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实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严重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纳入的784例于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了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自...
- 陈丹
- 关键词:低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
- 人脑颅后窝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学、影像学观察及其相关性研究
- 目的:观察人脑颅后窝桥静脉在显微解剖和DSA、CTV、MRV影像图像的形态学特征,分析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结果间的关联性,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脑静脉系统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 方法:...
- 陈丹
- 关键词:显微解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文献传递
- 化瘀清金汤治疗中风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研究化瘀清金汤治疗中风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中风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清金汤治疗,共用药1周。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检测两组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73%(51/55)优于对照组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WBC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与对照组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经化瘀清金汤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用药安全性高。
- 胡峻张雷乔红陈丹
- 关键词:中风相关性肺炎炎症因子
- 额叶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通过研究额叶损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相关参数特点与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检测评分情况,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40例及同期于我院工作身体健康的40人。用MMSE分别评估40名健康者(对照组)和40例额叶损伤患者(病例组)伤后3~6个月的认知功能;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仪测量健康者与额叶损伤患者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分析病例组整体认知功能与额叶损伤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MMSE)总分[(26.32±2.68)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注意力和计算力及延迟回忆两子项目分数[(3.42±1.35)分,(1.42±1.11)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300潜伏期[(435.33±76.12)ms]较对照组[(343.58±36.85)ms]延长(P<0.01),波幅[(9.38±2.41)μv]较对照组[(13.21±3.51)μv]降低(P<0.05)。通过逐步回归多元分析,发现P300潜伏期与注意力和计算力及延迟记忆呈负相关(r=-0.646,r=-0.729,P<0.01),与MMSE总评分亦呈负相关(r=-0.898,P<0.01)。结论额叶损伤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300特点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金传兵陈丹曹永胜王贵春姚亮李亚东张建军
- 关键词:额叶损伤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
- 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分布的解剖学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不同节段窦腔内纤维索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功能和意义。方法:成人头颅湿性标本,15例沿上矢状窦上壁长轴中线纵行剖开,5例沿垂直眦耳线的冠状面作连续断层切片。将上矢状窦分为有桥静脉注入的前段、缺乏桥静脉注入的前缺乏段、有桥静脉注入的后段和上矢状窦后部的后缺乏段,观察纤维索结构在上矢状窦各段窦腔内的分布情况及形态。结果: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总数目为277个,其中瓣膜状纤维索131个,覆盖53%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注入口,74%的瓣膜状纤维索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22%分布在注入前段;小梁状纤维索85个,58%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20%分布在注入前段;板层状纤维索61个,64%分布在上矢状窦注入后段,33%分布在后缺乏段接近窦汇处。断层解剖能准确区分3种纤维索结构。结论:上矢状窦窦腔内纤维索具有节段性分布的特征,可能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发生有关。
- 王娜邓雪飞陈丹王世栋韩卉
- 关键词:上矢状窦显微解剖断层解剖
- 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做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做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4例,13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观察组),41例术后未发生硬膜下积液(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血肿量、是否伴有脑室出血、手术时间、去骨瓣面积与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2)、术前血肿量(P=0.024)、伴有脑室出血(P=0.007)、去骨瓣面积(P=0.019)均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有关;而性别、手术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860,95%CI:0.756~0.979,P=0.023)、去骨瓣面积(OR=0.952,95%CI:0.910~0.996,P=0.034)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与年龄、去骨瓣面积密切相关。
- 于林曹永胜双跃华李亚东姚亮陈丹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 Galen静脉系统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 陈丹邓雪飞王娜陈锋韩卉
-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脑血肿清除+单侧去骨瓣术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观察组17例(术后发现硬膜下积液)及对照组43例(术后未出现硬膜下积液)。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老年患者脑出血中17例出现术后硬脑膜下积液,均为去骨瓣同侧硬膜下积液。单因素Fisher’s分析:术前血肿量、伴有脑室出血、去骨瓣面积、血肿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去骨瓣面积和血肿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硬脑膜下腔积液密切相关。结论去骨瓣面积和血肿清除率是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亚东曹永胜金传兵姚亮陈丹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硬膜下积液
- 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34例,分为青年组(56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91例)。采用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尿酸,对各组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各年龄组按照的出血量大小,分为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3个亚组。对各个亚组的尿酸水平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血尿酸水平(377.70±160.73umol/L)明显高于中年组(307.14±96.65umol/L)和老年组(291.93±98.97umol/L),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中中量出血组的尿酸高于其它两个亚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组中各亚组尿酸水平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尿酸水平对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密切相关。
- 姚亮王贵春李亚东金传兵曹永胜陈丹
- 关键词:尿酸高血压性脑出血年龄
- 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分别观察到89.79%、94.89%的基底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37.28%、36.72%。根据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系的分布特点,将基底静脉分为3型:①Ⅰ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中段,占36.11%(13侧);②Ⅱ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起始段,占27.78%(10侧);③Ⅲ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内静脉,占36.11%(13侧)。DSA和CTV均能显示基底静脉注入处的分布规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对基底静脉的保护。
- 陈丹邓雪飞王娜刘斌陈方宏韩卉
- 关键词:基底静脉显微解剖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