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前

作品数:104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理学
  • 3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机械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7篇隔振
  • 19篇阻尼
  • 19篇分子
  • 14篇弹簧隔振
  • 14篇颗粒阻尼
  • 14篇刚度
  • 13篇隔振器
  • 10篇故障诊断
  • 8篇振动控制
  • 8篇减振
  • 7篇损耗
  • 7篇损耗功率
  • 7篇纵向振动
  • 7篇活塞
  • 6篇弹簧
  • 6篇电流变
  • 5篇等效阻尼
  • 5篇动力学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机构

  • 104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潍坊学院
  • 2篇中国运载火箭...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中国直升机设...

作者

  • 104篇陈前
  • 14篇高雪
  • 13篇滕汉东
  • 9篇段勇
  • 8篇周宏伟
  • 6篇张树桢
  • 6篇陈春强
  • 6篇姚冰
  • 6篇赵帅
  • 4篇赵鹏
  • 4篇项红荧
  • 4篇陈卫东
  • 3篇张翠霞
  • 3篇林近山
  • 3篇姚冰
  • 3篇李方硕
  • 3篇周俊辉
  • 2篇潘昱昱
  • 2篇林莎
  • 2篇廖文冬

传媒

  • 21篇振动与冲击
  • 11篇振动工程学报
  • 7篇振动.测试与...
  • 4篇力学学报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工业控制计算...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2篇Transa...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学报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船舶力学
  • 1篇江苏航空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3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磁颗粒阻尼器减振机理及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对直流电磁场作用下电磁颗粒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振动强度下,可以通过施加直流电磁场的方法,加大颗粒体与振动系统间的动量交换,提高对结构振动的抑制作用;同时增大磁颗粒之间的接触压力,由此加大摩擦力,进而提高阻尼器的摩擦耗能。该方法为扩大颗粒阻尼器的适用范围,对抑制不同强度的振动提供了基础,使颗粒阻尼能够适应不同振动环境的要求。结果说明颗粒阻尼器可以由被动振动控制方法发展为半主动振动控制手段,本文的研究为这一潜在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周宏伟陈前
关键词:摩擦力
一种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基座上布置套筒,套筒内布置端盖,端盖与套筒之间布置橡胶圈,底座布置在端盖下方的套筒内,底座与套筒之间布置橡胶圈,缸体布置在底座上端,端盖套置在缸体上端,缸体内布置活塞,活塞上部延伸...
陈前余慕春高雪
文献传递
颗粒阻尼器近似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颗粒阻尼由于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目前对于颗粒阻尼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试验和仿真两方面。颗粒阻尼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使得很难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颗粒阻尼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颗粒阻尼器的线性等效方式,此等效方式能够在给定的振动环境下充分体现颗粒阻尼的耗能特点。将其应用于颗粒阻尼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简化,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理论模型计算的频响函数曲线与试验测得的数据吻合程度较高,由此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还发现振动加速度是影响颗粒阻尼器耗能特性的主要因素,其对于颗粒阻尼器等效模型的三个主要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这些参数随振动加速度有效值的变化规律与通过试验和仿真得到的结论相一致,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等效黏性阻尼系数,其随振动加速度的变化符合Gamma分布。
姚冰陈前项红荧高雪
关键词:颗粒阻尼动力吸振器等效阻尼
基于粉体力学模型的颗粒阻尼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颗粒阻尼粉体力学模型,建立激励水平与被激活颗粒间理论关系,并与颗粒阻尼DEM仿真结合,研究圆柱形颗粒阻尼器结构尺寸及不同方向激励(水平、竖直)对阻尼器耗能特性影响。研究发现,所建理论模型能较好预测颗粒阻尼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振动水平;圆柱形颗粒阻尼器受轴向激励时,在填充相同数量颗粒前提下内径大的阻尼器中颗粒层全部进入液体及气体状态所需约化加速度更小,更易发挥阻尼效果;相同强度水平下,竖直激励使阻尼器能产生更好的阻尼效果。
姚冰陈前
关键词:颗粒阻尼离散单元法DISCRETEELEMENT
基于案例推理分布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2
2005年
介绍了基于案例推理(CBR)知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并行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布式对象技术逐渐成熟,本文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说明了其实现的原理,并且较详细地论述了如何用Java语言和CORBA技术来实现该分布式系统。
范颖锋陈前
关键词:专家系统CORBA分布式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与基于案例推理结合用于故障诊断
对人工神经网络和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两者结合的方案.针对CBR方法中案例库的规模所引起的案例检索的困难,以及神经网络诊断方法的"黑箱"性,提出...
刘闯陈前
关键词:故障诊断人工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改进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特性(英文)
2006年
为了提高某超声速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和机动性能,本文采用低阶的三维板块法和DATCOM半经验公式,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对不同马赫数和迎角情况计算了基本气动外形的飞机空气动力学特性、表面压力分布以及最大升力。此外还开发了一套软件以实现由引进的先进气动操纵面(如鸭翼等)控制的二维推力矢量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操纵面结合推力矢量技术能够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且有能力满足高度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要求。此外,不论是亚声速还是超声速飞行,气动操纵面均可以提高气动效率5%—6%。
Abbas L K陈前韩景龙
关键词:机动性鸭翼
基于随机游走和输入估计方法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未知外扰作用下动力学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结合Kalman滤波和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随机游走和输入估计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为尽量获取未知外扰信息,首先采用随机游走模型构建未知外扰信号的离散递推形式,并将其作为辅助状态引进受控系统的状态方程。然后,借助具有信号识别和跟踪能力的Kalman滤波原理,对含有辅助状态的系统进行状态估计,从而得到未知外扰的估计值。根据系统已知测量输出、未知状态及外扰的估计值构造系统目标函数,采用LQG方法求解系统最优控制输入。最后针对sdof和2dof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受控系统在非随机和随机外扰激励下都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控制精度优于传统LQG方法。
邵敏强陈卫东陈前
关键词:振动主动控制最优控制随机游走
软内壁颗粒阻尼器阻尼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垂直简谐激励条件下,利用稳态能量流法对颗粒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由3 mm大颗粒组成的浅床颗粒阻尼器,其损耗功率随激振加速度的增加而单调递增,而由0.8 mm小颗粒组成的厚床颗粒阻尼器,其损耗功率随激振加速度的增加先递增而后突然递减而后再递增;在阻尼器容器内壁粘贴一层橡胶材料后,阻尼器具有更强的耗能能力。由于碰撞噪声能量被柔软内壁吸收,从而大量减少了颗粒飞舞的机率并增加了摩擦机率,这样既有效降低了颗粒与容器壁碰撞产生的噪声水平,同时也提高了阻尼效果。
段勇陈前
关键词:颗粒阻尼损耗功率
基于金属骨架材料分子弹簧隔振器力学性能研究
2023年
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水的混合物作为工作介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形成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子弹簧隔振器;当隔振器受到外部载荷时,水分子在外压作用下侵入和逸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疏水微孔,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通过微观力学平衡和宏观体积变化关系模拟了水分子大量侵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微孔的过程,推导隔振器在受力过程的力位移关系,采用准静态试验验证推导的力学模型,经仿真和试验分析隔振器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理论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子弹簧隔振器表现出高-低-高的分段刚度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最小接触角、最大孔径、钴配比和孔容积等参数均会对隔振器的阶段Ⅱ产生影响,调整这些参数可灵活调节隔振器的性能。
金阳陈卫东陈前滕汉东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隔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