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手术史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24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材料、化疗前检查数据、化疗情况共27项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史与CINV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多个模型矫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并对有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有手术史的患者CINV的发生率更高,未矫正的统计学结果为[OR=1.72,95%CI(1.31,2.28),P<0.001],矫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的统计学结果为[OR=1.78,95%CI(1.28,2.48),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手术距离化疗的时间(手-化时间)不同,手术史对CINV的影响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随着手-化时间的延长,CINV的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for trend≤0.050)。相较于未做过手术的患者,1年以内做过手术的患者有较高的CINV发生风险[OR=2.33,95%CI(1.52,3.59),P<0.001]。结论有手术史的患者发生CINV的风险更高,该风险与手-化时间关系密切并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节拍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肿瘤科诊断为TNBC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环磷酰胺节拍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卡培他滨。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促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并统计治疗1年内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结果:环磷酰胺节拍化疗治疗后6、12个月,促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PDGF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环磷酰胺节拍化疗治疗1年内患者的复发、转移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节拍化疗治疗TNBC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diseas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ED-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ED-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安罗替尼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罗替尼胶囊^(+)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水平,细胞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41.07%,高于对照组的21.43%(P<0.05)。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血清NSE、CEA、CYFRA21-1水平分别为(30.54±5.33)ng/mL、(10.26±2.28)ng/mL和(7.46±1.68)ng/mL,低于对照组的(37.60±5.25)ng/mL、(13.46±2.72)ng/mL和(9.27±2.74)ng/mL(均P<0.05)。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3.16±3.35)%和1.26±0.24,高于对照组的(30.15±4.27)%和1.03±0.21,CD8^(+)细胞水平为(26.27±3.23)%,低于对照组的(29.16±3.54)%(均P<0.05)。观察组1级疲劳发生率53.57%,2级疲劳发生率12.5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5.71%和8.93%(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