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地区EB病毒相关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分子表达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鼻咽癌高发区广州地区EB病毒相关胃癌的构成比、临床病理特征、EB病毒的潜伏类型,并初步探讨DNMT1、p16和cyclin D1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676例胃癌采用组织芯片和EBER1原位杂交的方法筛选EB病毒相关胃癌,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LMP)和DNMT1、p16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在676例胃癌中,45例EB病毒阳性(6.7%),EB病毒相关胃癌以男性为主,主要发生在胃的中上2/3,以弥漫型多见(P<0.05).EBNA1和LMP2A的阳性例数分别为42例(93.3%)和24例(53.3%),EBNA2、LMP1和ZEBRA均未见表达.DNMT1、p16和cyclin D1在45例EB病毒相关胃癌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5例(77.8%)、10例(22.2%)和29例(64.4%),在40例EB病毒阴性胃癌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0例(50.0%)、25例(62.5%)和12例(30.0%),3个分子在两组胃癌的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LMP2A与DNMT1、DNMT1与p16、p16与cyclin D1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广州地区EB病毒相关胃癌占胃癌构成比的6.7%(45/676),EB病毒的潜伏类型部分为Ⅰ型,部分介于Ⅰ型和Ⅱ型之间.LMP2A、DNMT1、p16和cyclin D1的相互作用在EB病毒相关胃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韩静何丹冯智英丁运刚邵春奎
- 关键词:胃肿瘤DNA甲基化细胞周期蛋白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