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刚

作品数:59 被引量:777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水利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雨水
  • 18篇雨水利用
  • 18篇水利用
  • 17篇城市
  • 10篇城市雨水
  • 9篇雨洪
  • 8篇水资源
  • 7篇雨洪利用
  • 7篇污染
  • 6篇城市雨水利用
  • 5篇铺装
  • 4篇污染物
  • 4篇景观
  • 4篇径流
  • 4篇护林
  • 4篇防洪
  • 4篇防护林
  • 3篇动车
  • 3篇雨水径流
  • 3篇入渗

机构

  • 55篇北京市水科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北京市水务局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深圳市城市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人民政...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 1篇北京市京水建...
  • 1篇北京市水文总...
  • 1篇北京新奥集团...

作者

  • 58篇陈建刚
  • 45篇张书函
  • 13篇赵飞
  • 10篇丁跃元
  • 10篇苏东彬
  • 9篇龚应安
  • 8篇孔刚
  • 7篇孟莹莹
  • 5篇潘艳艳
  • 5篇王海潮
  • 4篇侯立柱
  • 4篇尤洋
  • 3篇胡爱兵
  • 3篇赵廷宁
  • 3篇廖日红
  • 3篇冒建华
  • 3篇侯旭峰
  • 2篇李春平
  • 2篇来海亮
  • 2篇吴敬东

传媒

  • 9篇中国给水排水
  • 7篇给水排水
  • 7篇北京水利
  • 7篇北京水务
  • 3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人民黄河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城市住宅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城市管理与科...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Journa...

年份

  • 8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被引量:25
2012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雨水排泄负担加重,城市内涝更为严峻和频繁。城市雨水利用作为缓解这些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法,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速度、范围和效果受到限制。依据北京1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设计与建设经验,探讨了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的设计降雨、雨水池容积、溢流堰标高、调控排放调蓄池容积、绿地下渗设施规模、透水地面结构等技术关键的计算、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提出了通过时间频率曲线推求较短历时设计降雨过程的方法;将雨水池的容积分成回用容积和调蓄容积,应用逐日调节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分别进行计算;提出了调控排放系统调蓄容积的水量平衡估算法;建立了透水砖地面的设计流程。成果可为指导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建设、促进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张书函丁跃元陈建刚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设计方法
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初步构想被引量:20
2009年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内产生了"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单纯的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对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效果,但对较大降雨和超标准降雨则难以应对。基于降雨产流、管网汇流和河道行洪的预报、监测与模拟的全面城市雨洪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针对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旨在推进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实施和"宜居城市"的建设。
潘安君张书函孟庆义陈建刚
关键词:雨洪管理雨水利用
前期含水量对坡面降雨产流和土壤化学物质流失影响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在防止土壤侵蚀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溶质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在初始含水率不同时次降雨过程中养分的流失量与初始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磷浓度的变化范围主要在5cm以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有效磷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增加。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钾离子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减小。在相同条件下,EDI值大小顺序是:磷<钾<溴。
孔刚王全九樊军陈建刚
关键词:人工降雨初始含水量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的低碳效应被引量:3
2010年
0 引言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无疑是最紧要的时代主题之一。2009年12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方将在2020年使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张书函孟莹莹陈建刚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温家宝总理CO2排放能源安全历史进程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雨洪利用
2008年
“水立方”景观总平面图为了贯彻落实2008年北京“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目标.奥组委在奥运场馆建设要求中特提出有关雨水资源化的要求,在减少外排水量.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保障汛期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达到防洪,补源与净化的多重功能。“水立方”实施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张海宇郑大华陈建刚陈雷
关键词:水立方雨洪利用雨水资源化奥运场馆建设防洪压力科技奥运
基于雨洪利用的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选择北京城区某楼房小区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成小区的代表,在其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纳入雨洪利用系统单元,通过对研究区内降雨量,屋顶、道路等系统的产流量进行实际观测,运用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从雨洪利用的角度出发对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因雨洪利用措施而导致的下垫面变化对降雨产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城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以及城区综合雨洪利用的研究工作都具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陈建刚张书函丁跃元赵飞冒建华
关键词:雨洪利用下垫面降雨产流
人工湿地对道路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构建特定形式的人工湿地,研究其对混有少量生活污水的道路雨水的处理效果。湿地处理量为4 m3/d,面积为40 m2,水力停留时间为6 d。水体从进水管进入湿地,经芦苇和80 cm厚、粒径为0.06~2 mm的沙砾共同作用后,通过下面20 cm厚的砾石集水层中的集水管收集后进入渗井。研究表明,试验区的道路雨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较好,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307—2005的要求,且湿地抗污染物冲击的能力较强。
尤洋陈建刚苏东彬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活污水
京郊农田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以北京大兴县北藏乡为例(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以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为例,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Citystar和遥感等技术,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乡主林带过窄,宽度是3-12m;副林带过宽,宽度是3-27.1m,树种较单一;整个景观布局不够合理。建议更新时应考虑多种适宜树种混交, 加宽主林带,适当减少副林带的宽度,应采用中间乔木两侧配用灌木的混交方式。建议更新或改造后的林网景观结构应为:闭合网格数应达到13个/km2,最少林带条数应达到34条/km2。实践证实,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GIS和遥感技术为进行农田防护林网景观结构的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表6参14。
李春平关文彬范秀珍赵廷宁陈建刚孙保平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景观生态学林带结构生态景观
绿化屋顶轻量基质持水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绿化屋顶具有减缓雨洪、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环境等功能,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轻量基质是绿化屋顶普遍采用的代替天然土壤的种植层基质,是屋顶水分涵养、植物生长的主要载体。有关轻量基质的持水性能研究目前尚不多见。结合在北京市某大学办公楼楼顶平台所建的绿化屋顶示范区,对种植层轻量基质的持水特性进行了相关试验,得出了表征其持水性能的相关参数,并用示范区气象和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对试验测得的基质持水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绿化屋顶所用的轻量基质容重远低于普通土壤,而持水效果很好。该文研究成果可为绿化屋顶的水热规律分析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吕华芳唐莉华孙挺陈建刚
关键词:绿化屋顶水分特征曲线
生物滞留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的重要问题探讨被引量:36
2010年
生物滞留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措施,其源头净化水质的效果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在国内是新兴课题。目前的实验室及现场研究非常有限,且多基于模拟条件,对于某些设计参数、污染物去除机理、系统实际运行效果等诸多方面仍需大量的、长期的研究。通过总结生物滞留技术在改善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得出其对NH4+-N、SS、重金属、油脂及致病菌类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TN、NO3--N、TP等营养物的去除不稳定,甚至出现出水负荷高于进水的情形,其主要原因是对填料影响认识不足及运行条件设置不合理。在国内应用时应重点关注设计规模、填料组成及深度、植物作用、目标污染物、维护管理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最优设计构型。
孟莹莹陈建刚张书函
关键词:填料淋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