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东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学科
  • 5篇学科规训
  • 5篇规训
  • 4篇学科规训制度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寻租
  • 1篇寻租现象
  • 1篇院校
  • 1篇院校合并
  • 1篇知识资源
  • 1篇中国本土
  • 1篇中国本土化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同
  • 1篇世界科学中心
  • 1篇世界科学中心...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资源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重型机械...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陈学东
  • 3篇李侠
  • 1篇张润贵
  • 1篇李钢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晋阳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特殊时期科技政策制定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特殊时期科技政策制定的主体选择问题、特殊时期科技政策的时效性以及政策制定的组织模式问题 ,结合中国的实际 。
陈学东李侠
关键词:科技政策制定
论范式的学科规训作用被引量:9
2003年
范式如何在常规科学时期维持科学共同体的稳定 ,促进科学在常规时期的发展 ,这些问题在库恩那里并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本文认为范式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它的规训功能 ,而规训功能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象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广泛存在。
陈学东李侠
关键词:范式规训
论科技活动中如何避免寻租现象被引量:12
2002年
分析了我国科技活动中寻租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对各种形式的科技寻租行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陈学东李侠
关键词:寻租现象科研管理
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
该论文由绪论、八个专题性论述和结语组成.绪论对该论文的选题、主旨、提纲以及写作意义做了详细说明,简单介绍了各专题性论述的主要内容,澄清了论文中的主要概念、观点,特别是提供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思路等,指出该论文主要的...
陈学东
关键词:科学学科学科规训制度知识资源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文献传递
论学科规训和社会认同的整合被引量:2
2004年
文章从近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视角上 ,分析了学科规训制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阐述了学科规训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揭示了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认同的内在原因。这对于寻求学科规训制度的发展与社会整合的良性机制 ,以及维护知识生产与消费的生态系统和促进未来科学的大发展 ,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陈学东
关键词:学科规训制度学科社会认同
论学科规训的动力机制被引量:4
2004年
文章认为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 ,实际上受到了学科建制化表象的蒙蔽 ,并没有能够真正认清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 ,相反 ,哈耶克倡导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真实地揭示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学科规训制度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 ,对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揭示。这对于认识学科规训制度的本质 ,理解现代科学产生的根源和动力 ,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陈学东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识论学科规训制度动力机制
近代学科规训制度的中国本土化被引量:4
2004年
近代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 ,它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的路径 ,既是近代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与完善化的过程 ,使中国人第一次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近代西方科学的全貌 ;同时也是学科规训努力争取获得制度化安排在思想和文化上的斗争过程 ,特别是传统文化与代表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西学之间的深层矛盾 ,时刻影响着学科规训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仔细梳理这段历史 ,了解学科规训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理解一种合理的制度化安排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今天我们制定正确的学科规训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学东
关键词:学科规训制度本土化
院校合并与教育资源整合——有关学科发展与教育经济增长的博弈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推进合并院校组织功能均衡发展的动力。正是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对学科综合化的要求推动了这次中国高等院校的合并调整;同时,合并也带来组织规模、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高校合并与企业组织兼并的本质区别在于高校组织的文化特质,合并的本质在于文化的博弈、融合和建构,关键在于政府、学校管理者和教授群体的决策选择。合并以后高校的发展以及管理者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学科和文化的利益均衡,把握这种均衡对促进合并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钢陈学东张润贵
关键词:院校合并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