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烧伤
  • 8篇并发
  • 5篇严重烧伤
  • 5篇烧伤后
  • 5篇吸入性
  • 5篇吸入性损伤
  • 5篇创面
  • 4篇伤创
  • 4篇伤患者
  • 4篇烧伤创面
  • 4篇烧伤患者
  • 4篇脓毒
  • 4篇MODS
  • 3篇导管
  • 3篇休克
  • 3篇脓毒性
  • 3篇脓毒性休克
  • 3篇重度烧伤
  • 3篇重度吸入性损...
  • 3篇综合征

机构

  • 15篇广州市红十字...
  • 9篇暨南大学第四...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9篇霍丽贞
  • 16篇李孝建
  • 14篇梁达荣
  • 10篇刘锡麟
  • 6篇张志
  • 6篇黄粤
  • 5篇邓忠远
  • 4篇林伟华
  • 4篇钟棉
  • 4篇梁志刚
  • 4篇钟晓雯
  • 4篇梁蓉
  • 4篇张涛
  • 3篇黄峻
  • 3篇钟晓旻
  • 3篇张志
  • 3篇张旭辉
  • 2篇罗卓然
  • 2篇张琰
  • 2篇李洁红

传媒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4篇第八届全国烧...
  • 3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地塞米松与654-2对重度烧伤患者MODS的防治与机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与 65 4 2联合应用对重度烧伤患者MODS的防治作用及对患者血清中IL 2、SIL 2R浓度的影响。方法  3 8例早期入院重度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大剂量应用组 (地塞米松 40mg、65 4 2 40mg ,每 8小时 1次 ,3d)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 ,每组各 19例。治疗中对照组已发生MODS患者 18例 ,随机分为大剂量治疗组 (地塞米松 80mg每 4小时 1次、65 4 2 60mg每 8小时 1次 ,1d)与一般剂量组 (地塞米松 40mg、65 4 2 2 0mg ,每 8小时 1次 ,3d) ,每组 9例。ELISA法动态监测血清IL 2、sIL 2R水平 ,并观察患者脏器功能的变化、病情转归及大剂量组的副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一般剂量组相比 ,两大剂量组IL 2水平显著升高、sIL 2R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应用组MODS发生率、受损脏器数和重要内脏器官 (心、肺、肾、胃肠 )受损数均较对照组少 ;治疗组受损脏器恢复时间较一般剂量组短 ,MOF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一般剂量组少。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①大剂量地塞米松与 65 4 2联合应用对防、治重度烧伤后MODS均有积极作用 ,比一般剂量治疗效果明显。②防治机制可能与其影响sIL 2R及IL
梁志刚李江黄峻梁达荣霍丽贞刘锡麟
关键词:地塞米松烧伤
小剂量肝素防治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8例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前后DIC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率72%),患者 DIC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死亡5例,(无效率28%)。结论:小剂量肝素防治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确切。
霍丽贞刘锡麟梁达荣
关键词:烧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小剂量肝素
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霍丽贞梁达荣李孝建邓忠远刘锡麟
关键词:烧伤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及供皮区的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烧伤病人 49例 ,使用rhEGF进行创面治疗 ,用时选择与治疗组烧伤面积与深度相似的同体创面作对照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情况。rhEGF的安全性检测包括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全身与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rhEGF用于浅Ⅱ度、深Ⅱ度、取皮区和晚期创面后 ,使创面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2~ 4d(P <0 .0 1) ,总有效率达 89.8%。治疗过程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应用rhEGF可显著促进伤创面愈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霍丽贞刘锡麟黄峻李孝建钟穗航梁达荣
关键词:烧伤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创面愈合供皮区
重度烧伤病人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定植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烧伤病人发生深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重症烧伤病人行深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相关性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重度烧伤病人深静脉导管相关...
李孝建张琰霍丽贞张志林伟华钟晓雯张涛
文献传递
切削痂植皮术后首次换药烧伤患者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切削痂植皮术后首次换药烧伤患者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切削痂植皮术后首次换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换药前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组患者换药前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换药即刻、换药开始后10、20、30 min及换药结束,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切削痂植皮术后首次换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静镇痛效果明显,能保留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提高满意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黄良通霍丽贞梁达荣
关键词:烧伤换药瑞芬太尼丙泊酚镇静镇痛
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总结用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 电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及火焰烧伤引起的3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薄皮瓣在外观、手功能恢复、皮瓣长宽比例、皮瓣 断蒂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皮瓣。结果,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好,在应用时要掌握适应证。
邓忠远罗卓然梁达荣霍丽贞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深度烧伤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危重患者的发生率26.3%。不同置管部位,是否经过创面以及置管时间是否大于两周的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高发生率与创面感染不易控制、导管留置部位多在股静脉、导管经创面留置、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的干预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性。
张琰李孝建霍丽贞张志林伟华钟晓旻张涛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细菌定植重度烧伤
烧伤创面pH值和菌量与植皮成活率的关系被引量:1
1996年
烧伤创面pH值和菌量与植皮成活率的关系霍丽贞刘锡麟杨小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广州510220)关键词烧伤;创面pH值;植皮成活率中图号R644.01烧伤感染是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感染的途径主要来自创面,故消灭创面是杜绝和防治感染的有效措...
霍丽贞刘锡麟杨小红
关键词:烧伤植皮成活率
严重烧伤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并发颅内多发性脓肿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男,36岁,火焰烧伤后3h入院。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6.1℃,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烧伤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创面基底大部分呈黄白色。烧伤总面积35%,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20%TBSA。
李孝建霍丽贞钟晓雯林伟华张涛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烧伤后多发性脓肿颅内并发TBS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