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增雷

作品数:21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青岛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他汀
  • 7篇梗死
  • 6篇反应蛋白
  • 5篇型心
  • 5篇可溶性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心绞痛
  • 4篇心率
  • 4篇心率震荡
  • 4篇左室
  • 4篇介入
  • 4篇绞痛
  • 4篇C反应蛋白
  • 4篇C反应蛋白质
  • 3篇动脉介入

机构

  • 17篇青岛市第八人...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惠民县县直机...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1篇韩增雷
  • 10篇曹庆博
  • 7篇王修卫
  • 5篇孙学玉
  • 4篇丁思华
  • 3篇袁涛
  • 1篇张玉英
  • 1篇王庆久
  • 1篇马立学
  • 1篇廉哲勋
  • 1篇于树君
  • 1篇王恩德
  • 1篇蔡尚郎
  • 1篇徐刚
  • 1篇张玉英
  • 1篇孙学玉
  • 1篇吴鹏飞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研究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工企医刊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并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率震荡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及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8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2例,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基础治疗;氯沙坦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100mg,每日1次);联合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40mg,每日1次)和氯沙坦(100mg,每日1次)。均治疗12个月。观察各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LVMI)、心率震荡参数(TO、TS)、血压及胆固醇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及联合组治疗后的TO、LVMI降低,TS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6.539~20.39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93~1.91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氯沙坦组和联合组TO、LVMI、SBP、DBP均显著降低(F=12.72~32.97,q=4.317~11.212,P<0.01),TS显著升高(F=134.64,q=9.542~22.917,P<0.01)。与氯沙坦组比较,联合组TO、LVMI降低(q=2.922~3.292,P<0.05),TS升高(q=13.740,P<0.01)。心率震荡参数TO、T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r=0.438~0.626,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自主神经功能损伤。
韩增雷蔡尚郎于树君
关键词:心率震荡高血压辛伐他汀氯沙坦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可溶性CD105、高敏C反应蛋白及心率震荡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率震荡参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0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2组(3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s)和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测定三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心率震荡参数及sCD105、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震荡初始(T0)、震荡斜率(IS)、sCD105、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后三组TO、sCD105、hs.CRP均明显下降,偈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治疗2组改变最显著,治疗后治疗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比较:(O.22±0.18)%比(0.66±0.23)%;TS比较:(6.22±0.83)ms/RR间期(RRI)比(3.90±0.73)ms/RRI;sCD105比较:(1.65±0.43)mg/L比(2.92±0.50)mg/L;hs.CRP比较:(1.68±0.55)m以比(2.08±0.61)mg/L](P〈0.01)。相关分析表明,sCD105、hs-CRP水平与TO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偈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稳定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大剂量应用更能获益。
韩增雷张玉英曹庆博王津文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阿托伐他汀可溶性CD105心率震荡
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sCD40L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曹庆博王修卫韩增雷孙学玉袁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CD40L
渐进式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术式,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PCI)和试验组(61例,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治疗);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治疗采用4次循环:球囊阻塞/撤压(60 s/15 s,60 s/30 s,30 s/30 s,15 s/30 s)。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发生率,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参数(震荡初始、震荡斜率、平均R-R间期标准差、每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术后肌钙蛋白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峰值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可减少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42.6%比65.0%,P=0.014),抑制术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16.4%比38.3%,P=0.007)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9.8%比26.7%,P=0.016),降低震荡初始[(0.37±0.43)%比(0.63±0.36)%,P<0.001]及升高震荡斜率[(10.56±3.75)ms/RRI比(7.81±3.03)ms/RRI,P<0.001]、平均R-R间期标准差[(131.2±23.6)ms比(102.6±20.3)ms,P<0.001]、每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102.5±18.3)ms比(86.7±15.9)ms,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肌钙蛋白T[(833.46±95.73)pg/ml比(952.57±102.16)pg/ml,P<0.00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7.35±1.49)pg/ml比(8.92±1.76)pg/ml,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13.27±105.41)mg/L比(1062.35±139.87)mg/L,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4周对照组与试验组LVEF[(48.08±10.17)%比(52.06±11.76)%,P=0.049]、LVEDd[(50.43±5.22)mm比(48.32±5.50)mm,P=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周与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韩增雷孙学玉王修卫王庆久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再灌注心律失常自主神经系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徐刚袁涛韩增雷
