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彦芬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2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脑电
  • 7篇电图
  • 7篇脑电图
  • 4篇脑电地形图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 3篇癫痫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婴儿
  • 2篇婴儿痉挛
  • 2篇婴儿痉挛症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良性癫痫
  • 2篇临床追踪观察
  • 2篇痉挛
  • 2篇痉挛症
  • 2篇儿童

机构

  • 6篇解放军252...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二五...
  • 2篇保定市第一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霍彦芬
  • 4篇齐良爽
  • 3篇冀风云
  • 2篇王立娜
  • 2篇杨志萍
  • 2篇王志惠
  • 1篇王立娜
  • 1篇宋聪敏
  • 1篇解旭东
  • 1篇刘建辉
  • 1篇刘建辉
  • 1篇侯忠赤
  • 1篇谷爱琴
  • 1篇刘建辉
  • 1篇王立娜
  • 1篇孙正琦
  • 1篇王保辉
  • 1篇刘彦强
  • 1篇王英
  • 1篇李晓荣

传媒

  • 8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EEG、BEAN和CT、MRI检测报告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早期(3天内)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实施监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5例早期腔梗的患者作EEG和BEAM监测,同期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对照,并设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腔梗组发病3天内阳性率分别为:EEG66%和BEAM89%(P<0.05),CT、MRI22%(P<0.001)。BEAM主要改变为局限性异常,多在颞额,中央区以 频带功率增高为主,部分病变侧颞区较对侧功率降低,a频带功率减弱。与CT比较,BEA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BEAM检查早期腔梗优于CT,起到了指导临床诊断及时治疗的作用。
霍彦芬刘建辉张辉王志惠杨志萍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45例婴儿痉挛症脑电图与随访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脑电图(EEG)表现以及在随访过程中EEG变化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45例婴儿痉挛症患者进行脑电图时事监测与随访中复查EEG并对比观察。结果:首次EEG检查典型高度失律34例(75.5%),不典型高度失律11例(24.4%)。随访;5年内对45例进行不同年份的随访观察,其治疗好转率EEG大致正常8例(17.7%),好转无发作波11例(24.4%),转型或仍有不同程度异常16例(35.5%)。结论:临床以短暂急剧强烈的强直性收缩为主要症状,智能障碍和EEG高度失律为特征,随访过程中可根据EEG变化的情况来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及预后是非常有必要的。
霍彦芬刘建辉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脑电图随访观察预后
儿童良性癫癎动态脑电图与临床追踪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期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痫(EBCC)的临床发作形式,动态脑电图(AEEG)不同类型的改变,追踪临床、AEEG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6例不同年龄、不同发作特点、不同发作类型进行清醒、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导睡眠AEEG描记。结果:本组36例临床发作表现多为部分型,AEEG特点;其中21例(58%)局限于一侧的中央-颞区,15例(42%)呈双侧基本以一侧为主的中央-颞区为起搏点播散到额顶呕,但仍以中央-颞区波幅最高。结论:本病6-10岁为多发年龄,AEEG浅睡期阳性率最高,并以中央-颞区为主的散发、阵发单个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间断或连续为发作特点。另外药物治疗比末治疗预后要好。
霍彦芬冀风云
关键词:儿童良性癫痫动态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脑电地形图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地形图特点及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间对收治资料齐全以儿童为主的53例病毒性脑炎进行BEAM首次描记及追踪观察。结果:53例中轻度异常17例(32%)中度异常24例(45%),重度异常12例(23%)。发病3~5天内阳性率57%,6~8天阳性率88%。BEAM首次描记时间在一周后阳性率及异常程度最高。结论:病毒性脑炎BEAM改变总体表现以广泛不规则高功率θ频带为主,混有部分高功率δ及杂乱波为主。
霍彦芬王立娜齐良爽刘建辉
关键词:脑电地形图病毒性脑炎
表现为遗尿症的癫痫发作1例报告
2014年
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高。资料显示,欧美地区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为3.8%~18.9%;亚洲地区学龄前儿童遗尿症发病率高达21.0%~27.8%,学龄儿童为6.9%~11.2%。本病可影响患儿的生活品质,同时部分患儿还可能存在着某些基础疾病,并伴发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遗尿症状的病因多种多样,现报告1例疑似癫痫症状的遗尿发作。
解旭东霍彦芬宋聪敏
关键词:癫痫遗尿症脑电图
脑电图电极帽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1998年
我院脑电图室曾使用过不同型号的8、10、14、16道国产与进口脑电图机,每台随机原带的电极帽各不相同,使用起来诸多不便。如乳胶管电极帽,新的时候拉不开,且胶管涩,经常使用滑石粉,以后胶管软化。另一种用配制好的胶泥膏先粘在头皮上,再将电极粘在泥膏上,这样毛发很容易将泥膏托起,时间稍长易掉。
霍彦芬谷爱琴
关键词:脑电图婴幼儿松紧带脑电图机导电膏
诱发电位—针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2010年
目的:研究外国产诱发电位仪配件——针电极的制做与临床应用。方法:自行设计,国内取材,自己制作适用于外国产诱发电位仪应用的针电极。结果:自制针电极用于视、听、体感等多种诱发电位检测,解决了原电极的干扰伪差和污染问题。结论:实用性强,提高检诊率,经济耐用,年节约资金十万元以上。
霍彦芬王立娜齐良爽
关键词:诱发电位
EEG、BEAM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早期(3天内)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实施检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5例早期腔梗的患者做EEG、BEAM检测,同期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l)对照,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腔梗组发病3天内异常率分别为:EEG66%、BEAM89%(P<0.05)。CT和MRI总异常率为22%(P<0.001)。EEG、BEAM主要改变为局限性异常,多在额颞、中央区以θ频带功率增高为主,部分病变侧颞区较对侧功率降低,a频带功率减弱。与CT比较,BEA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EEG、BEAM检查早期腔梗优于CT,起到了指导临床诊断及时治疗的作用。
霍彦芬齐良爽王立娜解旭东侯忠赤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地形图计算机断层扫描
痢特灵中毒患者神经肌肉电生理改变(附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王继民霍彦芬李晓荣冀风云
关键词:药物中毒痢特灵中毒神经肌肉电生理
儿童良性癫痫脑电图与临床追踪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期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痫(EBCC)的临床发作形式,脑电图(EEG)不同类型的改变,追踪临床、EEG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6例不同年龄、不同发作特点不同发作类型进行清醒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导睡眠行EEG描记。结果:本组36例临床发作表现多为部分型,EEG特点;其中21例(58%)局限于一侧的中央—颞区,15例(42%)呈双侧基本以一侧为主的中央—颞区为起搏点播散到额顶区,但仍以中央—颞区波幅最高。结论:本病5~10岁为多发年龄,EEG浅睡期阳性率最高。以中央—颞区为主的阵发单个间断或连续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为发作特点。另外用药治疗比未治疗预后要好。
霍彦芬齐良爽王立娜冀风云王英
关键词:临床追踪观察良性癫痫自然睡眠部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