观察
  • 6篇老年
  • 4篇体外冲击波治...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痉挛
  • 4篇痉挛状态
  • 4篇冲击波治疗
  • 3篇综合征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康复
  • 3篇老年脑卒中
  • 3篇老年脑卒中后
  • 2篇等速肌力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21篇闫兆红
  • 18篇段好阳
  • 14篇李贞兰
  • 13篇刘福迁
  • 8篇刘娜
  • 6篇徐国兴
  • 2篇宋亚丽
  • 2篇张国栋
  • 2篇怀志刚
  • 1篇王培芹
  • 1篇陈晓伟
  • 1篇陈哲实
  • 1篇陈晓会
  • 1篇张红
  • 1篇刘福谦
  • 1篇王智慧
  • 1篇于大川
  • 1篇郝丽娜
  • 1篇闫冰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我国发病率为30%~50%,与国外发病率基本一致。王尊等认为,年龄是脑卒中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发病率为60%左右,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拒绝进食、
刘福迁李贞兰闫兆红孔繁时段好阳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脑卒中抑郁症
双向运动模式与多向运动模式动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平衡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为10%—40%[1—2],与我科室近5年统计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发生率21.5%基本一致。多数Pusher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躯干向偏瘫侧倾斜,少数表现为向后侧倾斜,当被动向中线或健侧方向移动身体重心时,躯干会出现抵抗[3—4]。
段好阳刘福迁谢建行闫兆红王立业怀志刚李贞兰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平衡功能障碍身体重心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 观察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每日1次,每次2h,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治疗组患者将运动模式设置为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接受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的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不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只根据治疗师的提示口令,重复“向患侧或健侧倾斜-回归中立位-向健侧或患侧倾斜”动作,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对侧倾斜量表(SCP)分别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倾斜程度。 结果 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TCT、BBS、MBI和SCP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TCT评分为(42.74±7.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30.26±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TCT、BBS、MBI和SCP评分分别为(75.22±7.81)、(48.16±6.47)、(71.31±11.34)和(1.42±1.08)分,均显著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4.63±10.92)、(40.70±5.64)、(63.96±11.32)和(2.62±1.1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并明显改善其倾斜程度。
段好阳闫兆红刘福迁刘娜徐国兴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KOA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国外老年KOA的发病率为10.0%~16.0%,国内发病率为11.1%~21.9%[3,4]。
段好阳张国栋尹明连雅雯闫兆红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体外冲击波疗法
不同参数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段好阳李贞兰刘福迁闫兆红徐国兴
物理疗法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验证物理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性。方法: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科常规治疗加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外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好转率、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有无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好转率与治愈率无显著差别,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疗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结论:物理疗法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有效、安全。
闫兆红王培芹宋亚丽
关键词:物理疗法炎性肠梗阻疗效
等速肌力训练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肌力训练,A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抗阻肌力训练4周;B组患者抗阻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等速肌力训练4周;C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PT、BBS、FMA、FAC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程介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步行能力和ADL能力。
段好阳闫兆红刘娜刘福迁怀志刚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疗程
循经火疗整脊自然疗法113例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宋亚丽于大川闫兆红刘福谦郭玉华陈哲实
关键词:循经火疗自然医学
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1次/日,连续3日,每周共3次,共4周;间隔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为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采用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ROM值、MAS评分和FMA评分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48.40±7.02)度和(39.53±7.91)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65±0.51)分和(2.13±0.46)分、FMA评分分别为(18.65±8.23)分和(14.39±6.84)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连续治疗组较间隔治疗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57.28±8.61)度和(54.37±8.76)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47±0.39)分和(1.56±0.40)分、FMA评分分别为(24.39±9.62)分和(23.76±8.52)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状态,连续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优于间隔治疗方案,而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段好阳闫兆红刘娜刘福迁李贞兰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脑卒中痉挛状态小腿三头肌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短波组、冲击波组和联合组,每组26例。3组患者均接受爬墙练习等肩关节的主动训练,在此方案的基础上超短波组接受超短波治疗,冲击波组接受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接受超短波联合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7周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治疗7周时,3组患者的肩关节各项功能(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总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时,冲击波组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总分,显著优于超短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上述肩关节各项功能评分,显著优于超短波组、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显著缓解其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闫兆红段好阳徐国兴刘福迁郝丽娜李贞兰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体外冲击波超短波疼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