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为为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甘加丁之路...
  • 2篇伦理
  • 2篇伦理建构
  • 1篇新移民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层面
  • 1篇移民
  • 1篇意象
  • 1篇英雄气
  • 1篇英雄气质
  • 1篇政治情结
  • 1篇人物故事
  • 1篇上帝
  • 1篇诗歌
  • 1篇诗歌主题
  • 1篇诗学
  • 1篇时空观
  • 1篇气质
  • 1篇情结
  • 1篇主义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陈为为
  • 1篇江少川
  • 1篇王琦

传媒

  • 2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华文文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今日南国(理...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批判与反思:哈金诗歌主题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不仅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斐然成就,其诗歌创作同样闪现了耀眼的光芒。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在哈金作品研究中大多仍关注其小说创作,对其诗歌研究却很少涉及,甚至无人问津。该文选取他用英文创作、在美国发表的第一部诗集《于无声处》来探讨其诗歌主题。作者认为,这部诗集主要表现了沉默中的普通民众对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含泪的调侃和心酸的嘲弄。在作品中,诗人对"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反思。就其主题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生命价值的拷问,二、对爱情观的反思,三、对黑暗的揭露、批判与讽刺。但与中国当代文坛中的反思文学又有所不同的是,旅居美国的哈金在对"文革"进行批判和反思时也有满足西方人猎奇心理的倾向,甚至有明显地刻意丑化和故意捏造的迹象,这也是我们要批判的。
陈为为
关键词:《于无声处》诗歌主题
《甘加丁之路》:伦理的建构与困惑
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赵健秀备受争议。一方面,他开创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先河,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壮大具有奠基作用,被不少人尊称为“华裔美国文学之父”。另一方面,由于其语言尖刻,观点激进,又被人视为“亚裔美国文学的匪...
陈为为
关键词:《甘加丁之路》伦理建构美国文学
文献传递
《甘加丁之路》的伦理建构被引量:2
2008年
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在长篇小说《甘加丁之路》中表现出了深刻的伦理情怀,他试图建构华裔美国社会的伦理秩序,从而为美国社会中的华裔美国人争取应有的公民权。在作者看来华裔美国男性是建构华裔美国社会伦理秩序的主体。此外,要建构华美社会的伦理秩序,还必须要有敢于拒绝同化的独立精神和勇于抵制主流社会歧视的英雄气质。
陈为为
关键词:伦理建构英雄气质
赵健秀长篇小说中的政治情结被引量:1
2007年
赵健秀在其两部长篇小说《甘加丁之路》和《唐老亚》中以"民族主义文化斗士"的雄姿来批判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刻板和妖魔化,并以"书写即战斗"的方式重新塑造华裔男子形象,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政治情结和独特的政治立场。这种政治情结为消解华裔在美国的刻板形象做出了努力,也为华裔美国作家寻求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指明路向。同时,这也表现出了作者面对族裔身份的困惑与迷惘。
陈为为
关键词:民族主义文化政治政治情结
新移民诗歌的空间诗学
2009年
新移民诗人远方、刘荒田、周正光等在诗歌创作中善于采取空间的形态,在意象的并置与重组中寻找记忆,在叙述场所的选取与转换中寄托孤独,在诗歌语言形式的空间化中展示"跨界"经验。这些创作体验一方面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时间限制,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在异乡他国的真实心境,一方面以这种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生动展示,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某种召唤结构,提高了作品的审美境界。
陈为为江少川
关键词:并置孤独跨界空间化
形散而神聚——《甘加丁之路》的时空观
2008年
陈为为
关键词:《甘加丁之路》人物故事叙事层面恩格斯故事层
原型视角中的《愤怒的葡萄》
2008年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中暗含"上帝"、"伟大的母亲"等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所体现了一种进步、和谐的思想,这些意象的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也具有十分重的启示作用。
王琦陈为为
关键词:上帝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