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冠状
  • 6篇动脉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成像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4篇冠状血管
  • 3篇低剂量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率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原发性
  • 2篇造影术
  • 2篇肉瘤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机构

  • 2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陈寅
  • 10篇方向明
  • 7篇陈宏伟
  • 5篇胡钢峰
  • 5篇翟晓东
  • 5篇钱萍艳
  • 4篇朱宗明
  • 4篇丁国良
  • 3篇王凯
  • 3篇邹新农
  • 2篇吴力源
  • 2篇钱斌
  • 2篇华妙强
  • 2篇崔兴宇
  • 2篇鲍健
  • 2篇左立
  • 1篇李霞
  • 1篇李威
  • 1篇吴立源
  • 1篇汤群锋

传媒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MDCT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和MDCT表现。方法对15例肠系膜静脉栓塞患者行CT增强检查,分析MDCT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15例增强扫描均可见肠系膜静脉内充盈缺损,3例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增宽,6例可见肠壁增厚呈"靶环状",1例可见肠壁积气,11例可见腹水形成,3例可见肠系膜周围脂肪水肿。结论 MDCT检查早期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陈寅姜新宇魏红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
超细经皮肾镜联合同轴穿刺针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盏结石的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 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UMP)联合同轴穿刺针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无积水肾盏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9例无积水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UMP组(100例)与mPCNL组(19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长、清石率(stone-free rate,SFR)、精准穿刺率、无管化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Hb下降值、S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UMP组精准穿刺率和无管化率均高于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MP和mPCNL均为治疗无积水肾盏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UMP联合同轴穿刺针可缩小通道直径,直视下操作可确保穿刺针位置准确,降低通道丢失风险,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增加无管化率,且治疗周期较短,术后康复较快,治疗费用较低。
岳闯李寿春陈寅鹿超史晓凯左立
关键词:肾盏结石肾积水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与中年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钱斌陈宏伟吴力源陈寅翟晓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螺旋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以及分期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4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资料。结果:螺旋CT平扫病灶区呈混杂密度,多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少见出血及钙化,病灶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常有完整包膜,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呈不均匀强化,包膜可见强化,"新月形"强化为典型强化特征。4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均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其中有3例术前术后临床分期一致。结论:螺旋CT用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确肿瘤的各项临床信息,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放化疗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冯永明陈寅周明
关键词:儿童肾母细胞瘤螺旋CT
自发性胆囊腹壁疝一例
2016年
患者男,75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上腹一拳头大小肿块,自觉肿块处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颤,无肤目黄染。患者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及明确外伤史。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1×10~9/L,中性粒细胞0.84。MRI表现:右肋下腹壁肌间隙内见椭圆形囊性混杂信号占位影,大小为8.0 cm×5.9 cm×2.9 cm,T_1WI、T_2WI均示囊内多发颗粒状低信号影,囊壁增厚,
朱宗明方向明陈寅翟晓东
关键词:胆囊壁腹壁疝下腹壁肌间隙腹部手术
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用χ2检验比较两组CTCA对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C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98.4%(1 787/1 816)、98.1%(1 717/1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0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2±0.64)分、(4.41±0.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710);两组CTCA与C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是Kappa=0.829和0.845,两组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0±0.98)和(12.60±1.90)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00)。结论: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既能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钱萍艳方向明陈宏伟丁国良胡钢峰陈寅王凯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spiral CT urography,CTU)对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其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泌尿系检查,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后,在工作站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CTU明确诊断15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并发输尿管结石2例,急性肾盂肾炎伴肾旁感染1例;合并肾癌、肾盂及输尿管癌各1例,输尿管下段囊肿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3例,肾融合1例,单纯性肾囊肿5例。结论 CTU能为诊断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及其并发症、合并症提供确切依据。
胡钢峰王凯陈寅
关键词:重复肾输尿管畸形CTU
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杏仁核的MRI表现及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测量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杏仁核体积,分析学龄前儿童孤独症(Autism)杏仁核体积、MRI信号特点并与相应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搜集43例经我院临床确诊孤独症的学龄前儿童及同期15例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使用3.0 T MRI进行脑部扫描,选择斜冠状位T1WI序列对实验对象杏仁核体积进行测量,并分析孤独症组杏仁核的信号特点,对孤独症组和对照组杏仁核的体积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孤独症组的杏仁核体积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受试儿童扫描前均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结果 43例孤独症组,1例双侧杏仁核信号均发现异常,5例右侧杏仁核信号异常,14例左侧杏仁核信号异常,MRI表现为T1WI杏仁核内呈点片状低信号或等低信号、等高或高信号;右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1.11±0.41)cm3,左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1.06±0.43)cm3,左右杏仁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5>0.05);15例对照组中,右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0.72±0.25)cm3,左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0.62±0.23)cm3。孤独症组与对照组杏仁核左侧(t=3.71,P<0.001)、右侧(t=3.45,P<0.001)体积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侧杏仁核平均体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双侧杏仁核体积均较正常儿童增大,杏仁核内可出现异常信号,学龄前儿童孤独症右侧杏仁核平均体积增大与年龄增长有较为密切关系。
朱宗明汤群锋翟晓东方向明吴力源邹兴农陈寅华妙强陈宏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杏仁核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疑诊冠心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高心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A、B两组:A组(40例)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B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所有患者CTCA检查后2周内均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χ2检验比较A、B两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A、B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的差异;以CAG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B两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A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A、B两组CTC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66±0.45、1.68±0.5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575);A、B两组CTCA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5.5%(548/574)、95.2%(541/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57);A、B两组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9%、86.6%;97.2%、97.4%;91.2%、92.8%;95.8%、94.9%;A、B两组CTCA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856、0.853);A、B两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3±0.95)mSv、(12.67±1.9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00)。结论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对高心率且心律规整患者行CTCA可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并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度,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可作为常规技术在同类机型上予以推广。
钱萍艳方向明陈宏伟丁国良胡钢峰陈寅羊镇宇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RMS患者的CT、MR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有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CT平扫3例均见腹盆腔内巨大混合密度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MRI检查示盆腔内巨大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镜下所见肿块由弥漫异型细胞构成,呈圆形或梭形,疏密不均,核深染,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原调节蛋白(MYOD)、CD99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细胞角蛋白(AE1/AE3)均阴性。病理诊断:胚胎性RMS。结论:RMS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腹盆腔少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
潘青华吴立源顾洪炳汤群峰翟晓东陈寅
关键词:盆腔横纹肌肉瘤胚胎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