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斌

作品数:222 被引量:54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领域

  • 194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蛋白
  • 35篇脑梗
  • 34篇基因
  • 31篇缺血
  • 31篇梗死
  • 30篇脑梗死
  • 27篇细胞
  • 22篇帕金森
  • 22篇帕金森病
  • 21篇脑缺血
  • 20篇多态
  • 19篇脂蛋白
  • 18篇多态性
  • 18篇载脂蛋白
  • 17篇基因多态性
  • 16篇急性
  • 15篇多巴
  • 14篇神经元
  • 14篇脑白质
  • 12篇脑白质疏松

机构

  • 144篇海南医学院附...
  • 72篇海南医学院
  • 2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8篇贵阳中医学院
  • 6篇海南省干部疗...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清华大学第二...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宝应县...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 2篇海南省安宁医...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海南老年病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18篇陈志斌
  • 69篇王埮
  • 57篇蔡美华
  • 41篇苏庆杰
  • 33篇赵振强
  • 26篇王淑荣
  • 20篇陈小武
  • 19篇容琼文
  • 18篇涂蓉
  • 18篇陈蓉
  • 16篇欧小凡
  • 16篇李其富
  • 14篇郑俩燕
  • 13篇孙圣刚
  • 12篇姚红霞
  • 11篇曹学兵
  • 10篇袁昆雄
  • 9篇王源江
  • 8篇黎罗明
  • 8篇胡兰

传媒

  • 20篇海南医学院学...
  • 14篇海南医学
  • 7篇中风与神经疾...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临床误诊误治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广东医学
  • 4篇重庆医学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国外医学(神...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17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17篇2010
  • 17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NMDA受体脑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资料。结果本例17岁女性,6个月前因发作性肢体抽搐就诊外院,诊断癫痫大发作,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能控制转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症状控制。4 h前症状再发第2次入我院神经内科,行头颅MRI系列检查及妇科彩超均未见异常,视频脑电图示广泛慢波增多,仍按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不佳。病程中出现精神症状,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完善脑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少见且表现多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尽早行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
郑国贤马琳李其富陈蓉王淑荣陈志斌廖小平
关键词:误诊
凝血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凝血酶 (thrombin,TM)对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 4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A、B、C 3组。 A组在右侧基底节立体定向注入 TM;B组注入 TM+组织蛋白酶 G(Cathepsin G,CATG) ;C组注入生理盐水。A、B组又随机分为注入后 6 h、2 4 h、4 8h、72 h亚组 ,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 ,应用 Evans- blue测定 BBB通透性。结果  TM脑内注射后 6 h同基底节区 BBB通透性明显增加 (P<0 .0 5 ) ,2 4 h时达高峰 (P<0 .0 1) ,持续至 4 8h(P<0 .0 5 ) ,然后逐渐消退 ,脑水含量的变化规律与 BBB通透性的变化类似。TM+CATG组在各个时间点 BBB通透性和脑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TM增加 BBB通透性是其诱发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 TM对 BBB通透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 - 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1,PAR- 1)
关景霞孙圣刚曹学兵陈志斌童萼塘
关键词:凝血酶血脑屏障通透性蛋白酶激活受体-1脑水肿
凝血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凝血酶(thrombin,TM)对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和细胞凋亡(Apoptosis) 的可能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向大鼠右侧...
陈志斌关景霞蔡美华曹学兵苏庆杰王埮
关键词:凝血酶血脑屏障脑水肿凋亡蛋白酶激活受体-1
文献传递
舒洛地特及其药物心理学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药物心理学效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9例TIA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n=102)和研究组(n=107),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舒洛地特+药物心理学干预方法治疗,疗程14d。观察两组TIA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两组TIA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常规治疗组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舒洛地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时辅以药物心理学干预治疗效果更佳。
黎罗明邹达良陈泗萍陆惠仪黎健南陈志斌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舒洛地特药物心理学干预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英文)
2004年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对 5 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 10 8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ApoE2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0 74 (P <0 .0 5 ) ;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出携带有Apoε2 /2纯合子基因者 4例 ,携带有Apoε 4 /4纯合子基因者 2例 ,高于对照组。 结论 载脂蛋白E2等位基因 ,尤其是ε 2 /2纯合子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
陈志斌涂蓉钱士匀蔡美华姚红霞苏庆杰王琰欧小凡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关系研究
为研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选择海南地区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匹配健康人108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
钱士匀陈志斌涂蓉蔡美华
关键词: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脑白质疏松症
文献传递
磷酸鞘胺醇1协同条件培养液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磷酸鞘胺醇1(S1P)促进在不同培养液诱导下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赵振强陈志斌蔡美华
文献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对 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 1 0 8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蛋白 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 Apo E2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 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0 74(P<0 .0 5) ;含 Apo E2等位基因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 B的含量均高于 Apo E3等位基因患者。结论 载脂蛋白 E2等位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 ,Apo E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
陈志斌涂蓉钱士匀蔡美华姚红霞苏庆杰王琰欧小凡吴智明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血脂水平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内科治疗。对照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塞通针400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观察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连续治疗14d。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缪茂军陈志斌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
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表现和智商分值、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比例和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结果 48例BCECTS患者男女比为1.8: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非典型组发病年龄[(6.5±1.6)岁]较典型组发病年龄[(7.8±1.2)岁]早(t=3.20,P<0.05);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典型组[(2.0±1.0)次/月]与非典型组[(2.1±1.1)次/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言语智商典型组(105.6±8.1)与非典型组(100.1±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头颅影像学异常比例非典型组(10例,58.8%)较典型组(2例,8.0%)明显(χ2=12.8,P<0.05);EEG示其他脑区异常放电非典型组(6例,33.3%)较典型组(5例,16.7%)明显(χ2=4.4,P<0.05)。非典型组(17例,97.4%)较典型组(24例,80.0%)更易于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χ2=12.8,P>0.05)。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典型组(14例,70.0%)高于非典型组(5例,33.3%)(χ2=4.64,P<0.05)。结论非典型BCECTS在发病年龄、智力、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和治疗效果上与典型BC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鉴别BCECTS的类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李其富黎昌炫邹琴王高盈蔡美华陈志斌
关键词:脑电图智商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