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京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法律
  • 3篇民事
  • 2篇实事
  • 2篇实事求是
  • 2篇权利
  • 2篇民事法律
  • 1篇宣传教育
  • 1篇学理
  • 1篇延安时期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性
  • 1篇审判
  • 1篇审判方式
  • 1篇特殊教育
  • 1篇农民
  • 1篇请求
  • 1篇请求权
  • 1篇权利能力
  • 1篇群众
  • 1篇群众路线

机构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西北政法大学
  • 4篇陕西警官职业...
  • 1篇河北省委

作者

  • 13篇马京平
  • 5篇肖周录
  • 1篇邵连民
  • 1篇王小玲
  • 1篇王小玲

传媒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法学杂志
  • 1篇法学研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政法论坛
  • 1篇法学家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西北人文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的价值目标研究
2015年
作为一定社会的历史存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的行为,它的存在是为了一定目的的实现。正是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所追求的目的才使法制教育活动具有现实意义。如果离开了其所追求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边区农民法制教育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其价值目标之一是重塑边区新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价值目标之二是培养边区农民知法、懂法与守法的法制观念;价值目标之三是培养边区农民的法律意识自觉,使遵守法律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源自于内心的'自律'观念。自律观念与法律信仰紧密联系,通过'自律'观念能使法律内化为人的固有部分,使遵守法律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源自于内心的力量,这种内心力量源自于先验的观念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马京平
陕甘宁边区民事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探析被引量:4
2010年
边区政府创制民事法律的活动,是边区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创制民事法律的过程中,边区政府采用了单行法为主的法律创制方式,同时,又以自主创制民事法律与有条件地援引国民政府法令相结合,自立创制与有条件地援引国民政府法令相结合,成文法与习惯法互补,法的实施与司法解释,重点创制与逐步完善相结合,以及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和划分总则与分则的立法技术。这些方式,使边区的民事立法与边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其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法律创制和边区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法,为当代中国的法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肖周录马京平
关键词:民事法律创制
陕甘宁边区民事法律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2009年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律产生于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是边区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史料保存较多,值得深入地发掘和研究。深入分析珍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内的历史文献和其它史料,对边区民事法律的多种表现形式,边区的民事制定法、民事习惯法、国民政府法令(边区援引)等问题可以获得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当今的民事立法活动。
肖周录马京平
关键词:民事法律民事习惯法
陕甘宁边区民事立法及其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立后,边区形成了以边区参议会行使民事立法权为核心,边区政府、边区高等法院、各县市参议会也享有一定的民事立法权的民事立法体系。边区民事立法活动经历了初创、发展与完善等几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对珍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内与边区民事立法有关的史料和其他文献的研究,以期对科学认识陕甘宁边区民事立法活动有所裨益。
肖周录马京平
关键词:民事立法
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方法
2016年
法制教育从来都是人类法律实践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实现依赖于法制教育方法的采用,法制教育方法正确可行,法制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方法失当,法制教育的目标将会落空。从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方法的含义、依据着手,认为陕甘宁边区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确立了激励方法、宣传教育方法、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自我教育方法和党员干部示范方法,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边区农民法制教育的方法在方法论上为当前农民法制教育方法的科学确立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马京平
关键词:法制教育宣传教育特殊教育
近代民法对罗马法之法律人格理论的反思--兼评“无财产即无人格”被引量:5
2008年
法律人格是表示法律主体资格的概念。在罗马法上人格有诸多的构成要素。在近现代民法中,是以权利能力来指代法律主体资格的。两者虽在此功能上是相同的,但建立的基础却不同。人格与身份相联系,而权利能力与平等相联系。在采用权利能力的用语指代法律主体资格后,如何确保法律主体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目的与工具关系的问题。
马京平王小玲
关键词:法律人格权利能力
解读请求权的本质被引量:1
2008年
从法哲学的角度而言,请求权应在两个层面上存在,一个是存在于抽象权利层面的请求权,另一个是表现为各种具体形态的请求权。对其本质的探讨,须从抽象权利的形态上进行界定,如果从具体的请求权考虑,则不能探究出请求权的本质,只能得出各种具体请求权的效力或作用。本文认为,请求权的本质是自由意志,在现代法的观念中,又必须从每个人自由均会得到保证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请求权的本质。
马京平邵连民
关键词:主观权利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化与本土化被引量:1
2012年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法是边区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区民事法律中,婚姻家庭法具有鲜明的现代法律精神,体现了法的现代化。同时,与边区其它民事法律相比较,又最具有本土化的诸多表现。边区婚姻家庭法的现代化彰显了法的理想性,而本土化却是对现实性的回应。
马京平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初探
2015年
延安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逐步形成与成熟。新民主主义政权与政治理论是其核心内容,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倡导法律的人民性是其基本宗旨与核心价值,坚持将马克思法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相结合是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保证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科学性。但是,由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没能和陕甘宁边区传统法制文化形成有机的契合,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马京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实事求是
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探被引量:16
2012年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陕甘宁边区司法的典范。边区特有的战时环境、乡土环境、边区社会转型和边区司法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是联系群众、为了群众,其普适的价值是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化解边区在战时的各种社会矛盾,稳定边区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应该正确认识与评价马锡五审判方式。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是要继承其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不是对其形式的简单继承。
肖周录马京平
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