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庆华

作品数:62 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心肌
  • 11篇细胞
  • 9篇电图
  • 9篇心电
  • 9篇心电图
  • 9篇心肌梗塞
  • 9篇心室
  • 9篇血压
  • 9篇高血压
  • 9篇梗塞
  • 8篇内皮
  • 7篇心绞痛
  • 7篇消融
  • 7篇疗效
  • 6篇心病
  • 6篇心力衰竭
  • 6篇衰竭
  • 6篇疗法
  • 6篇疗效观察
  • 5篇单个核细胞

机构

  • 34篇郑州大学第一...
  • 27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郑州铁路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市第二人...
  • 2篇峰峰矿务局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洛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 1篇郑州防空兵学...

作者

  • 62篇陈庆华
  • 24篇董建增
  • 20篇李凌
  • 20篇黄振文
  • 18篇魏经汉
  • 16篇邱春光
  • 15篇赵洛沙
  • 12篇张金盈
  • 10篇魏太星
  • 9篇韩战营
  • 9篇李凌
  • 8篇杜优优
  • 8篇张金盈
  • 6篇张菲斐
  • 6篇杨海波
  • 5篇姚瑞
  • 5篇张彦周
  • 5篇陈魁
  • 4篇李莉
  • 4篇杨建峰

传媒

  • 7篇郑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高血压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10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陈庆华魏经汉董建增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1浓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是否并发梗塞后心绞痛、梗塞延展和心力衰竭分为24倒无并发症组和11例有并发症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1.60±0.43pg/ml)比较,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AMI患者血浆ET-1浓度在入院即刻已经升高(2.70±0.46pg/ml和2.98±0.50pg/ml,均P<0.01),无并发症组到发病后第3天降低到正常(1.82±37pg/ml.P>0.05).而有并发症组一直持续到观察终点第7天仍然比较高(3.60±0.41pg/ml,P<0.01)。提示:AMI患者血浆ET-1浓度持续升高反映了心肌持续缺血或心功能减退。
杨喜山刘会宗魏太星魏经汉杜复勇陈庆华赵洛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内皮素-1血浆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抗醛固酮治疗被引量:38
1996年
应用洋地黄及渐增量襻利尿剂治疗无效的43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加用卡托普利治疗1周,其中11例(26%)心功能改善(A组);其余32例无效病人,再加用氨体舒通治疗10天,其中25例疗效满意(78%)(B组),7例无效(C组)。三组病人基础血浆肾素活性均明显增高,但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血管紧张素Ⅱ在C组极度增高,且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血浆醛固酮水平在C组最高,A组最低(P均<0.05)。血浆醛固酮水平与24小时尿Na+/K+比值呈负相关(r=-0.68,P=0.0046)。治疗期间高血钾和氮质血症均未发生。提示严重CHF的合理治疗应包括洋地黄、利尿剂、必要时加抗醛固酮药物,24小时尿Na+/K+比值可作为抗醛固酮治疗的重要指标。
黄振文刘瑞云李蕾陈庆华李凌王浩斌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卡托普利安体舒通
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与左室壁应力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慢性心衰组:,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LVDd和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IVSd和IVS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LVPWd和LVPWs),然后计算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eanwallstress,MWS)。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MW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与MWS呈显著正相关(r=0.489,r=0.4578,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室壁应力增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秦石成魏太星
关键词:细胞因子室壁应力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后心功能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前后 B型预激综合征心功能变化。方法根据 QRS波时间将 46例 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 :A组 2 7例 ,QRS波时间 0 .11~ 0 .13 s;B组 19例 ,QRS波时间 0 .14~ 0 .16 s。射频消融前及术后 3~ 5天测左室的心功能。结果术后 A组的每搏量 (SV)、射血分数 (EF)、峰射血率 (PER)、峰充盈率 (PFR)及 B组的 SV、EF均略高于术前 (P>0 .0 5 ) ,尤其 B组的 PER、PFR明显高于术前 (P<0 .0 5 )。结论射频消融后 ,随着预激成分的消失 ,心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且术前预激成分越多 ,QRS波越宽 。
陈庆华董建增张金盈魏经汉
关键词: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心功能
国产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法,对比研究受试药卡维地洛片和对照药阿替洛尔对20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卡维地洛使平均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10.8%和12.7%,阿替洛尔分别下降13.3%和13.4%;两药总有效率分别为85.1%及78.8%。卡维地洛和阿替洛尔均能明显降低心率,但卡维地洛降低幅度较小。两药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日服一次,均可较平稳地控制24h血压。卡维地洛治疗后6个月,降压疗效保持,并有逆转肥厚心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乏力、头晕等,在服药过程中逐渐减轻,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者。结果提示,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长期用药安全,耐受性好,疗效稳定等优点,与阿替洛尔比较,卡维地洛对心率和生化代谢影响小。
龚培力唐家荣程龙献陈庆华陈庆华曾繁典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卡维地洛阿替洛尔药物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 Ⅰ )的水平。方法  6 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心功能分级 (NYHA)分为 3组 :Ⅱ级组 2 0例 ,Ⅲ级组 2 0例 ,Ⅳ级组 2 2例 ;另设 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魏太星
关键词:心力衰竭可溶性FAS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在嗜铬细胞瘤散发患者中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42例病理诊断确诊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基因组DNA,其中12例为外周血基因组DNA,30例为嗜铬细胞瘤病理切片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0和第11外显子,采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42例中,2例在RET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1例634位密码子由TGC突变为TAC,另1例632位密码子由GAG突变为AAG。结论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存在RET原癌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必要对散发的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RET原癌基因的常规突变筛查。
韩战营邱春光陈庆华祝宇朱鼎良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RET原癌基因突变
右束支旁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右束支旁(para-right bundle branch,PRBB)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ical,RVA)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PRBB起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患者,随机分为PRBB起搏组和RVA起搏组,其中PRBB起搏组右心室起搏电极在右束支电位标测指引下,将起搏电极固定于PRBB。分别记录术中右心室起搏电极植入X线曝光时间和测试起搏位点次数,术后1d、3个月、6个月和1年测试起搏电极参数,同时测量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室间机械延迟(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和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收缩运动延迟时间(septal-to-posteriowall motion delay,SPVM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起搏器,无并发症发生。PRBB起搏组与RVA起搏组右室电极导线植入X线曝光时间和尝试位点次数相比分别为:[(28.2±7.9)min∶(2.4±1.9)min,P<0.001]和[(4.5±1.7)次∶(1.4±0.7)次,P<0.001]。右心室起搏电极参数稳定,心室起搏阈值和右束支夺获阈值在术后6个月前有轻微增高趋势(P<0.05),6个月后参数趋于稳定。起搏心电图显示PRBB起搏组QRS波时限明显短于RVA起搏组(P<0.001)。随访1年,与PRBB起搏组相比,RVA起搏组LVEF降低(P<0.05),IVMD和SPVMD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右束支电位标测指导PRBB起搏电极导线植入安全可行,PRBB起搏较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性起搏。
姚瑞杜优优陈庆华张彦周赵洛沙李凌
关键词: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右束支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2例临床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体会
1998年
分析2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4例左室特发室速,采用激动顺序标测,8例右室特发室速,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均成功。作者认为,体表心电图可大致确定室速起源部位,对于QRS波无明显增宽的左室特发室速,特别是伴1∶1室房逆传者,应与室上速相鉴别。
邱春光董建增魏经汉陈庆华党玉华黄振文李凌张金盈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