关键词:超声检测
养心氏联合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sCD40L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等指标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养心氏联合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每天一次,40例)、治疗2组(养心氏片1.8 g,每天三次,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天一次,4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8周时血清hs-CRP、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心绞痛发作均降低(P<0.05),两治疗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养心氏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明显受益。
张玉英韩增雷
关键词:养心氏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果 (1)高血压病2个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2个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张玉英韩增雷王津文
关键词:高血压C反应蛋白质脂联素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
不同疗程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疗效,明确其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一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41例,随机入对照组(87例)、即刻RIPostC组(90例)、短程RIPostC组(83例)、长程RIPostC组(81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30 d以及半年心血管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和再次心梗率;检测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峰值,术后次日、1周、30 d以及半年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心血管死亡率较对照组、即刻及短程RIPostC组降低(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术后30 d、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降低(P<0.05),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低于短程RIPostC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CKMB、TNT峰值以及次日、1周NT-proBNP、LVEDD和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在术后30 d、半年NT-proBNP、LVEDD降低,LVEF升高(P<0.05);长程RIPostC组较短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NT-proBNP、MMP-9、LVEDD降低,TIMP-1、LVEF升高(P<0.05)。结论给予STEMI患者RIPostC至术后30 d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因心衰再住院率,将疗程延长至半年可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血管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疗效。
丁思华刘存勇王俢卫滕亚娟韩增雷曹庆博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重构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TEMI经直接PCI后出现HF的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检测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24h、1周后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依据症状、体征、LVEF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NT-proBNP、LVEF、LVSD分别为(5908.1±33.2)ng/L、(36.7±4.3)%、(6.1±0.6)cm,治疗24h后分别为(3478.5±19.3)ng/L,、(45.0±6.3)%、(5.9±0.3)cm,治疗1周后分别为(3375.2±32.1)ng/L、(48.3±5.4)%、(5.8±1.1)cm,治疗24h后较治疗前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t=3.86、4.11,P=0.021、0.015),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h后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较治疗前比较:t=4.13、5.06,P=0.016、0.013;较治疗24h后比较:t=3.96、4.77,P=0.021、0.015),LV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前NT—proBNP、LVEF、LVSD分别为(6022.6±42.2)ng/L、(33.1±5.1)%、(6.0±0.3)cm,治疗24h后分别为(3340.5±19.2)ng/L、(43.3±3.9)%、(5.3±0.7)cm,治疗1周后分别为(2938.3±12.8)ng/L、(52.7±8.2)%、(4.6±0.2)cm,治疗24h后较治疗前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LVSD降低(t=6.07、6.49、5.73,P=0.010、0.008、0.011),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h后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LVSD降低(与治疗前比较:t=6.55、7.05、5.33,P=0.008、0.007、0.012;与治疗24后比较:t=5.19、6.89、4.97,P=0.015、0.078、0.014)。两组治疗24h后NT—proBNP、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孙学玉丁思华韩增雷曹庆博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左西孟旦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及延迟PCI对左室重构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及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首次AMI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PCI治疗组60例、延迟PCI治疗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行急诊PCI或延迟PCI治疗。测定治疗后24 h、7 d、4周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梗标志物等指标;于治疗后1周、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于治疗后2周行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分析其窦性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HRV)指标[24 h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 (1)两治疗组PCI治疗后7 d、4周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急诊PCI治疗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低于延迟PCI治疗组(P均<0.01)。(2)治疗3个月后,两PCI治疗组的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均低于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LVEF高于延迟PCI治疗组、LVEDD低于延迟PC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两PCI治疗组2周后TS、SDNN、SDAN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TS、SDNN、SDANN均高于延迟PCI治疗组、TO低于延迟PC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CI可有效恢复心肌灌注,改善左室功能、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急诊PCI效果优于延迟PCI。
王修卫韩增雷曹庆博
关键词:自主神经功能心率震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