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文杰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泥沙
  • 5篇细颗粒泥沙
  • 4篇絮凝
  • 4篇长江口
  • 3篇动水
  • 3篇絮凝沉降
  • 3篇淤积
  • 2篇拦门沙
  • 1篇絮凝作用
  • 1篇淤积分析
  • 1篇水流
  • 1篇细颗粒
  • 1篇临界流速
  • 1篇流速
  • 1篇河床
  • 1篇河床质

机构

  • 5篇杭州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阮文杰
  • 3篇蒋国俊
  • 1篇周海
  • 1篇张志忠
  • 1篇张志忠
  • 1篇姚胜初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07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被引量:3
2007年
以流速为主要参变量,在长度为339.3m的往复式直水槽中进行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试验,试验得到了垂线平均含沙量、絮凝现象、垂线含沙量梯度、泥沙粒度四方面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变化分析,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是:动水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受碰撞絮凝概率与剪切破碎概率、絮凝体所受外力与本身抗力两大关系的制约,而流速又通过制约以上两大因素的变化,成为制约絮凝沉降速率和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周海阮文杰蒋国俊姚胜初张志忠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絮凝流速
长江口动水絮凝沉降与拦门沙淤积的关系被引量:40
1995年
根据1982年4月-1983年3月长江口南槽3个站位全年逐月大潮的水化学成分、悬沙粒度与粘土矿物资料,1984-1992年在环形水槽中获得的近百个组次的动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资料,以及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浮泥与底质研究成果,对拦门沙形成过程及其机理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拦门沙为最年轻的活动三角洲,汛期集中输水输沙与台湾暖流同期相遇,为动水絮凝沉降最强和浮泥最为发育时期;涨潮期当盐度为(9-13)x10-3时,伊利石、高岭石在盐水楔顶部发生动水絮凝沉降,而落潮期当盐度在(19—24)X10-3时,蒙脱石在盐水楔尾部发生动水絮凝沉降,揭示了拦门沙水平淤积的基本规律;半月周期的浮泥透镜体所残积的中、粗粉沙形成钻孔中常见的透镜体与薄层理,则揭示了拦门沙的垂直加积的基本规律,为拦门沙综合治理与深水航道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张志忠阮文杰蒋国俊
关键词:长江口拦门沙细颗粒泥沙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的机理分析被引量:32
1991年
本文首先阐述由环形水槽试验所得出的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的若干规律。然后进行絮凝体形成和破碎的机理分析。从而得出产生动水絮凝的充分、必要条件:一是泥沙和电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是絮凝体的抗剪能力大于所受到的剪切力,由此引出动水絮凝临界流速的概念。
阮文杰
关键词:泥沙细颗粒临界流速
全文增补中
长江口天然水流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被引量:17
1991年
本文根据1978年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流对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从中得出:(1)絮凝使长江口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发生改变,出现竖向分层流。(2)存在一絮 凝临界流速,只有当流速小于该值时,絮凝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才得以体现。(3)在小于絮凝临界流速的水流中,垂线不同高程处的絮凝条件受水流切应力制约。
阮文杰
关键词:长江口水流泥沙絮凝
全文增补中
长江口南支河床质的运动规律被引量:1
1992年
对长江口南支河床不同地貌单元上河床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内环形水槽试验和现场资料分析、验证,得出不同河床质的运动规律,然后在分析各家泥砂运动公式的基础上,得出适合于长江口南支河床质的运动表达式。
阮文杰
关键词:长江口河床质淤积
长江口动水絮凝沉降与拦门沙淤积的关系
本文根据长江口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降特性试验资料,并综合长江口悬沙、浮泥、底质与水化学等方面的专项研究成果,阐明了拦门沙水平淤积和垂直加积的基本模式及其机理,为河口综合治理、深水航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志患阮文杰蒋国俊
关键词:拦门沙淤积分析细颗粒泥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