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剑瑜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X线
  • 3篇肠癌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原发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SHH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诊断

机构

  • 13篇温州市第三人...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 1篇温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项剑瑜
  • 8篇邱乾德
  • 5篇刘绪明
  • 3篇陈亮
  • 3篇包向东
  • 3篇周慧珍
  • 3篇颜王鑫
  • 2篇周素英
  • 2篇王为知
  • 2篇相世峰
  • 2篇许加峻
  • 2篇潘丹
  • 2篇冯国飞
  • 1篇林达
  • 1篇吴恩福
  • 1篇王廷昱
  • 1篇张淑平
  • 1篇林强康
  • 1篇金鑫行
  • 1篇滕陈迪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CT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CT表现。结果左上腹不适8例、隐痛6例、胀痛5例、乏力10例、低热8例、食欲下降7例、体重减低8例,左上腹扣击痛8例、压痛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孤立肿块型7例,肿块5.5~12.0cm,平扫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强化4例;实质期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5例。粟粒结节型1例,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内见直径2.1~2.8cm多发低密度结节。小B细胞淋巴瘤1例(粟粒结节型):平扫示脾脏肿大,内见1.5~2.0cm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界限不清楚;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低密度小结节灶无强化,界限清楚。套细胞淋巴瘤1例(多发肿块型):平扫见脾脏增大,肿块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脾脏实质强化,内见3.5~7.8cm的低密度肿块影,界限清楚,静脉期和实质期肿块边缘模糊。毛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型):脾脏呈弥漫性增大,平扫和增强均未发现明确肿块及结节灶。结论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以孤立巨块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CT平扫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为特征。
王旭荣项剑瑜滕陈迪邱乾德
关键词:脾脏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
急性阑尾炎58例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征象,提高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方法对两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93.1%)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阑尾周围炎症48例(82.8%),阑尾增粗47例(81.0%),右侧腰大肌和/或右侧髂肌前缘模糊24例(41.4%),阑尾粪石22例(37.9%),盲肠末端肠壁增厚19例(32.8%),阑尾腔内积液18例(31.0%),盆腔积液10例(17.2%),局部淋巴结肿大9例(15.5%),蜂窝织炎8例(13.8%),阑尾周围脓肿7例(12.1%)。结论急性阑尾炎可出现多种CT表现,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高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
项荣伟李运攀项剑瑜刘绪明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
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诊断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透明细胞癌25例,均行MRI扫描,其中1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为单肾发病,其中左肾11例,右肾14例。肿块直径2.0~16.2cm,其中肿块直径小于4.0cm8例,直径大于4.0cm17例。平扫在T1WI呈低信号20例,等信号2例,混杂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22例,低信号1例,混杂信号2例。肿块呈膨胀性生长21例,呈浸润性生长4例。肿块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MR信号显示不均12例。显示假包膜12例。增强显示16例均以边缘强化为主,全瘤均呈不均匀强化;16例中于皮质期明显强化4例,强化程度高于肾皮质,呈轻中度强化11例,不强化1例;实质期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3例;肾盂期16例均呈轻度强化。12例肿块内有不规则坏死、囊变区于增强各期中均未见强化。假包膜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结论:MRI能观察肾癌生长方式,了解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情况,根据信号和增强表现能作出较正确诊断。
项剑瑜刘绪明许加峻邱乾德
关键词:透明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凯图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012年
为探讨凯图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56例应用凯图弧形切割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无盆腔及吻合口大出血。术后标本病理检查上下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4例。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局部复发3例。结果表明,应用凯图弧形切割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操作方便、切割完整、闭合紧密、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为直肠癌保肛术扩大了应用范围。
包向东林强康项剑瑜周慧珍陈亮颜王鑫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弧形切割吻合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1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子宫内膜病变的ADC值。结果 2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78±0.06)×10-3mm2/s;6例子宫内膜增生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41±0.12)×10-3mm2/s;4例子宫内膜息肉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3±0.07)×10-3mm2/s,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在DWI呈等信号,ADC值为(2.19±0.25)×10-3mm2/s。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与ADC值能有效区分子宫内膜病变的水分子扩散差别,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世峰项剑瑜王为知张淑平金鑫行王廷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子宫内膜病变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肿瘤最大直径2.8~20.0cm,平均5.3cm。肿瘤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4例,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6例。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5例。肿瘤内见散在点状、条状或蛋壳样钙化3例,囊变坏死2例,出血2例。CT增强7例:皮质期呈轻至中度强化,界限清楚,平均CT值88HU,其中密度低于肾皮质和髓质3例,密度高于肾髓质而低于皮质4例。髓质期密度均匀减低,明显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界限显示更清楚,平均CT值85HU。结论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吴灵智许崇永项剑瑜郑汉朋邱乾德
关键词: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特发性指(趾)肢端骨质溶解症2例
2012年
特发性肢端骨质溶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为特发性溶骨症的一种少见类型,国内外文献上仅见个案报道[1-5]。1996—2005年,笔者收治了2例特发性指(趾)肢端骨质溶解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郑汉朋项剑瑜邱乾德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性。方法对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膨胀性生长27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3例;浸润性生长23例均为低分化。结果膨胀性生长27例,CT平扫显示界限清楚,呈团块状不均均匀的低密度,CT值18~30HU,肿块均见坏死囊变,其中瘤内出血11例,假包膜18例,瘤块破裂2例。肝内结节状转移2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静脉瘤栓2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例;斑片状、条索状强化9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9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7例。浸润性生长23例,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CT值23~31HU,其中界限清楚7例,界限不清楚16例,囊变坏死7例,瘤内出血5例,瘤块破裂1例。肝内结节状转移8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静脉瘤栓9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散在斑片状、斑点状强化12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4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5例。结论 CT征像能反映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膨胀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恶性度较低,预后良好;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预后差。
郑汉朋项剑瑜邱乾德
关键词:肝肿瘤巨块型X线计算机
SHH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Shh(sonic hedgehog)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大肠腺瘤及50例大肠癌中Shh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hh蛋白的阳性信号分布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细胞质内,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31/48)和58.0%(29/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0.0%(5/25)(P<0.01,P<0.05);在大肠腺瘤中,Shh的染色评分随腺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呈显著性升高(P<0.05)。Shh在早期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和染色评分都高于进展期大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01)。Shh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hh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包向东潘丹冯国飞项剑瑜周素英陈亮周慧珍颜王鑫
关键词:SHH大肠腺瘤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癌组织Shh和VEGF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刺猬基因Shh(Sonic hedgeho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CRC、25例正常组织中Shh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织中Shh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和57.4%(39/68),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0.0%(5/25)和8.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0,P=0.004 8;χ2=18.062,P=0.000。Shh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相关,随着T分期的增加,Shh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013。VEGF表达与肿瘤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χ2=14.462,P=0.002;χ2=18.045,P=0.000。Shh和VEGF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hh与VEGF表达正相关,r=0.319,P=0.008。结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CRC发生演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而VEGF是CRC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Shh和VEGF可以作为CR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包向东周素英冯国飞项剑瑜陈亮潘丹周慧珍颜王鑫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SH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